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页岩气招标谁拔头筹
2014年01月20日 16:42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张起花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第三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将在今年年底启动。此次招标门槛将有提高,且招标制度的执行、程序的把控将更加严格。种种考量下,最终恐怕国企仍将拔得头筹。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今年年中开始,页岩气第三轮招标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影。但从目前的舆论风向来看,脚步确实近了。

  近日,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传出消息,第三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将在今年年底启动,结果或将明年公布,招标规模超前两轮总和。此消息引发了业内外人士有关此轮页岩气招标的N种猜想,又一次掀起了我国能否真正掀起一场页岩气革命的激烈讨论。

  投标门槛将提高?

  今年6月底,国土资源部召集第二轮页岩气中标企业在北京开会,对页岩气开发进度进行了摸底,发现不少掌握资源的企业存在圈而不探、圈而不采的情况,甚至有企业利用区块进行融资、圈钱。虽然,有的区块已完成年度地震方案设计工作转入钻探阶段,但有的尚停留在优化勘查方案阶段,仅完成一些地表调查工作。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中标的湖南桑植页岩气区块仅公布了三年勘探期每年的工作任务及投入。

  为此,一个月后,国土资源部特地对外发出警示,对圈而不探甚至用区块圈钱且情节严重的将缩减区块面积直至收回区块。

  有过如此严厉的喊话,第三轮页岩气招标中政策会不会收紧,投标门槛是否相应提高?

  “相比前两轮招标,第三轮招标的门槛会相应有所提高,而且招标制度的执行,招标程序的把控都将更加严格。”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告诉记者,有了国土资源部对前两轮中标企业的摸底调查,为避免中标企业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持续观望,缓慢推进,第三轮招标会对招标规则做出修改,对投标人资格提出更高要求,招标、评标的方式也会更加公开透明,确保真正有实力、真正有意愿进入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企业中标。

  就此问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页岩气的投资风险太大,打一口井就得几千万元,而且打下去之后有没有气、能不能形成规模产能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国家政策积极鼓励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唯恐落后,抱着先抢占区块而后观望的态度进入。为了避免这些企业的投机行为,实质性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第三轮招标国家必定会制定出新的规则。

  盈利前景如何?

  不过,对于各企业而言,究竟要不要进入页岩气行业、投不投资,考量最多的问题还是能否盈利的问题。

  对此,一位专家对记者分析说,投标页岩气探矿权且希望短期内见到收益挑战很大。从时间上来讲,为了避免中标的页岩气企业长期占而不采,主管部门又无能为力的情况发生,国土资源部的页岩气招标规定,探矿权有效期为3年,与传统的常规石油天然气探矿权一般为3~10年甚至更长的有效期相比明显缩短。在这三年时间内,企业要做的工作却非常多。比如,通过大量二维、三维地震获取详细的地质资料,进行系统的研究。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打探井。真正进入开发阶段后,不仅是打井,地面工程建设、集输储运设施的建设、工人住地生活区建设等一样都不能不少。

  “目前我国拿出来招标的页岩气区块很多是边角料,不仅资源储量和地质条件差,而且处于我国边远地区,交通条件非常差。要将页岩气勘探开发所需要的钻机、压裂车、压裂液等设备运到现场,得先修路、修桥。做这些事情暂且不说花钱的问题,光审批就需要很长时间。”这位专家认为,三年时间如果能打出气就已经算很有成效了,更不用提盈利问题。

  其次,他认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投资非常大,打一口水平井的投资大概7000万-8000万元,要实现规模化生产需要打很多口井,一般拥有十几亿元资产的企业很难经受得住如此的开销。更令人无奈的是,页岩气开发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递减规律,那就是初期产量很高,一两年后以高达70%~90%的速度递减,递减到一定程度后才会稳产。企业要保持量产水平,只能持续投入,大规模打井。

  此外,他认为,页岩气技术也是非常大的投资瓶颈。如果无力解决技术问题,那么就无法进一步谈是否盈利的问题了。虽然我国一直很努力的引进页岩气技术,但是美国页岩气以海相为主,而我国页岩气以陆相湖盆为主,美国的技术直接拿到中国并不能直接采用,还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研究、改进甚至是创新。这从我国勘探技术实力强大、资金力量也雄厚,却在页岩气开发上进展缓慢的两大石油公司那里可以看出端倪。

  投还是不投?

  既然投资我国页岩气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短期内的盈利情况也不乐观,那么第三轮招标到底要不要参与?这让很多企业无比纠结。

  对此,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能源规划研究所罗佐县认为,在做出选择时,企业一定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融资能力、资源条件决定投还是不投,不管在资金力量上还是在技术力量上,总要占住一头。同时,他还提醒说,虽然国家在去年底出台了对页岩气资源的财政补贴政策,2012—2015年的补贴标准为0.4元/立方米,但是这个补贴是针对开发后的,能否拿到这个补贴取决于能否开采出页岩气。这对很多企业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也提醒企业说,国土资源部拿出来招标的区块实际上并未进行严格的物探,也就是说实际上不知道地下真的有没有气,风险非常大,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做出抉择。

  综合分析,罗佐县预计,经过前两轮招标,很多非油气企业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难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对自身的实力也有了一个清楚的认知,加之年初以来有关美国页岩气革命是骗局,壳牌、埃克森美孚等跨国石油巨头投资美国页岩气出现巨亏等不利的舆论环境影响,第三轮页岩气招标恐怕很难继续维持前两轮的热情。

  在记者的调研中,亿阳石油开发技术部一位高层领导对记者直言:“中国的页岩气埋藏条件比美国复杂多了,不少区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难度很大,而且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技术还很不成熟,加之打井投入大,难见效果,我们犹豫再三决定继续观望,暂不进入。”

  他认为,中国页岩气离规模化、商业化开发还有不小的距离。相比投资页岩气,他们更愿意到国外投资容易操作也容易赚钱的油田。

  谁会是主角?

  第三轮招标可能会呈现出怎样的结果呢?对此,任浩宁分析说,虽然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会借着参与第三轮页岩气招标的势头炒作,拉升股票价格,或者考虑通过区块资源进行融资而大举进入,但是总体来看,第三轮页岩气招标,央企、国企打头阵的格局仍然不会发生改变。

  “我们了解到,由于技术所限,中国页岩气开发在两三年内很难有大推进。所以,业界比较看好的一些民营能源公司,如广汇等实际上参与页岩气招标的积极性并不高。近年来,不少企业在拓展自身业务的过程中存在资金链吃紧的情况,不会轻易冒这个风险。”任浩宁说。

  之所以说央企、国企是主角,除了资金实力的考量外,任浩宁认为,主要还是因为近两年我国“三桶油”通过与外资的合作在页岩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研究上有了重大突破,实力更强,成果显著。

  一般情况下页岩气单井(直井+水平井)日产量达到1万立方米,商业化条件就比较成熟。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示范区近期日产量最高达到54.7万立方米,大幅超过预期,标志着涪陵示范区甚至四川盆地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完全可行。

  而中石油在四川地区有8-9口页岩气井,其中7口产气,3~4口在刚完井时可以达到1万立方米/日以上的稳定产量(目前为7000-8000立方米/日)。这也意味着中石油已掌握页岩气各种井型勘探开采建造技术,在资源禀赋相对好的条件下可以做到局部商业化、规模化勘探开采。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非常规能源技术支持部副经理包书景表示:“四川盆地地质条件较好,与美国海相页岩气地质条件相似,易开采,勘探测评较足,‘十二五’末有可能实现整个四川盆地页岩气商业化、规模化生产。”

  责任编辑:艾 宏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