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北极圈地冰火两重天
2014年06月20日 09:5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于 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不参与北极石油开发就会失去将来的机会。

  ○ 文/本刊实习记者 于 洋

  北极越来越“热”了。

  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极冰层的覆盖面积逐年减少。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变化,却牵动着国际能源大佬们的神经。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斥资逾20亿美元买下了阿拉斯加的楚克齐海的钻探租约;埃克森美孚和加拿大帝国石油(Imperial Oil)公司用近6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了加拿大波弗特海(Beaufort Sea)的一大片勘探区块;BP将花费15亿美元开发阿拉斯加北部海域的Liberty油田。俄罗斯开采的第一船北极石油被送到欧洲,更使北极石油开发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波三折的壳牌

  几家欢喜几家忧。各大跨国石油公司不惜重金进入北极石油开采领域,却没有获得鲜花和掌声。这在壳牌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壳牌的北极能源勘探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楚克奇近海和波福特海。

  2011年夏天,壳牌开始在楚克奇海和波福特海钻探,却连一个油层也没能钻遇,因为未能拿到英国政府的许可证;2012年新年,壳牌在波福特海永阳未能进行钻探,因为其下专用钻井船“鲁克号”在年初搁浅而严重损害;2012年9月,在对其环保设施进行最后测试后,“北极挑战者”钻进驳船上用于防止进口泄漏的新型“安全穹顶”受阻,不满足获得全面钻探许可的标准,北极石油的钻探计划被迫推迟;原计划在2012年北极冬季来临之前在距美国阿拉斯加西北海岸70英里处的楚克奇海域钻井,但由于海面出现浮冰,可能撞击钻井船而暂停勘探。

  北冰洋上的种种遭遇,算上租赁、设备以及运营成本的费用,壳牌已在北冰洋勘探项目上花费了约50亿美元,却一无所获。

  面临北极开采风险的,似乎并不止壳牌一家。埃克森美孚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喀拉海大陆架进行油气资源开发需要抗冰平台的支撑,一座抗冰台的花费至少要150亿美元。俄罗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Igor Sechin表示,在喀拉海这样的抗冰台需要至少10座。但他拒绝透露何时有望开采出第一桶油。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旭表示:“北极的油气勘探开发成本较高,不仅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而且运输的成本也较高。”在波弗特海上钻进油井要花掉1亿美元/日,代价是墨西哥湾相似井的50倍以上。不仅如此,因为在北极并没有当地的市场,恶劣的条件下长距离运输资源耗资巨大。当年,索亥俄公司以2.27亿美元的高价从联邦政府买下了在波弗特海的开采合同,耗资1.1亿美元只打了一口干井。

  俄罗斯的成功

  高成本、高风险的北极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加上环保方面的压力,看似举步维艰。但是,俄罗斯在今年4月17日首次输出北极石油为坎坷的北极开采之路带来一丝曙光。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这不仅是北极石油的首次输出,而且是俄罗斯大规模开采北极石油的一个开端,将巩固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地位。

  俄罗斯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与其他开发者相比,他们有着天然的地利优势。“俄罗斯北极分布的大陆架海域有巴伦支海、伯朝拉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及楚科奇海。这些地缘优势,方便了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表示。

  “大规模和将近40多年的北极勘探开发历史,使得俄罗斯拥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和经验。这在北极这种环境极端恶劣和对专业技术设备要求较高的开采条件下是十分重要的。”中国驻俄罗斯前国防武官、现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王海运分析。

  同时,许勤华认为:“俄罗斯开采北极油气进行了周密的战略规划。”俄罗斯政府签署的2020 年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将在俄罗斯北极大陆架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建设油气开发区,用以保障俄罗斯能源领域稳步发展。“为了实施上述发展战略规划,俄罗斯需要全面研究北极大陆架海域油气资源分布及其战略储备等方面工作,并且对已投产与即将投产的油气田采取有效开发及合理利用的法规与政策。”她说。

  虽然俄罗斯目前在北极能源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然有一些短板。许勤华指出:“目前,俄罗斯缺乏在大陆架冰盖区域短期或者长期开发建设油气田的经验。所有俄罗斯油气公司开展的此类工作均属于先导试验项目,不仅需要掌握大陆架油气田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而且需要具备开发油气项目的基础设施。这包括冰上固定平台、运输系统,以及岸上相关的地面设施等。”

  中国之于北极

  虽然在北极的投资风险大,回报率不高,但各个国家、大型跨国石油公司仍然热衷于进军北极进行各项油气勘探开发。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认为:“目前,北极开发主要是先下手为强,进行‘圈地’。因为目前北极从法律角度来讲仍是‘无主地带’。趁着其他国家还没有开发,先占领一部分资源地域,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

  与各大跨国石油公司在北极的积极“圈地”不同,中国在北极的活动显得较为慎重。“目前,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油气开发仍然处于意向沟通和谈判阶段。而即使谈判取得成功,中海油和中石油等公司仍然主要将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到合作之中,并不大可能参与到直接的勘探和钻井施工中。”许勤华表示。

  “目前北极油气开发成本较高,且面临技术、政治和环保多方面约束。目前中国参与北极油气勘探开发不具备明显优势,但北极资源的战略价值不容忽视,积极适度的以参股方式参与北极油气活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赵旭指出。

  不可否认,中国在北极开采方面与积极参与开采的俄罗斯、美国等相比在技术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许勤华认为:“总的来说,目前为止,中国石油公司的北极参与程度较低且缺乏明确的北极战略。鉴于北极油气开发巨大的战略价值,中国石油公司迫切需要重新评估北极在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从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未来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要着重加强与俄罗斯、挪威、冰岛的油气合作。”

  责任编辑:赵 雪

  链 接

  各大跨国公司共闯北极

  2011年年初,埃克森美孚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商定2014年起开发首个北极油井,并期望可以获得比挪威北海更大的储量。2011年8月,埃克森美孚还成功取代BP,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开发北极圈近海油田协议。

  在北极勘探开采投入上“财大气粗”的并非只有埃克森美孚、BP。2008年发放的阿拉斯加楚克奇近海石油开采租约,壳牌是主要的持有人。这个租约创下了当时竞标的纪录,以26.6亿美元的总额达成协议,其中就有近20亿美元来自壳牌。

  2011年7月,道达尔公司通过股份购买的形式进入俄罗斯的天然气公司亚马尔SPG和诺娃泰克公司,共同开发北极地区一个投资在380亿美元左右的液化天然气项目。

  同为五大跨国石油公司的雪佛龙,2010年6月与俄罗斯石油公司达成了联合开发黑海大陆架沙茨基海岭项目的协议。雪佛龙获得该项目33%的股份,并承担项目最初期阶段地质勘探工作约1亿美元的费用。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