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齐鲁石化:新治水之道
2017年04月14日 15:27 来源于     作者:赵玥 刘革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齐鲁石化接收了158家地方企业共计178套生产装置的工业污水,治理难度之大,堪称全国之最。

  阳春三月,春光正好。

  在齐鲁石化供排水厂环保中心,绿树环绕着一泓池水,锦鲤游弋,鸟声婉转,一派春意。

  如果不是边上的牌子写着“生物指示池”,人们很难相信,这清澈的池水的源头,却是齐鲁石化及周边158家地方石化企业的工业废水。在处理之前,曾是含着钠、氮、磷等各种化学物质的工业污水,颜色漆黑、臭味冲天。现在,在这里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景观水。

  淄博地区石化企业林立。51年前,齐鲁石化建厂于此,地方石化企业随之兴建起来。

  如今,齐鲁石化的经济效益在去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稳居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化板块第一方阵。而它身边的不少石化企业也在成长,其中不乏上市公司。

  共生,亦要共赢。

  作为央企,齐鲁石化的使命不仅在于市场竞争,而且要推动地区的良性发展与生态健康。

  今年“两会”上,“共享经济”是出现在提案乃至《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作为一家传统企业,是否有适合它及行业的发展路径?

  带领着158家企业,齐鲁石化摸索出一条绿色共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环保成为新的生产力,带给这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放眼全国,独此一家。

  举目远眺,齐鲁青未了。

  世界最长污水治理流程

  今年“两会”期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被明确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和水打了30多年交道的齐鲁石化供排水厂厂长王卫华,愈发觉得肩上的担子沉重,因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这几年,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污水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前些年,随着我国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齐鲁石化所在的淄博市政府加大了治理力度,除保留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三家专业化工园区——齐鲁化学工业区外,关停了数百家环保不达标的小化工企业,大量的地方企业因为环保不达标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既能实现达标排放又能发展当地经济,经山东省政府协调,保留下来的地方化工企业的排污治理大部移交给了齐鲁石化。

  这意味着,齐鲁石化要敞开大门,让上百家企业的工业污水一下子全部涌进来。

  污水治理达标难,难在哪里?王卫华认为,技术虽然是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管理。

  2013年开始,水务率先在全公司进行了专业化重组。之所以选择从水务下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难”。王卫华说。过去,在石油化工行业,水务更像是在一旁“吹喇叭”的。随着政府、社会及企业对环保的重视,水务的地位今非昔比,但对人才、设备、资金乃至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极高要求。

  水务重组是块“硬骨头”,但齐鲁石化必须啃下它!

  按照“大水务”的思路,齐鲁石化将之前遍布各生产厂区的13套供水装置、14个水源地、99口深井以及五座污水处理场、22套循环水装置、60公里排海管线全面整合,形成具有66套水务装置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供排水体系,最大程度减少内部损耗,从源头上节水减排,为接纳地方企业污水腾出空间。

  在资金投入上,2013年到2015年,齐鲁石化安排环保投资13亿元,累计建设环保项目32项。这三年,是齐鲁石化成立近半个世纪以来环保投资最密集、投资项目最多、力度最大,也是效果最显著的时期。其中,对乙烯污水处理场的升级改造,“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水厂”。

  王卫华感慨地说:“不管是美国、德国、法国、芬兰等国外的先进技术,还是国内的先进工艺,在齐鲁石化这几座污水处理场都有应用。其中,乙烯污水处理场采用的是四级生化加一级化学氧化。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长的污水处理流程。”

  培养意识比技术重要

  在国内,山东省一直实行了最严格的水污染物统一排放标准,省内重点河流COD和氨氮平均浓度逐年下降,在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年度考核中,连续多年取得佳绩,走在了国内省份的前列。

