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史鉴
【史鉴】永利:公私合营的开路者
2015年05月26日 16:0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涂先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洞穿长夜,穷追不舍。听从召唤,学成回国。公私合营,奠定基础。工业先驱,共创碱业。

  ○文/涂先锋

  那些天,侯德榜隔不了多久就能收到一封电报。上海解放了,令他欢欣鼓舞。塘沽解放时,解放军入厂保护,秋毫无犯,碱厂已于1949年2月11日开工生产……报平安的消息频频传来。他忐忑不安的心情释然了。

  5月下旬,侯德榜收到塘沽佟翕然厂长的一封电报,告诉他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亲临塘沽碱厂视察,对永利事业非常关心,表示愿意帮助永利渡过目前的难关,希望永利与国家携手合作,共同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

  刘少奇还说:“范旭东先生之作风,令人备极仰佩,侯德榜先生也十分令人敬重。国家有大事情和他商量,请侯先生赶快回来。”

  这封电报使侯德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没想到共产党对永利和他们诸位评价这样高。

  侯德榜真有些归心似箭了:待印度的公务一完我马上回去。我的事业在永利,快些回国亲眼看看永利的近况,当然更想真切地了解一下共产党对工商业的态度……这时候,侯德榜在怀念一个人,深深地体会着怀念的痛苦。这个人就是范旭东。

  心心相印

  20世纪20年代初,侯德榜在美国学习。经陈调甫推荐,范旭东对这个没见过面的侯德榜穷追不舍。1921年春天,侯德榜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答辩,突然接到一封来自祖国的信。范旭东邀请他毕业后到永利工作。

  信中详述了碱对中国的重要,洋碱在中国的霸市,帝国主义对苏尔维技术的种种封锁,中国发展碱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范旭东本人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信中还谈到陈调甫对侯德榜的赤诚推荐,祖国的制碱事业和范旭东本人对侯德榜的热切希望,欢迎他学成回来为创办中国的碱业共同奋斗……

  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深深地打动了侯德榜的心。可是,侯德榜一直热心制革。4年的心血完全是为将来从事制革事业打基础,尤其是手头的这篇博士论文,使他在制革学术上有了新的建树,导师又很厚爱,实在使他难以放弃。

  这一夜侯德榜久久未眠。他想到陈调甫和他不止一次谈话的印象:由于缺碱,祖国的亲人只能穿着没有颜色的土布,北方的人民还在啃着带酸味的馒头,民族工业缺原料更遭摧残,为了学制碱技术,陈调甫在美国,冒着风雪在塞勒求斯碱厂的围墙外转着圈子,根本进不了厂门。

  侯德榜又一次打开范旭东的信。

  范旭东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搞制革又是为了什么?不都是为振兴中华民族工业吗?范先生这样有胆有识,热心事业,我怎能推辞他的邀请?这分明是祖国在召唤!制碱事业是值得我为之终身奋斗的!

  侯德榜伏案疾书:“……承蒙范先生不弃,侯德榜应将制碱有关技术方面,勉力地一肩挑起……”他欣然接受了范旭东的聘请,思绪似乎做了一次飞翔,落脚于紫金山下美丽的玄武湖畔……

  往返如梭

  来到永利,侯德榜如鱼得水,深得赏识且被委以重任。国民政府实业部1934年初批准了永利制碱公司总经理范旭东创办硫酸铔(硫酸铵)厂的计划。限于动工后两年半内建成,受范旭东的委派,1934年春天,侯德榜和陈调甫从天津匆匆奔往南京,对所选厂址进行复查,并在购妥的卸甲甸埋下了角桩,竖起了“硫酸铔厂地界”的标志。

  匆匆打点行装,总工程师侯德榜率张子丰、章怀西、许奎俊、杨远珊、侯敬思赴美国进行硫酸铔厂的设计审查和设备采购。

  轰轰烈烈的工程建设拉开了序幕。也许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化肥厂,也许因为这里将打破美德垄断中国化肥市场的缘故,受爱国热忱的驱使,国内许多施工单位纷纷赶来,基泰公司率先进驻卸甲甸。各路人马紧随其后。

  每日,上千人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平整场地,修建马路,营造码头,浇灌基座。短短几个月,昔日的荒滩野洼和低丘矮坟消失了。大经路、大纬路首先告成。继而编竹为篱,环绕于厂界。永利铔厂初具规模了。从高空鸟瞰,便会在那竹篱与经纬两路的构成上读出一个“田”字。

