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产能过剩成霾?
2014年03月21日 10:58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陈躲 于洋 赵雪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石化产能是绝对过剩还是相对过剩,治理起来是靠政府还是靠市场,两会代表百家争鸣。

  ○文/本刊实习记者 陈 躲 于 洋 本刊记者 赵 雪

  霾,来势汹汹、遮天蔽日,直观而清晰,陷身其中的人们恨不得长出双巨手拨开它重现蓝天。所以对于治霾,国人早有共识——必须治,而且手段不打折扣。石油行业对于环保的重视、对治霾的决心也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笼罩在石油行业头上的另一种霾——产能过剩,与会代表委员意见却不完全统一。

  石油石化行业产能到底是阶段性过剩还是绝对过剩,是过剩一点还是过剩很多,治理起来是靠市场还是计划……“两会”代表、委员百家争鸣。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曹德旺所言,“治理产能过剩,就像医生看病一样,要先把病因查清楚,才能对症下药”。因此,为寻找产能过剩的成因及其治理“妙方”,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严重过剩VS阶段性过剩

  中国石油石化:针对目前石油石化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已经很严重,不强行管制将比钢铁、水泥过剩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另一种看法则是,石化产能只是阶段性过剩,是市场的自然规律,不用太紧张。对此,各位怎么看呢?

  赵振辉:我认为,产能过剩问题确实值得国家和行业关注,但石化产业过剩情况还未到钢铁等行业状态,还未被国家列入过剩行业(政府报告里提到的仅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炼油行业也是如此,未被国家纳入过剩行列。只能说炼油行业现在是阶段性和区域性过剩,比如产能相对集中的山东等地。

  张明森: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石化人,我感觉石化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将来很可能比钢铁和水泥行业更严重。目前,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开工率为70%左右,而石油石化行业民企大量涌入后,大部分企业是50%左右的开工率。如从PVC到甲醇、再到醋酸,下面可能是乙二醇,这些产品开工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

  举个例子来说,甲醇制烯烃技术突破后,我国19家企业购买了此项专利。某厂2013年仅转让该技术就有几亿元进账,还不包括其他单位甲醇制烯烃技术的转让。如果购买此项技术的公司每家产能是60万吨/年,算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据。

  殷云飞: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已呈现出行业涉及多、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我认为,石化行业不是过剩了一点点,而是太过剩了。这么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结构已基本平衡。但问题也随着而来,由于种种原因,以高能耗、高排放为特征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过剩产能耗费大量社会资源,对环境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调整国家经济结构,淘汰过剩产能迫在眉睫。

  赵日峰:产能过剩在我国是普遍现象。我们不要掩饰、打埋伏,要承认现实,解决问题。

  中国石油石化:治理产能过剩,就像医生看病一样,要先把病因查清楚,才能对症下药。那么是何原因导致了行业如今的产能过剩呢?

  张明森: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除了市场因素外,还有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式等原因,特别是部分地方政府的不当介入,使得产能超出了市场竞争的正常范围。

  殷云飞:的确,从某种角度讲,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是地方政府过多干预、保护的结果。企业是税收主体,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建立和保护税源,明知道一些产能过剩仍通过减免税等方式扶持产能,致使同一产业长期处于不平等竞争状态,使本应被淘汰的产能却因受到保护而继续存在,这是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湘洪:我认为,造成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还有两个。一是产业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在投资建厂方面比较严谨,但是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市场需求及趋势缺乏分析。二是从银行和金融方面找原因,银行的信贷资金流向不合理。民营企业在扩建炼油项目时往往是通过银行贷款。银行负责信贷的素质不高,掌握的产业信息不准,对行业的动向把握不准,盲目放贷。

  市场的归市场

  中国石油石化: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了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各位对化解石化产能过剩,从市场方面来讲有哪些可行的建议?