  这其实不难理解,对于一个化工企业多如牛毛的省份而言,执行“最严标准”,是其决心所在;对于齐鲁石化这样的大型化工企业而言,在“最严标准”下实现百分百达标,尽管更为艰难,也是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令人欣慰的是,齐鲁石化多年来始终实现了达标排放。

  事实上,专业化重组后,再加上要接收158家地方企业共计178套生产装置的工业污水,齐鲁石化水务管理面临的难度更大了。他们管着近3000平方公里的污水。“过去水厂就两个车间,一会儿就能检查完毕,现在得连续转10天才能转完。”王卫华说。

  更关键的是,部分地方企业一开始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

  起初,有的企业半夜偷偷爬进来,把水管接进来排污水,常常把值夜班的女职工吓个半死。后来,齐鲁石化在每个企业设置一个阀门,一旦发现污水超标就关闭阀门,让他们重新调整。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停水就得停产,停产就是损失。因此,地方企业常常是暗含怨言,想着糊弄一下过关。

  百分百达标的“剑”就悬在水务人员的头顶,每一天都过得心惊胆战。

  “我们那时就像救火队,晚上也不能回家,哪儿发现超标就赶紧往哪儿扑。”环保中心主任曹铭青自嘲道。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开始反思管理思路是不是不太“准”。一味地用堵的方式,天天关阀门开阀门就能把这一百多家企业的污水治理好吗?

  与其怀着对立情绪你躲我藏,不如努力让地方企业主动地解决这个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齐鲁石化供排水厂提出了“沿线服务、延伸服务”的新思路。

  从居高临下的“管理”,到亲近企业的“服务”,转变可谓巨大。

  一开始,大部分地方企业的员工既缺乏环保意识又没环保技术,心里嘀咕:交钱就行了!还要我们自己管COD;COD又是啥?不知道。

  齐鲁石化供排水厂环保中心倒是不怕麻烦,对这些企业的分析员进行免费培训。“他们真的是从零开始,好多员工连最基础的PH值都不懂。”该中心书记郑建利说。

  对齐鲁石化的水务人员来说,遇到问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知道哪儿会出现问题。慢慢地,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服务下,上游的污水排放开始稳定起来。不靠罚款,不靠关阀门,外部企业也不再与水务人员“捉迷藏”,开始自觉管理。

  60公里的排污管线犹如企业的生命线,一旦保护不好就得停产。每年,他们会组织这些企业的人员沿着排污管线走一圈,仔细了解每个点,了解“你们的污水去哪里了”。

  “培养意识比技术重要!”曹铭青总结道,“现在他们和我们有默契了。一旦发现问题,会主动告诉我们,然后一起来解决。”

  最难处理的污水

  在环保中心办公楼的走廊上,158家地方企业的污水成分都被细分、贴了出来,一目了然。

  如今,齐鲁石化治理的外部污水达到治理总量的四分之一。曹铭青说:“地方化工企业水质成分复杂,一个企业的排水一个样,一百多家企业就有一百多种污水。”

  正因如此,齐鲁石化的污水被称为国内最难处理的污水。甚至有专家断言:“齐鲁石化的污水能够处理好了,全国就没有处理不好的污水。”

  唯一的解决方法是精细管理,根据不同的污染源对症下方。

  “环保指标天天算,不能让一滴污水污染环境。”曹桂红是齐鲁石化供排水厂环保中心的技术组长。据她介绍,近年来,污水排放的环保指标像“拧螺丝”越来越紧。目前他们执行着国内最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

  他们把地方化工废水的COD波动,努力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哪怕是小数点后两位,我们就坐不住了,马上去上游查看问题。”2015年,接到环保提标通知后,供排水厂立即成立了由环保中心和生产科技术专家组成的污水提标攻关组。

  曹桂红带领她的技术团队,协同各水务车间的技术专家,首先展开了在污水处理技术上的细分和优化,制定出污水处理标准工况,配合污水处理场进行升级改造,对上游来水开展环保服务延伸,从源头严格控制排水指标,为污水处理提标后实现稳定达标提供有力支撑。