  各项工程在热火朝天地进行,1934年9月,码头工程竣工了。这是永利铔厂第一个完成的重大工程,为今后机器设备的接运铺平了道路。18日,办公室落成,范旭东邀请国民政府要员、社会各界名流来厂参观,并把这一天定为铔厂成立纪念日。

  永利铔厂定购的机器设备1935年陆续到货。这天,德国万吨巨轮载着105吨重的合成塔徐徐靠上2号码头。侯敬思率李滋敏及工友,浩浩荡荡地赶来了。

  当初,为使特大重型设备安全着陆,永利公司曾派人费时多日,吃尽千辛万苦,北上南下,去广州、上海、青岛、大连等港口进行调查。当时国内尚无吊装能力在百吨以上的设备,永利铔厂决定自制龙门吊和重型平板车,再由码头铺铁轨至安装现场。技师陆献侯接过了这一重任,费时半年,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台双杆百吨起重机,起重机的抱杆像巨人的双臂。

  “起吊!”陆献侯的两腮陷入了深深地酒窝,把哨子吹得“嘟…嘟…”的,声音沿江面飞向远方,回声绵绵。他手操指挥棒,傲立江岸:“小船接绳!鸣放鞭炮!”人们的欢呼声和鞭炮声交织成热烈的场面。陆献侯沉稳敏捷,指挥若定,合成塔从容地吊起,又平稳地落地,创造出长江起重吨位的新纪录,铔厂码头因此成为国内起重吨位最大的工业码头。

  全部工程完成之后,1937年1月4日,“远东第一大厂”开始投料试车。机器的喧嚣声划破天际,预示着一个新的未来。2月5日,第一包“红三角”牌肥田粉诞生了。

  沸腾了,整个永利铔厂沸腾了!整个卸甲甸沸腾了!中国建成了自己的化肥厂,整个世界为之震惊。这时,总经理范旭东和厂长侯德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们站在一块儿,相对无言,眼睛似乎都湿润了。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

  局势险恶

  肥田粉问世不久,永利铔厂便遭受了压顶之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上海沦陷,日寇长驱直下,对南京进行了钳形包围。8月到10月间,永利铔厂三次遭到敌机轰炸。局势日渐险恶。南京已成孤城。

  永利铔厂惨遭破坏,工人们开凿防空洞,保护自己,保护设备……范旭东不顾个人安危,火速从天津赶来,策划应变措施。整理重要图纸、易装拆的机件立即转运武汉和四川,运不出的图纸烧掉。叮嘱主要技术人员一律携眷西撤。困难当头,员工们依依不舍地回乡去自谋出路。

  厂里几乎没人了,只有物料部留下周自求、崔荣、刘清文、王古清4人看守设备。这时海口被封锁了,北上铁路也不通了。每天,他们去卸甲甸买几个烧饼,然后到山上去躲避空袭,天黑下来回厂睡觉。

  一天,4个人在山后的小树林里合计着:日寇铁蹄践踏了大半个中国,吾辈不能在战场上与敌人一拼高低,可天天在这里啃烧饼也不是回事儿。非常时期,我们能为祖国和人民做些什么?广播里常说,日寇维持侵华战争,最缺乏的就是铜。敌人每攻占一个城市或者村庄,首先抢劫的目标就是铜。凡是铜制品,无论是铜佛、铜壶、铜面盆、铜乐器,甚至铜的门拉手、铜插销儿……只要是铜的,一律搬运拆卸无遗。

  于是,他们就想到铔厂仓库中尚有美国进口的20余吨红铜。这些铜如果落入敌人手中,能制造出无数的枪炮子弹,来屠杀我们的同胞。要是能将这些铜藏起来,不也是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贡献吗!

