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撒下种子,静待科研花开
2020年11月05日 13:09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郑 丹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科院原副院长汪燮卿

 

  选好题目,看准方向,结合实际,重视环保,我国石油化工技术明天会更好。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中,石油化工类奖项硕果累累,令人喜悦。

  “水果都有大年小年,今年大年明年小年,所以不要把它看得太重。欣喜之余,我们还要冷静下来思考今后的发展。”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新中国第一套深度催化裂解(DCC)炼油技术和工艺开发主持者汪燮卿表示。

  如何看待获得初评的奖项?什么能够成为代表石油化工技术的“中国名片”?我国石油化工的未来在哪里……为此,本刊记者对汪院士进行了专访。

  平常心

  中国石油石化:汪院士,您好!在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中,石油化工类奖项获得大丰收。在您看来,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此,您有什么感想?

  汪燮卿:这是我们石油化工界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初评获奖的这些项目确实应该得到认可。能获得不单是我们本行还有其他行业的认同,这一点让我们心里感到很安慰、很欣慰。这是石油化工界经过长期的、辛勤的、创造性的劳动,将科研与实际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取得的成绩。从宏观来看,我们创造性的劳动得到了全国性的认可,这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是石油化工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作风的体现。

  水果都有大年小年,今年大年明年小年,不要把它看得太重。因为如果想着今年得10个奖、明年得20个,这样发展下去不太可能,所以还是用平常心来对待。但是,平常心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工作的重要性和创新的积极性不重视,相反我们还是要一贯重视在石油和化工领域的积极性、创造性,并且不断地把它推向前进。我们还要结合中国的情况和实际需求,并且跟国外对比和参考,放开心态、放宽视野,年年都要很好地努力。

  不要太过分追求得奖,否则会造成压力。而且,科研工作有自己的程序,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放大,什么时候工业化,什么时候鉴定,就像种地一样要看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春耕夏耘秋获冬藏。

  清洁化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获得初评奖的这些项目是不是在清洁化方面都做得比较好?

  汪燮卿:是的。这些技术对清洁化也比较重视。但是,我认为我们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取得胜利以后一定要冷静地找差距,这样才能够继续前进。

  首先,要肯定这些成果的成绩和作用,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比如,国外不会选择用费托合成煤制油,因为国外做原料的天然气比煤要便宜得多、清洁的多。而我国缺少天然气,结合这个实际情况我们使用煤做原料,但是污染如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确实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要花很大的力气去解决,而且难度很大。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什么能够成为代表石油化工技术的“中国名片”,清洁化是不是其中之一?

  汪燮卿: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生态平衡。我认为这件事情的意义非常深远。这不仅是要保护好风景,而且对我们工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意义同样十分深远。特别是炼油化工不可避免地会给环境带来一些污染,这需要我们去解决。所以,我们要重视中央提出的这些要求,看准总体的发展方向,理解这些要求并且在工作中去贯彻执行。

  我们现在讨论的清洁化的涵义是,如果一个产品是清洁产品,生产过程也得是清洁的过程。这样就能站住脚了,否则站不住脚。要维护好生态平衡,维护好绿水青山,就要清洁生产,降低排放,甚至达到零排放。

  虽然我认为零排放现在对我国化工行业来讲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但今后如果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的话,得奖还有很大的可能性。如果现在还是一味追求产品的数量、质量、价格,不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清洁化,最后弄不好会被一票否决。清洁化对石油化工行业是很大的鞭策。

  中国石油石化:炼油化工技术清洁化还有哪些空间?

  汪燮卿:如果我们的奋斗目标是零污染、实现零排放,那么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炼油污水我们都可以回收了,但回收以后能达到什么标准,污水处理到什么程度,能否做到零排放?

  上世纪60年代,我去参观刚刚建成的东方红炼油厂,那时也要求清洁生产但是还没像现在提的要求这么高,就只是说要减少环境污染。当时,我们看到一个水池养着活鱼,炼油厂的人介绍说这是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养的鱼。处理以后的污水来养鱼,说明污水处理得很好。现在我们大的炼油厂也用处理后的污水养鱼,但我问一个问题,你养的鱼自己的员工可不可以打来吃,我现在是表示怀疑。所以,我们的清洁化工作还有发展的空间。

  市场化

  中国石油石化:乙烯技术被视为技术含量最高的石油化工技术之一,对于获得初评一等奖的“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您有什么评价?

  汪燮卿:乙烯是最基本的原料,世界上共同的大趋势和实际现状都是以蒸汽裂解、高温热反应生成乙烯。我们一开始就介入于此,并且不断与时俱进,所以取得了这么好的成效。这就是看准了方向,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奋斗,这是应该得奖的。

  乙烯的发展首先要有原料。我国现在大量采用蒸汽裂解石脑油、轻质馏分来生产,相对成本比较高。成本最低的原料的是乙烷——天然气中的一个组分,但我国缺气所以乙烷要靠进口,这就在原料方面受到限制。为此,我们要发展原料多元化,因为各种原料都可以吃才是符合我们的实际的选择。

  我国有什么资源,哪个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价钱比较便宜,来源比较可靠,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我们国家缺轻油,所以许多石油化工厂正在下大力气发展重油生产乙烯丙烯,这代表着我国化工发展的重要的方向。我们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这方面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的重油制烯烃技术已经出口了6套到沙特、印度和泰国等国家。

  中国石油石化:国内乙烯自给率目前只有50%左右。在您看来,有了国产技术支撑并加以推广,乙烯产业会否迎来大发展?