  殷云飞:针对刚刚所说的产能过剩的成因,可以看出,淘汰过剩产能的首要手段是依靠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消除一切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供求体系,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调节机能。总而言之就是政府管政府该管的事,把市场能决定的事交给市场解决。这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的工作要求。

  另外,还要建立与国内市场相匹配的产业结构,确定产能规模。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均主要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以这么说,中国解决了国内的基本需求,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因此,中国的经济结构、架构都应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以此为原则,梳理相关产业的总产能,特别是那些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摸清产能规模,统计国内需求总量,最后确定基本相匹配的产能结构,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严控新增产能,逐步完善产能结构。

  曹湘洪:化解产能过剩,从根源上投资者应理性投入,关注市场长远变化。坦率地讲,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上存在盲目性,对市场前景缺乏分析,所以有关部门应发布准确的产业发展信息,媒体也要准确地宣传产业信息,引导投资者。另外,要提高银行和金融从业人员和相关产业分析专家的素质。

  中国石油石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世界市场一体化,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另一个途径应该是“走出去”。至于如何走,能否听听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殷云飞:现在讨论的最多的也就是制定“走出去”战略,把过剩产能向产能缺乏的国家转移。可以说,“走出去”战略为国内淘汰过剩产能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同时,这也是跨国公司实现自我强大的自然属性。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业务遍及全球,其中石化工业就是他们转移发展的典型产业。自然,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产能转移的方式,实现从新起点上的进一步发展。

  “走出去”必须要建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经济结构,形成与国际市场互补的产业体系。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低的国家,随着需求的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将进一步增长。对那些敏感产业,比如石油石化工业,既要保证基本的国家能源安全,也要考虑到全球资源分布因素。比如,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石化产品基本达到供求平衡,大比例石化产品已供过于求出现亏损,传统石化产品已放慢增长速度,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通过进口低价产品补充国内市场,不必达到所有产品都自给自足。

  另外,我们要建立抑制出口的税收政策,完善满足内需为主的经济体系。中国资源少、人口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应该是基本国策。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要调整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提高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出口税率,同时适当降低进口税率,实现产业与全球接轨,显示市场调节功能。通过这种调整,促进国内初级产业竞争力提升,形成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供求体系。

  计划的归计划

  中国石油石化:市场不是万能的。产能过剩这个复杂的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依靠国家发挥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来调节。诸位代表、委员对此有何建议?

  张明森:现在我国石化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很多企业并不为自己负责,没有统一的规划,盲目上产,对行业造成了伤害,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赵日峰:总理此次提出来要严控增量。我的建议是,应改为禁止增量。因为产业已经过剩,不能是严控而是禁止,禁止再上新的项目。类似钢铁、水泥、电解铝一样,下点狠心。

  毕建国:的确,产能已过剩,污染已形成,本就不应再有新增产能。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压的多增的少,总量上必须是降低的,而不能不降反增。如若我们一方面去淘汰,一方面又努力上新项目,最终该压的没压下来,反而增加许多新产能,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之前大家都说要压减产能,实际上还是没有动真格的。不过,这次力度不一样了,河北省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开始了具体的行动,很多落后产能企业的厂房已被炸掉、拆掉。当然,人们肯定还会有增量的冲动,政府一定要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中国石油石化:产能过剩是个复杂的问题,如果一刀切的关掉也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赵振辉:适度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如此买方市场才能形成,才会出现真正的竞争。因此,炼油行业10%~20%的过剩对市场发展是有利的。适度过剩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促进企业不断创新、转型发展。

  当然如果完全放开市场,谁都可以进口原油,谁都可以建炼厂,会出现真正的产能过剩。这是我们现在所担心的。

  殷云飞:应对过剩产能进行细分,设置环保门槛,倒逼部分落后产能自动退出;对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国家给予部分财政扶持,助其实现转型升级,使淘汰过剩产能成为产业升级的助力。对那些尚有利用价值的产能,应充分考虑到未来增长需求,让部分产能“休眠”,待社会需求增长后再将其唤醒,以避免社会资产白白丧失。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