  埋入地下最保险。这活儿不能找别人帮忙,也不能让别人知道,只能自己动手,以防铔厂万一失守被敌人挖出来。时间紧迫,事不宜迟,说干就干。当晚,4个人打开仓库,在屋檐下挖了很深很大的坑,用了3个通宵,将库存的铜锭全部埋入地下。

  没过多久,敌人果然占领了铔厂。在这之前,为避免所有物资落入敌人手里,曾将汽油、铅管、不锈钢板埋入团山防空洞,并封好了洞口。这时,侯德榜从汉口捎信给李滋敏,说他已同美国大使馆联系妥了,“黄浦号”货轮夜里抵厂,组织留守人员装船。整整3个夜里,4个人忙得筋疲力尽,把150多台机床和大量枕木装上货轮。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迫近永利铔厂。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自做出指示:“对付永利厂守敌,只能诱至野外歼灭。不能强攻。如果破坏了永利厂,就是毁了半个南京城。”

  南京解放后的第8天,解放军进驻永利铔厂。周自求回厂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八九年前埋藏铜锭的地方。日寇在上面建了一个临时性的仓库。原地挖掘,铜锭一块不少。后来,用这铜为过世的范旭东铸造了一尊铜像。

  回到怀抱

  侯德榜结束了米达甫碱厂的公务后,立即离开印度,从孟买到加尔各答,经泰国到香港,转仁川,冲破重重阻碍,历时50多天,最后平安回到祖国的怀抱。一踏上天津的码头,就受到天津党政负责人的热情接待。到达北京时,市长聂荣臻亲自到车站迎接。

  “欢迎侯博士克服困难,胜利回到祖国。”盛夏的一天,侯德榜正在北京东四七条16号永利办事处伏案办公,一辆小车突然而至。门开了,下来的竟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这是侯德榜没有料到的。亲切、热情。周恩来和侯德榜握手,握了很久。

  侯德榜递上一杯茶,周恩来又说:“我们想请你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设计建设新中国的蓝图……这次新政协在永久黄团体中不光请你,还有李烛尘和李承干……”侯德榜诚恳地笑着,点头应允。

  周恩来又说:“永利是一个技术篓子,荟萃了很多人才,这些人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是很可贵的……”周恩来问道:“现在这儿还有什么困难吗?”少顷,侯德榜犹豫了一下,坦率地说:“永利沽、宁两厂当前的困难,一是原料供应不足,二是产品销路不广,另外资金周转迟滞……”

  “这样,政府可以收购产品,提供周转资金。原料问题嘛,待交通畅通后一定尽力。只要对发展生产有利,不管什么困难,随时相告就是,政府一定全力协助……”周恩来的话很干脆。侯德榜格外激动。他知道这正是开国大典的前夕,周恩来有多少事要做呀!

  几天后,毛泽东又接见了侯德榜,很高兴地详细倾听了他对复兴工业的意见及范旭东拟建十大化工企业的设想。最后毛泽东对侯德榜提出了殷切希望:“革命是我们的事业,而工业建设就要看你们的了!希望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侯德榜1949年9月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置身于一种平等、团结、和谐的氛围,体会到了互相谦让、互相尊重、民主协商的作风……侯德榜深信: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是为人民服务的。

  尊重信任

  南京解放的第三天,侯德榜便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委员会主任刘伯承写了一份“折呈”,言明原料、运输之难,并求得支持。军管会立即从华北调拨1万吨焦炭,不但价格低廉,而且先进货后付款。刘伯承亲自指示电告铁路部门,运输上持准优先配备直达列车。当第一批焦炭运至徐州时,蚌埠大桥刚刚建成,任何车辆都尚未通过,这一批直达货车首先被获准……

  1950年秋,侯德榜带领黄汉瑞、刘振东向人民政府申请公私合营,很快得到同意。随后,国家重工业部派出10名干部到永利公司总管理处、塘沽永利碱厂和南京永利铔厂了解情况。1952年6月,南京市委选任民政局长冯伯华担任合营后的南京永利铔厂公方代表兼厂长,鲁波、侯静思、章怀西留下担任副厂长。这是资方没有想到的,他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尊重与信任。

  长江北岸的大厂镇是个很荒凉的地方。冯伯华却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此时,他还习惯地把自己看成是名军人。1937年“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的前一年,他参加了新四军,军旅生涯12载。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他的个性更喜欢开拓性的工作,况且这是党的嘱托和信任。

  “永利公司是民族资本家办起的大型化工公司,这次搞合营,中央很重视。资方及永利同人有爱国传统,办厂经验丰富。员工经过了解放后党的教育。看来不需要派很多干部,免得形成接管的局面。” 冯伯华决定一个人到厂工作。

  党中央和毛泽东酝酿已久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全国公私合营最早的一面旗帜飘起来了。

  本文照片均由叶迎春提供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