位置导航: 首页  >  专栏
页岩气储藏在哪里?
2014年12月22日 11:0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冯跃威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冯跃威 多家媒体专栏作家,专注于国际能源投资、避险等课题研究与咨询

  页岩气储藏在哪儿已经不重要,如何建立页岩层与其下部或更深地层中油气资源的通道才是最重要的。这是“页岩气革命”成败的“核心机密”。

  中国页岩气储量不用投资勘探、普查和深入研究就能排在全球榜首,只凭美国人的忽悠和国内矿产主管官员们主观推测就启动了中国版轰轰烈烈的“页岩气革命”。它不仅成为评价国有石油公司是否识大体跟形势的说辞,且成为一些想通过“页岩气革命”进入石油市场人的由头,使不了解真情的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庆幸中国也要“页岩气革命”了。

  在上期《页岩气究竟能来自何方?》一文中已经揭示了现有页岩气成因理论的漏洞,并用国际最新和最前端的宇宙科学探索的实证进行了佐证,石油和天然气所属的烃类与有机生物没有必然联系。既然没有必然联系,那页岩气从何而来,又藏身何处?

  从现有资料看,目前已进入商业开发的页岩气区块几乎全部位于已开发油气田的上方,而在未发现常规油气的地区几乎没有所谓的页岩气田。您想必要问,页岩气与常规油气之间是何关系?

  来自北美阿巴拉契亚盆地志留系和奥陶系的页岩气,深度>3000米的碳同位素全部表现为反序排列(δ13C1>δ13C2>δ13C3),具有幔源特征。这是该地区天然气来自地幔的直接证据。也就是说,石油、天然气和页岩气都来自上地幔。它不仅对油气有机成因理论进行了证伪,而且一个全新的地质理论—幔源油气理论应运而生。因此,需要根据实证数据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同时更需要政府对创新意愿的扶持和财力物力上的支持,使国人尽早理清包括页岩气在内的油气成因理论之科学性以及继续投资页岩气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由于页岩并不生成天然气气,是全世界公认的盖层,其最大功能是借用其致密特性封盖住油气资源,几乎没有作为储集空间的地质意义,而页岩裂缝性储层中的天然气只能来自其下伏的已开发油气田。所以,要想“开发”该地层的天然气,首先要为其冠以“页岩气”的“美名”,这才有了讲故事的“主人公”。但只有“主人公”带不来投资回报。于是,如何建立与下部已开发油气田的通道,谋取常规油气田剩余可采储量或借道构建与其更深部地层中油气资源的联系就成为美国乔治.米歇尔和切萨皮克一干人努力的方向。

  恰逢上世纪90年代美国整个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美国通过数控机床的精密加工、新型金属材料、高性能管件优配和整车系统优化,才有能力将数十年以前水力压裂车的压裂泵最大输出工作压力从25MPa提升到35MPa,直至提升到140MPa以上,为构建通道提供了硬件保障。一方面,页岩层本身是塑性地层,无论用何办法造成的人工裂缝,在上覆地层压力作用下都会因塑性变形重新封闭。另一方面,页岩中的天然裂缝一般发生在硅质含量高的地方,因此,没有脆性地层根本就无法压裂。而要想压裂造缝成功,就需寻找页岩中硅质含量高的地层。目前,全球页岩气产区储层硅质含量几乎都在80%以上。从岩石学分类看,它已不是纯页岩而是硅岩,硅岩不能生成天然气,所以,产出的气还是页岩气吗?

  更重要的是,由于地层会塑性变形,若想保住好不容易压开的地层,就要想办法在造出的裂缝上压入支撑剂减少地层吸收压裂做功后的塑性回缩,以及通过化学反应继续扩缝,以减小流体流动阻力达到多产气的目的。这些支撑剂又被(转下页)(接上页)称为压裂液,其中的化学药品有596种之多,会随时间的推移融入地下水中。至此,乔治.米歇尔和切萨皮克之辈拼凑出了“页岩气革命”的完整技术路径。

  此时,页岩气储藏在哪已不重要,如何建立页岩层与其下部或更深地层中油气资源的通道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页岩气革命”成败的“核心机密”。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