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史鉴
【史鉴】兰化初啼
2015年07月15日 14:29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冯温文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原计划三年建成兰化,实际只用了一年半时间,还为国家节约投资3700多万元。

  ○文/冯温文

  “老北风,吹得土发黄,发黄的土地哟,奔跑着牛和羊……”头戴白色礼拜帽的车夫被车上人的情绪所感染,哼起了西北民歌。

●重组整合后的兰州石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供图/兰州石化)

  1952年秋天,兰州郊外。一挂马车在山间颠簸行进,赶车人把长鞭甩得啪啪直响。头戴白色礼拜帽的车夫,显然是位回民。他最熟悉这里的路了。刚从河口出来,要去达家川。他车上坐的是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化工局派到兰州选厂址勘测小组的人。

  踏勘

  4天了,行进不足百里。他们在进行地形踏勘、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路太难走了,几乎见不到绿色,到处都是白色的石头。车上的人却充满了乐观,不管厂址定在什么地方,大化工厂将在西北高原上耸起。

  大自然对于人类是善良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领悟。许是人们的悟性表现得过于迟钝了。终年喧嚣的黄河从西南部的山间呼啸奔来,在这里划了一个酷似问号的弧形,又匆匆忙忙地向东流去。它似乎有意告诉人们点什么,或者向人们提示着什么。

  车进靖远北湾,突然马被在稀疏的林木里出没的野兽吓惊了,立时四蹄扬空,疯了一般,车被一块石头撞翻,人被甩个东西不一,车轮不偏不倚地从李复生的腿上碾过。

  李复生是位年轻人,天生活泼。感觉中疼痛能挨,送到附近医院诊断:骨折。开始他没大在意,一个年轻人大不了养几个月就是。不料,越来越糟……厂址选定在最为理想的以至连这里的地名都成了坚固城墙的缩写:西固城。这个时候他的一条腿做了高位截肢手术。至今,兰州化工厂的开工元老们还念念不忘,李复生为兰化最初的建设所做出的牺牲……

  沸腾

  荒芜沉睡的西北高原黄土地,1956年春刚刚解开一层冰凌,几千年来空旷寂静的西固黄河滩开始沸腾了。兰州每日每夜都能听到一种音乐。兰化人把这种音乐当成奋进的旋律,那就是黄河的咆哮。真正懂得黄河语言的是年轻的共和国和她的建设者们。该如何无愧于黄河的嘱托?最好的方式乃是用智慧铸就一枚惊叹号,然后交给黄河。说到底,这也是黄河儿女的责任。

  “开发大西北,建设大西北,向大西北挺进!”北国江城的吉化建设者移师西北,没等抖去征尘便匆匆赶往工地;身上还沾着海腥味的大化支援者也来并肩作战了;还有最可爱的人——志愿军部队复员的官兵……他们在荒凉的西固城安营扎寨,开始了改天换地的建设者的创业生涯。

  坦率地说,没有一个人愿意来。有话说:“老不走东,少不走西。”意思是说,东面“棒子手”多,去那儿说不准碰上什么;西面是没有人烟的地方,有去无回……

  就说大化人吧,他们不恋别的还恋海哪!兰州有海吗?当时有这样一则笑话,大化人生在海边,爱吃鱼。到了兰州,听说有卖洋芋(鱼)的,求人买了一袋子。人家给送到家,才发现原来洋芋就是土豆。为了建设大西北,他们毕竟还是来了。还有什么比祖国需要更重要的吗?祖国要什么,我们给什么,我们是她的儿女呀!

  画卷

  西固城,真是荒凉得可以。没有一条正规的马路,建设者们从驻地到工地,天天要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小径上步行十几公里。生活用水是从黄河里舀上来的黄泥汤,一碗水沉淀出半碗泥。晴天扬(洋)灰路,雨天水泥地……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一头扎进工地,有谁道过一声苦哪?不夜的灯光、一座座小山似的建筑材料,数不清的设备、物资,川流不息的建设人群,热火朝天的劳动号子,不时传来报捷的锣鼓,还有那欢快奔腾的黄河水,绘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激动人心的画卷。

  化肥工程1957年4月开始了厂房建设。全国有300多家厂矿企业为工程建设赶制了数以千计的配套设备和备件。兰州5万军民在省长邓宝珊的带领下参加挖掘管沟的义务劳动。其规模和声势在甘肃省年鉴大事记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仅用半年时间就使3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具备了安装设备的条件。

  “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法”在工地上全面铺开,具有高压、高速、深冷分离技术的空气分离装置75天建成。“多段安装一次找正法”的实践,使单件体重为260吨的两台大型卧式往复压缩机28天安装就位……对此,苏联专家惊讶不已。这样的建设速度不能不使人叹为观止。

  厚礼

  人们在和时间赛跑啊。1958年在兰化历史上,够灿烂辉煌令人刻骨铭记的了:五一空分试车;七一造气烘炉,压缩试车;十一生产甲醇;“十一七”生产出合格的硝铵!看出来了,他们差不多为共和国的每一个节日都呈上了一份厚礼!

