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青年,C位在场
2018年11月27日 15:19 来源于     作者:赵玥 徐子懿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国石化让青年C位“登场”,青年员工不负所望,“在场”表现亮眼吸睛。

  惟实干方可书写青年担当。

  青年人身上所富含的拼搏精神、挑战意识、创新因子等特质,必将对国之重器施与生生不息的动力,也必将深刻地影响新时代的进程与走向。

  能源行业,肩负着国家重托。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和生力军,青年不仅必须要“C位登场”,更要“C位在场”。

  担当点燃青春梦想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粒米饭、一件衣服、一升汽油,用天然气灶给家人做一顿可口饭菜,也许只代表着生活日常的人间烟火,可对于中国石化来说,这蕴含着众多员工的责任与担当。

  就在今年的9月3日,投产仅半年的天津LNG接收站外输气量已突破10亿立方米。天津LNG接收站是国家“十三五”重点项目,一期工程设计年接转能力300万吨,相当于4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日均外输量已达1500万立方米,日计划完成率100%。

  张晓东是天津LNG接收站槽车充装站副站长,深知槽车装运的重要性,尤其是春节期间保供华北的重要意义。槽车安全外运后,张晓东来不及喘息就投入到其他调试工作中,一直忙到除夕深夜。年三十儿,通情达理的新婚妻子李娜与他在岗位上并肩战斗。

  随着供暖季临近,中国石化天然气保供工作全面提速。据统计,1至9月,中国石化累计供应天然气29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1%。其中,LNG累计进口88.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59.7%。中国石化正在加快鄂尔多斯-安平-沧州管道一期工程建设,预计11月中旬投产并实现向河北供气。

  一片兴旺的油气行业背后的关键词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孤独。

  胜利油田作为中国石化下属的第一大油气田,素有“地质大观园”之称,钻探开发难度很大;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井的油藏资源深埋于坚硬的砾石岩层之下,钻井施工更是难上加难。要钻穿坚硬的砂砾岩体,就像用钢钉打穿钢板一样,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实现效益开发谈何容易?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一代胜利工程青年坚定地扛起了加快胜利油区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实现油气资源有效接替,保障东部老油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为了打破不敢动、不能动的传统观念制约,尽快突破技术瓶颈,黄河钻井50207钻井队33岁的研究生队长马哲为油而战、迎难而上,率领青年攻关小组向一个个技术难题发起冲击。在永936-斜1井施工中,他们连续奋战20多天,与钻头厂家联合研发出跟地层相匹配的“微心锥齿+楔形齿”新型复合PDC钻头,创新应用复合盐钻井液体系、小水眼组合、双扶螺杆钻具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用锐利的“牙齿”啃开坚硬的地层。该井钻井周期22天23小时,机械钻速达13.88米/小时,创出单日进尺951米同区块最快纪录。

  在胜利工程,还有许许多多像马哲这样的青年员工。他们以井场为家、以钻塔为伴,把智慧和汗水全部倾注在难动用合作开发项目上,用担当和勇气彰显铁军作为,为促进胜利油区盘活油气资源,提高单井产能,实现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注入了青春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石油石化行业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需要一批又一批石化青年怀揣理想、肩负重担,为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负重前行。

  青年有担当,企业有发展,国家有力量。中国石化青工委积极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桥梁和纽带作用,结合中国石化35年来的光辉历程,将企业愿景目标、战略部署及时传递,让爱岗敬业、拼搏奉献成为石化青年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广泛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活动,引领青年坚定信念,强化担当,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当好生力军,发挥突击队作用,为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汇聚青春力量。

  梦想创造青春奇迹

  和上亿年年龄的油气打交道,没有创新精神,简直寸步难行。

  在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有个爆红的“小米现象”—页岩气公司技术中心的技术员们来的最早、走的最晚,办公楼几乎夜夜灯火通明。而这个现象起源于技术员米瑛……

  为建设我国首个页岩气示范区,江汉油田许许多多年轻的技术人员不远千里来到涪陵这片热土,终日与大山相伴,与图纸为伍,迎接页岩气大发展的春天。西安石油大学毕业的青年技术员米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涪陵页岩气田会战的第一批员工。

  现实总是困难重重:页岩气井一旦进入“老龄化”,产量递减极为严重。为延缓气井产量递减,涪陵页岩气公司决定实行增压开采,并选定焦页49号平台开展试验,由米瑛负责开采试验的动态分析。

  为保障万无一失,试验前米瑛无数次到采气平台,收集生产数据,反复核算对比,才最终制定分析方案,并一次试验成功。目前,该平台4口井日产量14万立方米,为气田稳产增添了“底气”。2017年,米瑛还负责完成了“涪陵页岩气田微注入测试分析”等工作,参与了“涪陵页岩气田开发规律及合理配产研究”等项目。