  汪燮卿:根据我们的预测,乙烯发展的速度会比较快,2040年以前应该可以基本实现自给,也就是说有近二十年的大发展期。

  对于每一项技术的推广,能不能推广、推广到多大程度,这些事情不是开发的人说了算的,而是用户说得算。我一直坚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市场竞争、铁面无私”。虽然每一项技术都有优势显出来,但最终有多大市场、有多少人买这项技术,是市场说得算。

  例如,有些环保和清洁生产的要求把我们卡死了,技术推广的难度也加大了。所以,技术的推广不是某一个人随便肯定一下或者随便否定一下能决定的。市场竞争最终是要看一项技术有多少市场,最后由市场来说话。

  黄金期

  中国石油石化:能源替代和转型当前,有人说石油业日暮黄昏。在您看来,这是否给石油业带来很大的压力?石油化工的未来在哪里?

  汪燮卿:首先,能源替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可能在十年、二十年就完成。

  其次,能源替代对我们搞炼油和化工的人来说不是危机,不是说我没事好干了。就像打仗得转移阵地,我们可能要逐步向石油化工的原料、石油化工的产品方面转移。虽然石油作为发动机燃料的数量会逐渐减少,但作为石油化工的原料要逐渐增加。转移了阵地之后,我们会发现阵地还很开阔,还有很多新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目前,我们主要还是生产汽油、煤油、柴油、航空煤油,以后我们要多生产乙烯、丙烯、PX等。现在我们的产品一面过剩,一面还需进口。比如,油品国内销售不了要出口,虽然出口也不是太赚钱,但没办法,同时乙烯、丙烯等产品还需大量进口。今后,我们要逐步减少石油化工原料进口,最后达到自给。为此,我们要花很大力气加大研究、开发、生产。因为有很大量的工作要做,所以我们不会有危机。

  第三,现在对油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既然油品不能够很快地被取代,那么就必须要清洁生产。清洁油品需要生产过程也清洁,就是说生产出来的产品虽然好,但生产过程不清洁将来也站不住脚。所以,我们不会感到悲观,但是感到压力更大了。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当前化工发展是不是到了黄金期?化工会不会很快也呈现过剩?

  汪燮卿:化工的黄金期应该说已经开始了。现在我们的乙烯、丙烯生产是呈井喷式,几个民营大企业都发展起来了,全都在往化工方面转。当然,油品他们也需要。不过,你不可能要求一个炼油厂只出一种产品,不可能只出石化的原料而不出油品。这主要还是根据市场来决定的,市场这根指挥棒决定企业应该怎么干,干什么。

  化工不会过剩,因为现在我们的化工原料还是不够。化工的乙烯和丙烯,再过五六年以后自给率能达到70%~80%、最多80%~90%就不错了。

  看未来

  中国石油石化:百年大变局当前,您对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有何期待?对科研人员有什么寄望?

  汪燮卿:首先,要珍惜我们已有的发展基础,不能什么事情都寄托于国外。要在我们原有的发展基础上前进,这条不能变;其次,要看准发展方向,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再创新;再次,要把现有的技术分分类,比如有的技术是跟踪别人的,有的是我们要跑到前面去的。做领跑者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不能急功近利。要做基础研究,才能够有原始创新,才能够真正取得国际领先地位。我们的基础研究还是太薄弱,做基础研究要像任正非一样下很大功夫。

  石油化工科研人员应该开阔思路,用信息化思路跟我们传统的化工、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选择好的突破点,像打仗一样找到突破口。对于石油化学工业技术的未来,总体说来我是乐观的,但是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奋斗。

  中国石油石化:现在许多技术国外也有,我们也有。在这样的形势下,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会和以前有怎样的不同?行业与外部是否是竞争大于合作?

  汪燮卿:不管是民营还是国营企业,都要总结经验,互相借鉴,形成一个共识,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否则,就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要把各种好的思路和先进的经验总结出来加以推广。虽然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但这个是不变的。

  说老实话,现在我们没有真正原始性的创新,国外没有的我们也还没有。但中国人是聪明的、勤劳的。一批民营企业如华为和一些信息企业中很多发展得很快,他们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传统产业应该向新兴产业学习,互相融合,这条路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更多的还是传统产业自己干自己的事,信息产业自己干自己的事。

  如果要融合在一起,需要更清楚和更全面的大脑,这需要年轻人下功夫。一旦在这方面有突破,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又可以上一个新台阶。希望“十四五”期间我们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