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真正较量的时候到了
2025年09月15日 12:06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于 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记者手记

 

  新《矿产资源法》不再对国有、集体和个体矿山企业区别对待,虽然油气田企业原有的存量

  矿权暂时不受影响,但这意味着未来探矿权、采矿权的获得需要与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共同竞争,来维持或扩大自身的矿权资源储备量。

  这些挑战早在2018年新疆油气上游开放露出端倪。但随着中国油气勘探逐渐迈向“两深一非”四大领域,传统油气资源上游勘探开发成为资金、技术和管理实力的较量场。在这场较量中,不论国营、集体还是个体企业,如何算好家里的勘探账至关重要,这笔账包括资金的和技术的。这在面临资源枯竭的老油田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玉门油田的相关部门人员指出,首次新增的“探矿权最多续期三次、到期核减面积”条款,让上游企业面临探矿权面积逐年减少的风险;辽河油田勘探事业部一级工程师边少之指出,矿权成本与竞争压力也是老油田需要面对的问题,新《矿产资源法》可能会增加矿业权出让金、占用费等支出……

  挑战之下,盘活现有区块和未动用储量资产的工作在加快。2017年、2019年、2024年中国石油先后三次启动矿权内部流转工作,流转单位从油气田企业扩大到工程技术企业及外部企业,充分激活内部勘探开发市场;中国石化也先后在2017年、2023年等开展矿权流转,注入资源转化活力。矿权的内部流转让多年沉寂的区块开始注入活力,也让面临“无田可耕”的老油田看到了希望。

  或许,中国上游油气勘探改革的跟进先从传统油气企业内部流转开始。当油气勘探开发处在更加公开竞争的环境下,油气田企业的技术水平、资金实力以及项目规划能力等都有了更高要求。这些高要求配套了更严格的监管。比如首次设立的矿区生态修复专章,伴随矿权的消失,生态修复的责任也不会消失,实现了相关制度由零星分散的生态保护规定到集成性生态修复制度的根本性转变;比如明确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资源规划体系,明确了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实施监督检查的具体措施,对未按照规定汇交地质资料、未经批准擅自压覆战略性矿产资源、采矿权人不依法履行矿区生态修复义务等违法行为明确了法律责任。

  对于企业来说,算好勘探开发的账是硬实力的较量,学会合规编制各类方案则是软实力的竞争。这是一场系统性的提升。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在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等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取优质矿权源。

  矿业权是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近些年,原油稳产基本盘进一步夯实,天然气连续七年增产百亿立方米以上。“稳油增气”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十几亿人口大国来说,任何时候都是永恒的话题。而新《矿产资源法》对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要求的强化,将推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突破与管理优化深度融合,重塑行业发展格局。

  油气勘探改革的阀门再次拧动,真正的较量已经开始。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