  对所有奋战在涪陵国家首个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的青年来说,这都是人生一次宝贵的经历。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百,从跟跑到领跑,这里每一天都在创造着奇迹。

  江汉石油工程公司井下测试公司西南项目部经理张相权就曾带领队伍在这里创下了至今无人能破的“井工厂”压裂奇迹。

  涪陵页岩气开发建设初期,正在海外开拓市场的张相权承担重任,被任命为试油138队队长,领导第一支进驻涪陵工区的试气队伍。

  从回国到奔赴涪陵焦石坝仅有一周时间,张相权来不及思考。他要完成的事情太多。除了工作上的交接,与父母团聚,收拾行囊上路,他还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结婚。三天时间结完婚,同事笑称他是“闪婚”。没有蜜月,甚至蜜周都没有。

  焦页42号平台是涪陵工区首次“井工厂”同步压裂施工,也是张相权参与的该工区规模最大、设备使用最多、施工工序最复杂的一次超大型施工作业。作为队长,张相权丝毫不敢马虎。那段时间,每天的施工运行都达到饱和状态,每个工具都得详细检查才入井,每个工序都得亲自确认才放心,最轻松的一天睡6小时,最晚的只有不到4小时。

  在涪陵页岩气田,有上千名来自石化油服的热血青年。他们和张相权一样,成为涪陵页岩气工程主力军,在涪陵页岩气田大开发中创新奉献,发光发热,用6年多的时间就走完了美国页岩气工程30多年的技术攻关路,实现了涪陵页岩气工程技术国产化、标准化和系列化。

  无独有偶,来自十建公司下属工程项目部的总工程师胡善芳,一说起“创新”就像被点了“激活”按钮。在十建公司今年征集的167项创新成果中,他个人独自研发18项,参与研发7项。他认为:“创新要从一线来用到一线去。”

  2016年下半年,胡善芳筹备一个石化建设项目,时间比较宽裕。他开始着手编制孕育了很久的焊材领用及发放APP和焊接二维码信息收集录入APP研发事项、流程、各模块逻辑关系和界面要求等内容。

  今年,由他研发的APP经过一段时间推行后,使用软件的焊工、技术员比不使用的每天可节约1.5小时。大家看到软件带来的好处后,开始慢慢接受新的理念和管理方式。项目部分阶段取消了纸质版焊材领用卡。很快,两个软件在十建项目现场全面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3月份,十建组织各项目部来创新观摩,并将该项目部定为创新基地。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这样的创新故事发生中国石化的每一处。

  夫妻打擂台!“今年我和爱人一起参加中原油田青工油水井大赛,与兄弟单位的技术精英相比,感觉自己能力还有差距。这坚定了我们在工作中用攻坚的方式和变革的思维来应对难题的信念。”来自中原油田采油二厂的何维是第九届大赛的选手。他和爱人张娟一起报名参赛,两人既是夫妻也是对手,互相支持、同场竞技。越来越广泛的参与使油水井分析大赛日益成为青年施展才华的舞台、职业成长的摇篮。

  如今,此项大赛已经列为集团公司二类技能比武,成为青年技术人员施展青春才华、展示青春作为的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石化作为“国之重器”,自主科技创新更是责无旁贷。

  围绕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石化青工委广泛组织动员青年创新创造创效,为青年谋政策、建机制、搭平台、给资源。分板块开展青工油水井分析、“四化”建设与应用、油气藏动态分析、装置全流程分析、青春助力营销等活动,助力中国石化效益发展。

  石化青年一代用“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理想点燃自己的青春梦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为“中国梦、石化梦、我的梦”创造青春奇迹。

  美好生活呼唤绿色低碳

  如果要为中国石化涂上颜色,它底色无疑是绿色的。

  位于大漠戈壁的西北油田采油三厂S86卸油站,是一座连续15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基层井站。

  S86卸油站担负着采油三厂8区、TP区、顺北、跃进单井原油采出液的卸油、储存和中转任务,属于易燃易爆、高硫化氢作业区。

  赵燕梅和伙伴们,从严把车辆进站入手,对所有进站车辆的车容车貌、装卸油口、电子封签、油品专用标识,以及灭火器、接地线等安全防护点,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绝不放过一个隐患,打造了“青年文明号”品牌。

  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绿色效益。在日益提高的环保愿望前,绿色、清洁、低碳同样成为研发的前提与目标。

  2018年初,在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五届六次理事大会上,扬子石化陈国平瞄准绿色清洁生产,《扬子石化2号重整生成油绿色脱烯烃操作法》被评为2017年南京市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之一。这个操作法从绿色化工操作的角度出发,实现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操作费用低,重整装置无白土塔和连续稳定运行,可在芳烃生产装置中广泛使用,曾荣获中国石化2016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开展芳烃成套技术攻关刻不容缓,不掌握这一石化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就难以掌握话语权。”戴厚良董事长曾这样说。然而目前,国内较先进的连续重整装置均采用超低压重整技术,由于重整生成油中溴指数成倍增长,给环境保护造成较大压力。

