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俄欧较劲,谁的“气性”大?
2022年10月11日 15:54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于 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俄欧关系在战争中持续恶化,能源成为了博弈焦点。

 

  当地时间9月2日,就在俄乌冲突爆发越过半年节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发布消息称,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代表共同对“波尔托瓦亚”压气站涡轮机进行检修时,发现多处设备漏油,“北溪-1”天然气管道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作为俄罗斯对欧洲主要的输气管道,“北溪-1”无限期关闭,对于天然气供应本就紧张的欧洲无疑是“雪上加霜”。

  同一天,七国集团发布联合声明,七国集团财长确认计划对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实施价格上限。

  从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至今,硝烟弥漫的正面战场之外,还充斥着国家之间的对抗,地缘安全的拉锯,更隐含着一场关于能源的博弈。

  扼住“北极熊”命脉

  针对对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实施价格上限,“七国”集团将组建石油采购联盟,在2022年12月5日前敲定实施细节,与欧盟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禁令生效相匹配。

  这将可能是俄罗斯面临的第八次制裁。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的半年多时间里,在能源方面,包括七国集团在内的西方国家从小心翼翼地试探变成直截了当的行动,制裁的程度也一步一步加深。

  对于油气出口为主要产业的能源大国来说,对其能源产品限价、阻碍能源产品的出口无疑就握住了这个国家的“七寸”。俄罗斯正是这样一个高度依赖能源出口获取外汇收入的国家。2021年,俄罗斯出口贸易额4933亿美元。其中,原油、石油产品、天然气、煤炭及小麦为主要出口产品,占比高达53.12%。出口原油1101.19亿美元、石油产品699.56美元、天然气555.07亿美元、煤炭175.6亿美元、小麦88.79亿美元。可以看出,油气收入是俄罗斯初中级产品出口的绝对主力。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过去十年,俄罗斯油气部门对其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25%左右,这个关键部门保障了俄罗斯1/3左右的工业生产,近1/3的预算收入,以及近一半的联邦出口和外汇预算收入。

  也不只是近些年,在几十年前的苏联时代就是这样,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里根政府就是通过说服盟友沙特压低国际市场油价从而大大地打击了苏联的出口,加速了苏联的经济崩溃,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在这次的俄乌冲突中,欧盟也确实没少拿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做文章。美国、加拿大“理论上”从今年春天就拒绝购买俄罗斯石油,英国6月完全停止进口俄石油和天然气,而日本以及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则大幅削减俄石油进口。5月30日,欧盟宣布从今年12月起禁止通过油轮运输俄石油及石油产品。

  “在这些制裁中,从长远来看,对俄罗斯影响比较大的可能就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退出在俄罗斯的相关油气业务。”能源战略专家赵磊说。相较在前几轮制裁下的暗度陈仓和不离不弃,后续国家石油巨头的退出大有恩断义绝、一去不回头之势。

  2 月 28 日,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将退出其在俄罗斯石油公司持有的 19.73% 股权以及两个董事会席位,并同步退出在俄罗斯的其他业务。这次退出将导致BP与俄罗斯石油公司 30 年的成功合作毁于一旦。继 BP 宣布退出之后,另一家在俄罗斯经营了 30 多年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随即宣布,停止对俄罗斯业务的新投资,并撤离在俄罗斯现有的合资企业。紧接着,在俄罗斯已经运营超过 25 年的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表示,退出俄罗斯的油气业务,并停止新的投资。

  “国际大公司组团退出俄罗斯市场,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安全的担忧,也有主动止损的考虑——与其将来被‘没收充公’,不如现在主动退出,降低投资损失和后续风险,还能为企业在国际上博个好名声。”赵磊说,“从长远看,外企撤离或对俄罗斯能源造成致命一击。”因为历史原因,俄罗斯的一些能源产业方面的零部件和技术依赖外资企业。目前,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行业,有70%依赖西方技术。一旦外资技术全部撤离,俄罗斯的能源产量恐会大幅降低。

  卡住欧洲“喉咙”

  历史何其的相似,但结局已然不同。

  几轮制裁下的实际效果却让支持制裁者很是失望。自2月以来,俄罗斯包括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化石燃料出口收入已达到1580亿欧元。与此同时,俄今年1月至7月经常账户盈余高达167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34倍,全年有望创下历史新高。尽管俄化石燃料出口量下降,但收入却远高于前几年,原因在于今年平均化石燃料价格是2021年同期的两倍多。“这意味着,俄罗斯原油进口商获取了折扣价带来的收益,而欧盟及其盟友原油进口国却承担了因俄罗斯原油出口转向带来的更高原油进口价格和成本。”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说。

  关闭约占欧盟进口俄天然气总量近40%的欧洲输气主要管道“北溪1号”,全面禁止俄罗斯原油出口,禁止向俄罗斯提供技术产品支持……俄罗斯与七国集团似乎上演了“你狠,我比你还狠”的戏码。“北溪-1”天然气管道关闭后,本就面临“气荒”的欧洲各国前景堪忧。

  面对俄方“断气”举措,欧洲不断释放消息试图淡化影响。9月2日,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发表声明称,德国天然气供应有保障。德国天然气存储设施储备量已达84.3%,10月份存储量达到85%的目标预计可以在9月初实现。

  但现实情况似乎并非如此。制裁举措让2021年冬季的能源危机愈演愈烈,至今未见好转迹象。受此影响,欧洲能源价格或持续走高。“在欧元区通胀率屡创新高的背景下,欧洲加快收缩货币政策的可能性随之增加。这势必进一步放大欧洲债务违约风险。”油气经济专家宁晓说。

