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复兴油田在多个维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历经起起伏伏的攻坚,在曾被宣判“贫油”的土地上,科技利刃刺穿了认知的壁垒,唤醒了沉睡的侏罗系页岩油。重庆山峦间,钻机轰鸣。钻探的不仅是岩层,更是人类突破资源边界的勇气。
复兴油田的诞生,为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将在江汉油田、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世界页岩油气行业,将在能源安全、区域经济结构、核心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激起变革的涟漪。
形成增储上产新阵地
重庆丰都县仁沙镇,群山连绵。
田垄与林木间,一座雄壮的采气平台——泰页1试采站巍然矗立,灰顶的控制室、银色的储罐、黄色的采气树,布局井然,展开了一幅现代工业与千年农耕文明交织的画卷。在肉眼不可见的两千余米地下,侏罗纪页岩层中的石油正汩汩而出。
“普通原油一般是黑色,有的还是固体。而这里产出的油是棕色的,流动性很好,机械及其他杂质很少。其中,石蜡和轻烃等高价值组分占比超过25%,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技术管理中心地质研究所主任师朱凯介绍说。在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部署的风险探井泰页1井获得突破后,江汉油田接过了后续的勘探评价工作。江汉油田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了勘探评价工作,部署了泰页1井组4口开发井,并建设配套设施。
2021年5月31日,江汉油田启动了泰页1井组试采站生产,2023年5月8日全面投产。试采初期日产原油最高达52.5吨,推动区块原油日产量上升至73吨。
“持续生产至今,泰页1井组每天可稳定产出10吨原油,生产压力稳定在4.7兆帕左右,就像通过人的脉搏体现出人体非常健康一样,展示了该气田复兴区块页岩油良好的开发前景。”朱凯说。
泰页1井组的持续稳产高产,进一步证实了复兴区块页岩油气具有储量丰度高、开发可持续性强等特点,为涪陵页岩气田落实亿吨级增储阵地、形成“气油并进”的开发新格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汉油田制定了‘万千百’战略目标,即提交探明储量万亿立方米、建成年产千万吨的大型油气田、年产天然气百亿立方米。复兴油田开辟了新的油气增储阵地,提交的探明储量以及资源的有效动用开发,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江汉油田页岩气管理部油田专家刘宇琦说。
自1965年9月28日钟11井钻获自喷油流,宣告发现江汉油田,经过持续开采,江汉油田不可避免地遭遇挑战——老区部分注采井组原油开发遇到瓶颈,石油资源自然递减。
开新路,向新生。立足江汉、走出江汉、发展江汉,江汉油田建成了横跨湖北、山东、陕西、重庆等省市的5个油气生产基地。尤其是2012年挺进重庆涪陵页岩气田后,增储上产有了重要接替战场。
如今,复兴油田的发现,为江汉油田再次扩大了增储上产阵地。复兴油田一期已经部署60多口页岩油井,页岩油年产量已突破3万吨,展现出强劲的上产势头。与此同时,在忠县、梁平、垫江、丰都、万州等地,江汉油田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页岩油产能建设。
根据江汉油田的计划,将按照“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地面地下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总要求,实现复兴油田页岩油“十五五”期间上产至50万吨;将加快展开复兴中区和南区提交亿吨级探明储量,推进规模动用和评价试验,加快探索北区和西区,打造3亿吨级页岩油储量阵地。
复兴油田丰盈了江汉油田的资源库,将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新领域、新阵地。
塑造地方产业新格局
已是开门迎客时,却发现柴米油盐样样缺。
2012年,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实现中交时,曾因本地原油产量少且外来原油受阻,陷入无油可炼的境地。
这折射出了四川盆地作为我国富含油气盆地的一种尴尬——天然气产量遥遥领先,而原油产量极低。例如,2022年,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超60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约30%,而原油产量仅11.9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0.1%。
因为“贫油”,长期以来川渝地区的原油和成品油需求都依赖外输。尤其是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却是一个“无油市”,所有的成品油全部依赖外省调运。
复兴油田的诞生,打破了四川盆地“富气少油”的传统认知,将在川渝地区掀起能源结构重构的变革。
位于重庆市境内的复兴油田,横跨忠县、丰都、万州、梁平、垫江5个区县。在“十五五”期间,复兴油田将实现页岩油上产至50万吨,将为改善川渝地区“富气贫油”的能源格局提供历史性机遇。
“这不仅仅是本地有油了这么简单。”重庆大学能源经济系主任汪锋分析道,“更重要的是,它为重庆补齐工业体系拼图上缺失的一块——石油化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
根据《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正着力打造世界级的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产业集群和高端化工产业。但是,过去重庆只有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存在明显短板。
复兴油田的石油资源,恰好补上了重庆石化产业链中“油头”这一关键环节。它意味着依托复兴油田,重庆未来可以规划建设炼化项目,并向下游延伸,发展乙烯、丙烯、高分子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完整的“油头化尾”产业链条。重庆的化工厂将拥有稳定且低成本的本地原料供给,降低对外依赖,提升区域制造业竞争力。
“当然,复兴油田的发现并不意味着必须在本地建设炼化厂,在本地消纳。”汪锋同时表示,原油是易于运输的大宗商品,从全国一盘棋的经济性角度考量,将其运往成都等地现有的大型炼化基地或许是更优选择。
但无论如何决策,“家里有油”这个事实,都赋予了重庆在未来区域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回旋余地,对于提升重庆的工业能级和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