  离污水最近,让水务工作人员练就了一个“好嗅觉”。乙烯净化运行三班班长杨海江说,他们每天紧盯来水COD、氨氮和水量波动趋势,如遇超标来水马上通知中化室监测。与此同时,他们会将超标污水快速切送到事故池中暂存,适当时机再缓缓地提升到生化系统中处理。这样的精心操作,使他们经受住了上游装置几乎每月不少于两次的频繁冲击。

  供排水厂工作的精细程度,甚至包括要了解这100多家企业的生产动向。因为生产变动、装置停车开车往往会造成水量冲击。因此,到了大家放假休息的春节假期,他们反而更忙。

  不仅如此,环保中心还针对上游、中游、末端都编制了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排污达标。

  “需求提升了我们的应急能力。”曹铭青说,高标准不仅考验着他们的神经,而且考验着他们的执行能力。最惊险的一次是采取末端措施时,偏偏需要的化学药剂用光了,中心马上启动应急预案,让厂家带着药剂从上海乘机到济南,又马不停蹄地将药剂接过来。

  全程几个小时,犹如好莱坞大片一样惊险刺激。“一旦应急预案启动,各司其责,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出水绝不超标。”曹铭青说。

  截至2016年3月31日,齐鲁石化已经实现了超过2352天连续达标。王卫华把现在喻为“登泰山最难之时”,“就像进入十八盘,会越来越难,但离山顶也越来越近”。

  智能水务

  在排放标准不断提升的条件下,齐鲁石化实现了安全环保无事故,确保了各污水处理场100%连续达标排放。同时,保证了地方企业的正常生产,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近20年来,齐鲁石化帮助地方处理化工污水达2700多万吨,相当于24个济南大明湖的蓄水量。

  在治理污水方面,齐鲁石化在地炼林立的山东无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企+区域达标排放的新模式,得到地方企业及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

  但压力从未减轻。

  对于水务工作人员来说,现在异味、固废的处理成为新的重点。1月1日,山东省执行较往年更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计划到2020年改善全省空气质量50%左右。这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对齐鲁石化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不仅如此,现在市民对环境污染也更敏感了。”曹铭青说。现在所有处理池都采取全封闭,偌大的水厂闻不到一丝异味。同时,为了让周边市民更好地了解公司的治污情况,2012年年底开始,在中国石化的统一部署下,齐鲁石化正式启动“公众开放日”活动。为了让参观者深入了解,齐鲁石化精心研究确定了8个主要参观点。其中,环保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压力越来越大,解决方式需要创新。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共出现了40次,堪称高频热词之一。创新,也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王卫华不止一次地感慨,信息化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也改变了很多行业。而拥抱变化,就需要不断地创新。

  此前,为了更好地带动外部企业共同达标,供排水厂的服务延伸又出了新招——帮助他们安装了31台在线监测仪器,每家企业的任何波动都能第一时间掌握。

  曹桂红还把这158家外部企业分为直接排海企业、新区上游企业和其他污水场上游企业三类,分别建立了微信群。他除了及时发布各种通知以外,还在群里解答、讨论业务问题,微信交流的即时性大受好评。

  智能化的最大优势就是解放生产力。“那时候我们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四班三倒、四班两倒了,后勤、食堂也没必要存在了。开始智能化以后,我们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就发生变化了。责任落实到个人,依托智能化,就能很好地解决用工问题。”

  在齐鲁石化的“十三五”规划中,智能化已经提上日程。按照最初设想,水务智能化最好的方式是一步到位,不再设固定办公室,精简用工,3年以后应可以收回投资。“将来我们的企业要比德国的还先进。”

  齐鲁石化坦诚的态度及在环保方面做出的努力,逐步获得当地居民的肯定。“认真对待每一次提问,是我们回应社会关切的责任,也是消除误解、促进理解的好办法。”齐鲁石化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聂树栋说。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