  以不受欧盟“待见”的煤炭为例,欧洲5月交付的煤炭价格涨幅已超过两位数。花旗集团的统计数据则显示,欧洲天然气期货基准价在今年2月就已飙至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欧洲各国电价也同步大涨,加之油价持续上行,预计欧洲今年在能源领域的开支将突破1.2万亿美元,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

  “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欧美及其盟友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制裁似乎在不断加码,但却时时处处、方方面面透露出忌惮和无奈。”朱润民说。这种无奈直接导致了欧洲在对待乌克兰问题上的变化。据美国“政客”新闻网披露,4月以来,欧洲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一直在下降,年底前能否兑现承诺都是问题。

  让欧洲违背“诺言”的背后是一串欧洲不愿意看到的数据:4月,欧元区通胀率达到7.5%,连续6个月创历史新高,波罗的海国家以及荷兰等国的通胀率甚至达到了两位数。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也预测,今年,欧洲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分别降至3%和3.2%。以德国为例,该国央行早已发出警告: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将令德国今年的GDP下滑5%,直接经济损失将高达1650亿欧元。

  急于尽快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又难以在短期内能源自立的欧盟,在对俄制裁中大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之势。

  决战大约在冬季

  然而这种“斗狠”的局面终有转折点。叶卡捷琳娜女皇有一句名言:“我们有8个月的冬季,还有4个月的坏天气。”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反映出来俄罗斯人因为长期生活在严酷环境下,习惯和擅长在寒冬中行动。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战争中,冬季屡屡成为扭转战局的决定时刻,比如1812年的俄法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有业内人士曾说:“如果欧洲和乌克兰能撑过这个冬天,那么俄乌冲突的结局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这意味着如果欧盟能够撑过这个冬天,那等到来年欧盟将更有底气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制裁俄罗斯,“届时俄罗斯受到的反噬就会越来越大了。”所以,2022年的冬天,对于俄乌冲突局势的影响会非常深刻。有舆论猜测,双方战事的突破点很可能是今年的秋末冬初。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尚月表示:“冬季对欧洲来说更为不利。”

  在极端高温和干旱的袭击下,欧洲电价于8月2日再创历史新高——法、德电价均攀升至创纪录水平。不仅如此,炎夏用电高峰过后,冬季采暖又将成为其能源短缺的核心痛点。

  欧洲需要在所剩不多的时间内尽快找到俄罗斯的替代。以石油为例,有业内人士估算,欧盟对俄制裁引发的石油供应缺口将高达400万桶~600万桶/天,相当于2020年全球石油产量的4.5%~6.7%。而欧佩克和伊朗虽然拥有相当可观的闲置产能,但这两股力量对于填补俄罗斯可能“断供”后留下的空缺并不积极:一方面,正在遭受美国制裁的伊朗无法在短期内规模化释放产能。另一方面,欧佩克不希望看到国际油价因为过多产能入市而下行,增产动力明显不足。

  天然气的保供形势则更为严峻。资源储量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的卡塔尔已被证明无力快速帮助欧盟摆脱天然气危机,因为该国75%的天然气出口都已被亚洲买家的长协合同锁定。另外,中化能源首席经济学家王能全指出:“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中约90%是管输气,如果从全球具备‘替补’潜力的国家进口,绝大多数只能是液化天然气(LNG),而新建LNG接收和再气化设施需要较长时间。”

  为从能源危机中脱困,欧盟各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方面,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丹麦等多个曾大力呼吁放弃煤炭、倡导环保的欧洲“先锋国家”相继宣布重开煤电厂或采取措施支持煤电项目。过去数月间,这些欧洲国家中有的因拒付卢布而停止与俄方的天然气供应合同或遭到俄方停气,有的则暂停与俄方的天然气管道认证程序。另一方面,欧盟还决定扩大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并在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物色更多潜在化石能源替代供应方。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欧洲声称对天然气供应有所准备,但落实难度并不小。

  一方面,欧洲的美国盟友不断将一船船涨了数倍甚至十多倍的天然气运过来,而欧洲各大海港短时间内缺乏足够的油气转运储存设施。另一方面,更让欧洲头疼的是能源价格持续推升通胀带来加息压力,而收紧货币政策会导致欧洲债务违约风险增加、经济断崖式下行,欧洲正越来越难摆脱两难境地。

  不论如何,欧洲这个冬天注定不好过。欧盟能源部长们一致认为,在今年8月至明年3月期间,所有欧盟国家都应自愿将天然气使用量减少15%。欧盟还将于9月9日召开紧急峰会,专门讨论能源问题。事实上,欧洲各国都在采取应对措施,如德国和法国计划降低公共建筑冬季供暖温度,而意大利计划提前结束供暖并减少街道照明40%。

  一直以来,石油、天然气都是俄罗斯和西方博弈的焦点。由于欧洲对俄能源的高度依赖,俄罗斯经济对能源出口的高度依赖,使得能源对俄欧双方均是一把双刃剑。有专家认为,短期来看,这把双刃剑对俄罗斯更有利;长期而言,一旦欧洲摆脱俄罗斯能源,俄罗斯的博弈空间就会被大大压缩,战略处境会更加恶化。这一次的冲突结束的标准对于多方而言有着不同的标准,但不同的标准下“一个共同的标准是,双方军事停火,进行和平谈判,各自默认和接受当下的战局。目前来看,还远未到那一步。”宁晓说。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