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炼化
【炼化】小产品 赚大钱
2014年01月26日 11:2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刘 伟 张登宇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通过团队建设、数据累积和工业化试验,天津石化烯烃部结出文化创新的硕果。

  ○ 文/刘 伟 张登宇

  有这样一份明细表:高熔融指TJZS2650、拉伸缠绕膜DFDA9030在国内独树一帜;热收缩膜DFDA6010、DFDA6085、超低密度聚乙烯TJVL-1210填补国内空白……

  还有这样一组数据:聚乙烯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拥有发明专利18项。

  一直以来,天津石化烯烃部坚持走差异化生产,努力生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拳头产品,成为行业内的新品明星。2013年1-11月,新产品完成总量更是总部下达指标的160%,累计创效1690万元。

  “这是我们全面践行新技术及新产品增效策略,是创新文化结出的硕果。”天津石化烯烃部经理李克明在面对取得的成绩时总结道。

  团队建设 焕发创新生机

  2013年11月28日,已是12时,烯烃部办公楼405会议室的大门悄然打开,烯烃部新产品研发人员、技术管理人员以及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鱼贯而出,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原来,该部主管技术的副经理、聚烯烃行业的专家吴文清刚刚为大家讲授了一堂精彩的专业课。参与本次交流的李克明经理介绍道:“像这样的培训,烯烃部已经举办了许多次。”

  “要想赢得客户和市场,必须持续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而研发高端产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支过硬的科研队伍。因此,坚持团队建设是我们创新工作的重要文化元素。”烯烃部技术质量部负责人介绍说。

  多年来,机构变革、人员流动,唯独不变的是坚持团队创新的精神。天津石化烯烃部把上级有关科室的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生产应用等各方面的力量通过“装置”牵头组织起来,对带有共性、关键性和发展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开发项目进行联合攻关,确保自主开发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工业化。

  定期召开的新产品市场研讨会就是团队创新精神的最直接体现。由研发人员、工艺管理人员和生产车间技术人员组成的新产品生产小组成员以“产品来自市场、数据来自现场、定性来自试验、前景来自协作”为创新工作理念,制定开发生产牌号方案,并用“新品客户试用,剖析内在质量,做稳做优做大”的方法,将科研、生产、销售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差异化生产的产、销、研一体化。

  “从催化剂研制,到添加剂的配方,再到工艺开发创新产品和产品售前、售后服务上,是团队创新文化让每一项工作都实现无缝对接,是保持创新产品工作勃勃生机的根源。”烯烃部技术研发人员一语中的。

  数据积累 聚积创新底蕴

  “天津石化小乙烯虽然产能小,近几年线性产品在全国乙烯企业中是品种多、技术实力雄厚、产品结构和产品跨度最大的。”这是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技术人员在烯烃部调研后发出的由衷感慨。

  天津石化烯烃部积极努力生产市场对路、用途广泛、附加值高的“小产品”,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企业的生产空白,提升了企业效益。

  “空白被填补的同时,经历的是从催化剂到生产技术操作的一系列创新。突破这些空白的法宝就是坚持从日积月累的数据中找出创新突破点。” 聚乙烯车间技术人员感慨道。

  烯烃聚合是一个剧烈的放热过程,控制或操作难度是石油化工行业中最顶尖的,反应器数百个运行数据中有个别异常都会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作为聚烯烃新产品生产基地,聚乙烯车间对日积月累的数据,归纳整理、遵循规律、回归理论,已成为找出解决瓶颈或难题的法宝。冷凝技术的突破,TA-zone反应聚合工艺、TA聚合、DP聚合等技术都是通过此法宝得到创新的。

  “我们以积累的数据为依托,不仅归纳出新产品生产的规律,确定新产品生产方案,而且通过数据的深度对比分析,在新产品切换牌号时,严控切换时间,减少了过渡料的产生。”电脑中罗列的一组组数据,在技术人员眼中异常可爱。

  天津石化小乙烯装置成功完成POF专用树脂的工业化生产,打破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POF膜的市场容量较大,约为18万吨/年。其中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作为中间层,用量约13万吨,且以20%~30%的年增速增长。由于受技术限制,作为该产品中间层的高碳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树脂原料全部依赖进口。开发人员掌握这一情况后,立即着手对分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他们以积累的数据为依托,大胆提出以国产1-己烯单体替代1-辛烯生产高碳LLDPE树脂。课题组经过分子设计、催化剂体系和助剂体系的选择,并通过聚合工艺的调整与优化,成功研制出环保型聚烯烃热收缩膜DFDA-6010,并实现了工业化连续性生产。经下游用户试用表明,该产品加工过程中膜泡稳定,与外层黏合度高,无鼓泡,各项性能均达到进口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膜。

  工业化试验夯实创新步伐

  刚刚休完五一小长假,聚乙烯装置超低密度新产品生产工作就进入实施阶段。40个小时后,220吨超低密度新产品成功下线,天津石化烯烃部成为国内首家生产密度小于0.912克/立方厘米的聚乙烯专用料企业。而刚刚完成高端产品生产的聚乙烯装置也随之进入到计划检修工作中。

  像这样,抓住机会搞工业化试验在烯烃部新产品生产中非常常见,也因此成为烯烃部的创新文化元素之一。

  多年来,天津石化烯烃部对每一个重大创新的环节都要在生产过程中,抓住机会进行试验,取得第一手工业化数据,再逐步形成一个整体技术,最终生产出高档差别化产品。

  以超低密度新产品TJVL-1210为例,长期以来,受技术能力所限,该产品在国内全部依赖进口。生产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让国内的生产厂家望而却步。困难即是机遇。只有人无我有,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挺起腰杆。面对不可逾越的技术高峰,烯烃部新品研发团队通过采用专有的技术,对聚合工艺、产品结构和性能进行精心设计,对生产方案、技术指标进行详细讨论,确定了对超低密度的控制方法,形成了自主独特的工艺生产技术。在生产中,他们更是克服了产品黏度大,聚合过程易产生结块,造成“爆聚”停车等困难,最终实现一次生产成功。

  “没有工业化试验验证的创新不是最终有效的科研成果,也不可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得到这一共识的烯烃部创新团队将用更加有效的工业化试验来夯实创新发展的步伐。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