  空分装置高压压缩机1958年5月1日按时正式开车,送出了合格的氧气,胜利完成了兰化建设的第一个战役。紧接着,后三个战役也一个接一个地传来胜利的捷报。全部工程提前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在往分离塔装矿渣棉时,装置已经开始升温,人们身披防热服,脚穿耐热胶靴,冒着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抱着矿渣棉钻进钻出。没一会儿,身上的内衣就拧出汗水来。

  西北的三月,春天该来了,大地上仍存有冬天的余韵。凉风嗖嗖有些袭人。友谊宾馆里却温暖如春。兰化肥料一期工程交工签字仪式在这里举行。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焦善民、副主任吴亮平在验收书上郑重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第二天,1959年3月16日,人们盼望已久的投产剪彩典礼开始了。标语、锣鼓、唢呐,更多的是笑脸……

  焦善民以宏亮的嗓音向大家报告:“兰化是甘肃,也是西北人民的骄傲……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工程,原计划三年建成,实际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还为国家节约投资3700多万元、钢材5000余吨……”他稍作停顿后接着说:“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工程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验收的总结论是优良!”

  台下,掌声持续了很久,还没有停下来。面对这样的场景,苏联国家化学委员会驻中国专家技术局局长纳乌莫夫实在抑制不住心中的高兴,耸了耸微微前探的鼻子,显出不可等待的样子,几步走向主席台。他抓过麦克风说:“请允许我们为你们的巨大成就而欢呼!”

  掌声,掌声……“祝你们在工作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掌声,掌声……那会儿,好多人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热泪。

  砥磨

  也许是阶段性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厂长袁荣调至北京工作,化工部任命江浩然为党委书记,郭宜民任厂长,芮杏文、慕守忠、惠彦祥任副厂长。

  兰化从新中国之初拉开建设序幕,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有一批装置陆续投产,古老的黄土地上成长起现代工业文明。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汇聚而来的建设者们,奋发图强,努力拚搏,从原始的“粮煤化工”(以粮食、煤炭为原料)走上了石油化工之路。

  苏联设计的这套生产装置年生产能力只有5万吨。按年运行8000小时计,平均日产只有149吨。改造,增产……增产,改造……时间像黄河的浪花,一闪即逝。从1959年5月中旬至8月末,仅仅3个月的时间,合成氨果真创日产308.6吨的好成绩。

  丁苯橡胶是以丁二烯和苯乙烯为单体、采用自由基引发的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的一种通用合成橡胶,占丁苯橡胶总量的80%以上,是世界上生产能力、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一种通用合成橡胶。1960年5月20日,兰化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乳聚丁苯橡胶产品,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通用型合成橡胶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生产丁苯橡胶所用的丁二烯,采用的是苏联由酒精在列别捷夫催化剂作用下制丁二烯的技术路线。每生产1吨丁苯橡胶要消耗8吨以上的粮食。当时我国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供应异常紧张。为了不“与民争粮”,彻底解决原料丁二烯的来源问题,兰化年产5000吨的炼厂气裂解、分离和苯乙烯装置1962年1月建成投产,这是中国第一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

  随着岁月的砥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生产远离规模、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等缺陷,开始明显暴露出来。兰化需要改造,西北的石油化工需要更新。技术革新、设备挖潜、改进工艺流程和大生产一块进行。党委一班人提出:要通过一系列的攻关,使合成氨生产在原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这口号像铁铸的,敲一下都会有声响。

  兰化副经理林华和合成橡胶厂中试室主任张万欣1962年底到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参观。他们认为正在进行的“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试验项目极为重要,是解决丁二烯来源的好方法,当即同化物所商定合作开发该项目,从小试到中试,直至转化为生产力。

  1964年2月7日,兰化与兰州化物所联合向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及化工部提出申请,要求将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项目列入国家十年科技发展规划,很快获得批准。1964年1月,国家科委、计委、经委共同将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和顺丁橡胶新技术开发列为重点项目,并拨款400万元人民币,要求兰化于1965年底前建成500吨/年的丁烯氧化脱氢工业试验装置。兰化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批合格丁苯橡胶。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链 接

  重组整合 跨越发展

  兰化、兰炼(简称“两兰”)均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是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炼化生产企业,历来以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著称。按照国务院的部署,1999年9月至2007年6月的8年间,实行内部大规模的重组改制,将其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分开,并将优良资产集中整合,实现了兰州地区炼化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兰化、兰炼经历了由“两兰”变“四兰”、“四兰”变“三兰”、“三兰”变“两兰”,再由“两兰”变“一兰”即“二四三二一”的重组整合历程。

  进入新世纪,在中国石油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兰州石化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实现了兰州地区炼化业务的跨越式发展,炼化主要工艺技术和炼油催化裂化催化剂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10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荣誉称号。

  点 评

  姿势向前 编织虹霓

  历史已经渲然而去。化学工业确如巨人一般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走出了自己的声音,创下了历史从没有过的辉煌。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化工行业每一名职工的身上驿动着。敢于创新就有希望!

  机遇。挑战。较量。竞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行,仅仅吃苦耐劳像老黄牛一样辛勤地耕耘也不行。发展规模经济,开拓新兴产业,建设精细化工,站到和太阳同等的高度去面对世界。

  天地间不能没有化学。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以其现代化的姿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辽阔的原野上麦浪拍天,化学工业是它们飞翔的翅膀。汽车、建筑业等等,都把化工当成至亲的朋友。

  向往是一只振翅的大雁,雄心是一种行动。原本色彩斑斓的世界因为化学工业高科技的作用,将会变得越发地有趣和神秘。那时我们会更加自信更加自豪。那时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