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过剩的烦恼
2014年02月26日 15:13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陈 躲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文/本刊实习记者 陈 躲

  炼油行业总有许多烦恼。

  油质劣消化不好,标号升疲于环保,油荒来四面声讨,价格低赔了不少。2013年,我国炼油行业烦恼依旧,这次问题出在“过剩”上——负荷低吃不饱。

  10年前开始,国内炼厂新建、改扩建的风潮一浪高于一浪。国内炼油产能快速飙升,不到10年时间总炼能即实现了翻番的增长,成为世界石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然而,在提高保障国内油品供应能力的背后,产能过剩已悄然滋生。但当时我国炼油能力与原油加工量同步增加,产需基本平衡,多数情况下略有过剩,矛盾尚未凸显。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炼油能力已达6.27亿吨,较上年增加3310万吨,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2013年,国内炼油能力增加已经连续3年快于消费增长,相应地,炼厂开工率也连降3年。随着剩余产能的持续积压,炼油企业市场风险正在逐渐加大。

  我国产能过剩成因复杂,化解过剩产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浮躁心态。

  可喜的是,我国炼油能力过剩问题初显之时,便得到了相关各方的关注。国家有关部门已逐渐加强宏观调控,监控炼油扩能计划,进一步完善炼油项目的审批和产业政策。

  炼油企业也在积极寻找着排解风险、压力的出口,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炼油企业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增加,达到2851万吨。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一些炼油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取消了一些改扩建项目,推迟了一些炼油项目的建成投产时间,如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取消扩能计划,中国石油华北石化、昆明石化延迟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炼油产能整体过剩,但先进产能却仍不足。当前,2000万吨级以上的炼厂已经成为主流,但在我国6亿多吨的炼油能力中,只有3家勉强进入,炼量不足国内炼油能力的10%,这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炼油国的地位很不相称。2014年,我国炼油工业仍需进一步深入产业结构调整。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