不止如此。
在就业方面,复兴油田的勘探、钻井、完井、生产运营以及后续的油气处理、输送等全产业链环节,将直接创造大量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为本地及周边区域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以重庆武隆页岩气开发为例,其累计投资突破62亿元,初步形成了从开采到废弃物处置的完整产业链,直接带动了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
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重庆市的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复兴区块打造成“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基地”。这预示着,未来这里将不仅是能源开采地,而且将催生出对上游装备制造、工程服务、技术咨询等配套产业的巨大需求,形成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专业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高地,从而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满足复兴油田开发和油气运输的需求,当地的道路、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将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新建。例如,输油管道网络的完善和智能化升级。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将为区域经济的长期繁荣奠定坚实基础,并大幅提升区域整体的承载能力和对外部投资的吸引力。展望未来,随着复兴油田勘探的持续深入和第二个、第三个页岩油增储阵地的落实,重庆有望逐步缓解能源输入型城市的限制,成为页岩油气技术创新策源地和相关化工产业聚集区。
共绘页岩油气新版图
在北美,页岩革命大幅提高了美国的油气产量,深刻改变了全球油气供需格局。
在我国油气资源劣质化问题加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求愈发迫切的背景下,面对技术和可采储量均居世界前列的页岩油资源,“如何打赢页岩革命”,成为行业内外热议的焦点话题。
中国石化持续加大页岩油勘探开发力度,多个探区不断取得突破。
2021年12月,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地区落实有利区面积420平方千米、页岩油资源量3.5亿吨;2022年7月,在苏北盆地再获战略突破,页岩油探井花2侧HF井获日产油超30吨、天然气1500余立方米,标志着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的11亿吨页岩油资源量被激活;2025年,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的新兴油田,成功提交页岩层系石油地质储量14024万吨……
复兴油田的发现也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看似资源匮乏的区域,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依然能够找到巨大的非常规油气潜力。这不仅为中国原油的稳产增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接替区,而且极大地提振了在全国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寻找页岩油的信心。”汪锋认为。
全球页岩油革命始于美国。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优越的地质条件——埋藏浅,成本低。
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的成熟模式截然不同,中国陆相页岩油面临着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大多埋藏在数千米之下,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开采难度极大。
而复兴油田的成功,恰恰是在这种“世界级难度”的赛道上取得的。
在复兴油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科研人员创新性提出无机控储、源储一体、超压封存等理论体系,并辅以高精度三维地震、纳米CT扫描、水平井优快钻井、电驱压裂等全链条技术的突破。
这些技术大幅提升了勘探效率,显著降低了开发成本,为整个中国页岩油产业照亮了一片更广阔的星辰大海。更重要的是,它们为全球高粘土含量、塑性强的挥发性陆相页岩油藏的成功开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中国样本,充分展现了中国在非常规油气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前我们只能看着他们搞,现在我们不仅能搞,还能在他们认为不具备经济性的地方搞成。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汪锋说。
这种技术自信,意味着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我们的技术和经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以及中东、非洲等许多拥有类似复杂油气资源但缺乏开发能力的国家来说,极具吸引力。”江汉油田页岩气管理部副经理葛兰表示。
目前,江汉油田已经与沙特阿美等国际公司开展了深入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业内专家看来,向海外输出页岩油技术、设备和解决方案,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能进一步助推中国提升国际能源话语权和保障国家长远能源安全。
2025年不是终点。由复兴油田激起的四川盆地乃至全中国的页岩油希望还远未到极限。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突破会出现在何时何地。但是,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是一场与地质条件、技术难题、产业周期的赛跑。能否跑赢,需要石油人自己的坚持,也需要财政优惠政策、税费扶持政策等的支持。
携手迈向更高水平的“东方页岩革命”,让我们期待更加精彩的页岩油故事。
责任编辑:石杏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