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在低潮中前行
2014年01月20日 16:11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赵 雪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乙烯产业发展的低潮阶段,从积极角度看,反而是石化企业砥砺内功,适应市场,在客观有所制约的条件中不断摸索、创新的好时机。

  文/本刊实习记者 赵 雪

  采访过程中,一化工部门负责人在电话中对记者感叹并接连说了两个“压力非常大”。石化人身上的担子和责任由此可见一斑。

  在与企业对话中,记者也强烈感受到,在面临诸多困难的同时,国内石化企业并没有向市场低头,而是在低潮期中砥砺内功,不断依据市场变化,在客观有所制约的条件中不断摸索、创新。依据自身发展优势,从节约成本、调整下游产品结构方面提出各种应对的解决办法。积极实现减亏目标,甚至今年9月份开始部分企业实现扭亏为盈的局面。

  成本节约再节约

  对于看似无法解决的原料问题,不少企业并非知难而退,反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李邦坦率地告诉记者,中东、北美地区的乙烯收率可高达82%左右,国内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收率仅为30%~31%。为解决这一问题,原料轻质化便成为企业的选择之一。他解释,目前,中沙石化尝试采取逐步分子裂解的方式,从C1~C9进行分开裂解,以便取得更好的乙烯收率,提高产品品质。

  在原料多元化的探索中,吉林石化也走在前列。

  “吉林石化已经可以实现用丙烷和丁烷作为乙烯原料,产量分别为5万吨和2.5万吨。两种原料与石脑油相比,吨成本均可降低1500元。”吉林石化计划处高宇昊在电话中向记者阐述他们的攻关成果,言语中透露着自信与兴奋。他还透露,还正在酝酿利用芳烃液化气作为乙烯裂解原料的工作,预计明年2月之后正式运行。

  高宇昊告诉记者,为实现大乙烯成本降至最低,实现“吃粗粮、产精品”的目标,吉林石化还通过技术改造延长了裂解炉运行周期。经过测算,工作人员发现加工炼油厂自产的化工轻油效益好于外购的石脑油,但会带来裂解炉运行周期短、烧焦频次增加问题。为此,工作人员通过优化装置运行负荷以及投油结构,使裂解炉运行周期比去年同期平均提高10天,装置燃料消耗也得到进一步降低。

  事实上,对于用水、用电大户的石化企业而言,节能降耗始终是节约成本的最直接、有效且长期实行的手段。

  高耸入云的火炬,曾经是炼化企业经典的标志,作用是生产异常、回收系统无法处置时,烧掉少量的高压废气。但在中沙石化,火炬早就消失了。李邦对记者说,这也并非是中沙石化的“专利”,大部分石化企业都“摘掉”了火炬。他解释,目前中沙石化已经能够优化合理利用高压废气,并善用蒸汽达到降耗的目标。

  李邦告诉记者,节能降耗是在现有原料成本无法进行大调整的前提下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他介绍,中沙石化始终通过各种方法在节水、节电方面进行改造。比如,在节水方面,中沙石化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将海水变成企业可用淡水。同时,与工业园区内的新加坡合资企业进行供水合作。“尽管中沙石化每天有9万多立方米配额水量,但我们尽量合理使用配水量,将富余配额给其他园区内缺水兄弟企业,每天送水量可达配额一半。”为此,中沙石化特别利用循环水达到这一效果。

  此外,李邦告诉记者,由于石化企业用电量较大,为此公司还通过与山东某企业合作,利用节能电泵优势和有效利用蒸汽,每月节电可达20%。

  通过上述废气、水汽节省措施,目前年均节水、节电效果提高20%,乙烯单个装置每月可节省15公斤标油/吨乙烯。

  在降耗方面,齐鲁石化在裂解炉运行上更有心得。资料显示,公司专门为乙烯装置成立了含技术员、设备员、仪表人员在内的裂解炉专业管理班,以优化裂解炉运行,实现了裂解炉精细化管理,提高了高附收率,降低了燃料消耗,延长了运行周期。

  下游产品结构调整成救命稻草

  尽管乙烯下游市场阴晴不定,但专家表示,仍可最大限度的从下游入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记者调查中发现,多数企业也采取了这一点,结合自身技术优势,通过定期科学测算,判断市场一段时间内最挣钱的产品或企业自身拳头产品,在某个或几个产品中实现盈利。

  高宇昊告诉记者,公司率先将工艺落后、市场竞争力差、成本高、下游产品出现严重亏损的小乙烯装置在今年2月实行阶段性停产措施,平均每月减亏3800万元。

  此外,吉林石化乙烯下游产品众多,产品的创效能力不同,该公司紧密跟踪市场价格变化,及时测算效益变化情况,按效益排序安排装置负荷,确保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一方面稳步提高和稳固拳头产品乙丙橡胶的产能,并实现全产全销;另一方面在聚乙烯产能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成功开发出差别化的大口径管材料产品,在国内沧州化工等大企业实现应用,吨产品增加效益300元以上。

  大庆石化塑料厂总工程师王景良坦言,由于装置已经成型,对新产品研发也产生一定制约性,但大庆石化依旧以每年五个聚乙烯新品的研发速度在积极开拓市场。

  他表示,由于前几年乙烯改扩建项目较多,造成国内通用产品尤其是高密度产品扎堆,价格也一度受挫。因此,大庆石化在去年停产又开工后,停掉高密度薄膜产品,针对液体化工领域的专用市场,专注IBC桶料市场研发新品。

  茂名石化研究院院长钟向宏对此也有同感。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一直以来,茂名石化都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要做“经营性企业,不做生产企业”的口号。

  钟向宏解释,茂名开发市场产品始终坚持“第一注重有市场,第二注重有效益,第三注重有前景”的原则。因此,“乙烯产品一切以市场说了算,市场需求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但茂名并未放慢研发的脚步,以每年推出十个新品的速度实现产品差异化发展。

  责任编辑:岩 廊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