  在重整装置技术员岗位工作近30年,陈国平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成果。他一直在思索着,如何让这些金疙瘩一代一代地传承好。于是,以陈国平为首的攻关团队与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紧密合作,针对重整装置的工艺特点,于2015年1月研发出新型重整生成油脱烯烃绿色操作法,加氢后的重整生成油可以满足下游芳烃抽提等装置对进料的质量要求,使脱烯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可节约费用700万元。

  “奉献清洁能源,打造绿色企业”,这是中国石化一直以来的倡导。在每年的公众开放日,年轻的讲解员们借助智能机器人、小视频,让大家能深刻地了解油气及石化产品从生产、加工到使用的一整套环节,也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石化为老百姓平时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不仅展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技术革新,而且感染了前去参观的老百姓,让他们更深地体会到应该节约能源、绿色生活。

  自2016年中国石化推出“公众开放日”大型品牌活动以来,目前累计邀请社区居民、学生、媒体代表、政府官员等近10万人次入厂参观,展示了中国石化创新、绿色、开放的良好企业形象,成为央企首个品牌化公众开放日活动,以及我国企业中最大规模的公众开放日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为美好生活加油”是中国石化的企业使命,中国石化青工委也积极践行绿色低碳战略,广泛传播绿色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组织动员青年开展“光盘行动”、植绿护绿、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环保实践,大力开展以绿色生产为主题的“青年文明号”“青年绿色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提升青年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助力绿色企业创建。

  实践培育青年新锐

  2016年2月14日,猴年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勘探分公司首届“新锐奖”获奖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魏祥峰和李文成每人领到一万元的奖金。

  32岁的魏祥峰是西南石油大学的高材生,2012年入职分公司勘探研究院从事页岩气地质研究工作以来,创新提出了高压页岩气层含气量计算方法等多项技术成果,荣获过7项分公司及省部级科技和勘探奖励,也是2015年中国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荣誉的获得者。

  “新锐奖”,是用勘探分公司领导捐出的获得国家重要奖项的奖金而设立。负责“新锐奖”评审工作的分公司科技处负责人介绍,“新锐奖”主要奖励在勘探科研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做出重要贡献、入职不超过5年的年轻科研技术人员。每年评奖一次,每次奖励不超过2人。

  如今,魏祥峰已经升任勘探分公司勘探研究院页岩气室副主任。他深有感慨地说:“分公司一直十分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分公司每年设立科研项目四五十个,其中三分之一的项目长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30岁的李文成深表同感。他2011年从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入职分公司以来,围绕页岩气“甜点”预测申报了5项发明专利,是分公司物探技术主管师,小有名气的页岩气“甜点”预测专家。他说,他的成长得益于指导老师和领导、同事们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指导,得益于近些年接连在多个科研项目中担任项目长养成了精细严谨、敢于钻研的习惯。

  在确定设立“新锐奖”时,勘探分公司负责人就道出了设奖初衷。“勘探分公司400多人的队伍,三分之一以上是年轻人。把年轻人培养起来挑大梁,勘探事业才后继有人。”

  无独有偶,西北石油局“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该项目获奖名单中,几位青年科技人员的名字格外醒目。

  “只有荒凉的大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的刘榧,在师傅的带领下,凭借着勤学好问的韧劲和钻劲,在塔河油田机采技术研究攻关领域崭露头角,并挑起了大梁。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等。其中,由他承担研发的“侧流减载深抽泵”“阶梯式深抽采油泵”两项工艺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外深抽采油工艺的技术空白。

  在西北石油局,一批青年技术人员成为科研的骨干力量。30岁出头的工程技术研究院储层改造研究所所长张烨,与几个年轻同事共同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酸压改造技术研究”项目,经过奋力攻关,先后解决了塔河油田多项复杂的酸压改造技术难题,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酸化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塔河油田勘探开发的一个个“世界级难题”,变成了年轻科研人员快速成长的磨刀石。他们带着科研课题深入油田第一线,埋头钻研创新。有的在大漠戈壁深处一待就是几个月,实现了一项又一项突破。

  目前中国石化已成立青年创新工作室379个,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成果208项、国家发明专利3646项,汇聚了全员创新动能和创效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石化青工委立足石化事业全局和人才强企战略高度,扎实开展“实践育人”工作,逐步推进“机制育人”工作,完善青年培育机制,搭平台、促实践,树典型、建机制,为中国石化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新时代石化青年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奋斗激情,谱写出绚烂的奋斗之歌,用苦干实干凝聚磅礴力量,用双脚踏出铿锵足迹,用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华美篇章,迈向充满希望的远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