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栏
【冯跃威专栏】被遗忘的“风”
2013年12月25日 19:3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冯跃威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天然气堂吉诃德”之五

  天然气价值不由产需任何一方说了算,而取决于美元购买力的升降。气价不过是大海中的一片竹叶。

  “唐吉诃德”般执拗的普京总统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初步构成了“头西尾东”横跨欧亚大陆的“蝎型”布局,其两爪(北溪和南溪天然气管道)钳住欧洲,其尾刺扎入东北亚(包括“阿尔泰”天然气管道)。通过天然气供给走向、流量和价格周旋在风车般的欧亚两大天然气消费市场上,尽管每次托枪挑战风车都能有所斩获,可风车也会将其打落马下。

  风车也同样也付出了代价,不仅被长枪挑出了许多破口,而且被像桑丘般老实憨厚的中小产气国把扇叶撕出了许多豁口。尽管消费国努力抗争了,可使用的气价依旧比美国高出2~3倍。

  在欧洲,即使用一个声音对俄发声,可面对断气风险时,部分东、南欧国家还是会私下媾合买气,使欧盟的能源对外政策打折甚至失效。

  在韩国,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金融资本市场,也有心在天然气期货市场施展拳脚,但是苦于其天然气现货总消费量相对较小,又没有天然气资源和大规模储备设施,不得不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实现东北亚集体议价能力的提升上。

  在中国,舆论倾向N多经济学家的主流观点,认同只要市场足够大,并能形成像生产者卡特尔一样的价格联盟,即“消费者卡特尔”,就能有议价能力,只要有了天然气期货合约就能有定价权并可为企业提供避险的工具,只要……

  殊不知,这些太多的“只要”都是建立在相对较小的、几个国家间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假设。如今,早已进入开放式的全球化时代,单一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就是说微观经济学逻辑框架下的理论已无法解决今天天然气市场的问题。

  在现实版的天然气堂吉诃德中,无论是堂吉诃德还是桑丘或是伯爵,都太过自我,都没将推动风车运转的动力“风”作为核心要素进行研究,都视风为无物,使“风”游离在国际天然气市场之外。

  “风”,在这里是指天然气市场交易、计价、结算的货币—美元。如果没有国际储备货币在其中的运作,市场恐将回到物物交换或交易国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时代。

  也正因有风车般的市场,美联储才能长期向其注水(美元),造成全球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资源资产和资本资产价值的扭曲,使攀爬效应又逐一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再平衡。看似产气国谋定的气价,经美元注水稀释后天然气价格自然低于其价值,从而需要重新定价。而在消费国货币贬值后同样也需要更低的气价来维持经济运行的安全。所以,天然气价值不由产需任何一方说了算,而取决于美元购买力的升降。气价不过是大海中的一片竹叶。

  美国掌握着美元的发钞权,拥有在大宗商品价格间再平衡和全球产业再调整的能力。在其页岩气革命后,LNG的定向出口已对欧亚现货市场产生了冲击,而且又有在天然气金融市场上十来年的战略布局,使欧亚市场原有的定价体系想不受到影响都难!

  其中,在NYMEX推出有东亚液化天然气指数期货(LAI)和日本/韩国液化天然气(普氏)期货(JKM)两个交易工具,一旦美国的液化页岩气开始大量出口东北亚,就可立即使用这些金融定价工具迫使日本的LNG期货成为LAI和JKM的价格跟随者,而非决定者。

  在ICE也为欧洲提供了三类24个天然气金融交易工具。其中,英国月和季度的天然气期货成交量在2012年全球单一合约排名第18和19位,已经有效地影响着欧洲天然气现货市场,使其现货价比从俄罗斯的进口价低约25%,造成欧洲对俄罗斯的极度不满。

  面对走向全球化的天然气市场,人们遗忘了不该遗忘的“风”?

  责任编辑:侯瑞宁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