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国海油以全局视野,积极向深层、深水、非常规等领域进军。
伍德麦肯兹在给予中国海油的颁奖词中说:“中国海油过去十年在勘探方面成绩斐然,经济可采储量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埃克森美孚。”
作为衡量石油公司价值与成长的重要指标,经济可采储量首先取决于石油公司掌握的原始地质储量。
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力度”等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中国海油响应国家能源安全与科技自立需求,转变勘探思想。核心是从近海跟跑转向深海自主创新,从单一资源开发转向科技引领的综合性海洋强国建设,从浅海走向深水深层,从国内走向海外,从传统认知到颠覆性突破,从技术引进到输出标准与人才。
基于实际现状,中国海油总地质师徐长贵提出坚持“稳油增气、向气倾斜,稳定渤海、加快南海、拓展东海、探索黄海、推进非常规、做强海外”战略,多维布局,双轮驱动,效率领先,布局深水—超深水、深层—超深层、复合潜山等复杂勘探领域,上演了一幕幕“储量为王”的极限挑战。
挑战深水超深水
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连续3年天然气产量保持30亿立方米以上——1月29日,中国海油公布了“深海一号”(陵水17-2气田)的成绩单。
陵水17-2气田平均作业水深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在陵水17-2深水大气田发现后,中国海油满怀信心,继续加大深水油气勘探步伐,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加大勘探力度。
但是,勘探之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从松南低凸起到宝岛凹陷,再到长昌凹陷,一次次探索均未取得理想效果,揭示了深水超深水油气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后续近8年时间,深水勘探均折戟沉沙,收获甚微。深水到底干不干?怎么干?是摆在中国海油勘探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没有出路就自己创造一条出路!
面对深水钻探不理想的实际现状,科研团队提出挺进深水深层和深水超浅层为最有希望获得大中型气田发现的有利方向。挑战禁区,重振旗鼓再出发,闯出一条新路!
中国海油始终坚持将理论与技术发展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区域与基础研究。
针对深水深层,勘探研究团队从井资料分析出发,开展了新一轮系统的区域与基础研究,取得了多项有别于传统的新的重要认识,并锁定了深水深层。但凹陷的生烃能力、大型储集体发育条件普遍受到业界专家的质疑。
勘探团队创新提出宝岛凹陷坳陷期多条大型断层形成的断陷控制着烃源岩发育,且凹陷北部大型转换斜坡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大型储集体,突破了以往认识的局限性。
现任中国海油总地质师、时任有限海南分公司总地质师徐长贵指明了勘探方向:宝岛 21-1构造为北东向断裂加持控制的大型转换断阶带,紧邻北部神狐隆起大物源区,具有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条件。
在深水超浅层,中国海油实现了颠覆性突破。
在这片因埋藏浅(埋深小于300米)、地层疏松而被视作勘探“禁区”的区域,徐长贵带领团队突破传统思维束缚,从大量实验出发,创新提出深水超浅层具备“双源供烃、接力输导、‘冰’气有序分布”的天然气高效富集机制。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国海油对深水超浅层开展钻探,获得重大发现。
依靠理论创新与自主攻关,深水—超深水区勘探硕果累累。
2022年10月19日,中国海油宣布,在琼东南盆地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气田,最大作业水深超过1500米,完钻井深突破5000米,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
2024年3月8日,中国海油宣布,在珠江口盆地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开平南油田,平均水深超过500米,最大井深4831米,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是全球核杂岩型凹陷最大的商业发现。
2024年8月7日,中国海油宣布,探获超深水超浅层大气田陵水36-1,平均水深约1500米,平均气层埋深210米,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填补了全球超深水超浅层的空白,开辟了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全新的重大领域。
…… ……
“众多深水油气田的发现,标志着中国海油在深水领域的勘探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海油勘探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
如今,深水领域已成为中国海油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
挺进深层超深层
渤海海面之上,渤中19-6凝析气田5座巨型海上平台以栈桥相连,如五星连珠横卧;7座无人井口平台环绕其间。
这幅宏大的现代化海上能源生产图景之下,是埋藏深度超过5000米的海底潜山储层。
在我国东部油气勘探领域,埋藏深度超过3500米的油气藏被定义为深层,超过4500米的则被称为超深层。
虽然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面临高温、高压等挑战,但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世界新增油气储量的60%来自深部地层。
在陆上,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如火如荼,年钻超深井200口以上,并不断刷新亚洲井深纪录。万米深地油气科探预探工程的意义更是堪比探月工程。
在海上,不同于全球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和陆相断陷盆地,我国近海处于三大板块交汇处,构造活动强烈,地壳薄化地温梯度高,油气成藏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但中国海油同样在向深部地层进军。
尤其是“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在近海各海域深层探井投资及探井工作量呈直线上升态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深层超深层油气发现,优质储层的地层温度下限完成了从120℃向200℃~240℃的跨越。
先看渤海。
2024年2月25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渤海深层油气勘探再获发现。亿吨级油田——渤中26-6油田,新钻探井测试产能创新高,新增油气探明储量超4000万立方米,推动该油田累计探明储量突破2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变质岩油田。
中国海油科研人员针对渤海强活动断裂带深层进行科技攻关,自主研发超低频全方位地震勘探技术,攻克复杂断裂带深部地震成像难题,推动渤海勘探主战场由浅层拓展至深层、由显性潜山拓展至隐性潜山,相继发现了渤中26-6、渤中13-2等多个深层亿吨级油田。
再看南海。
加强南海深层超深层勘探理论及技术创新,中国海油不断获得重大突破。最新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在南海东部海域勘探发现了惠州19-6油田。
该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发现井HZ19-6-3完钻井深5415米。经测试,钻井日产原油413桶、天然气6.8万立方米。通过持续勘探,实现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
“这是我国首次探获海上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大型整装油田,突破了传统的理论认识,展示出我国近海高地温、强活动盆地深层超深层的巨大勘探潜力。”中国海油勘探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
今年3月6日,中国海油宣布在涠西南凹陷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测试日产天然气约37万立方米、原油约102吨。该油气田完钻井深约4840米,成为北部湾盆地首个花岗岩潜山油气发现。
“中国海油已全面进入深层超深层勘探时代。”徐长贵说。“十四五”以来,中国海油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8.86亿吨油当量,深层占比达54%。
从浅层向深层超深层的战略转移,中国海油为能源安全找到了新的支撑。
发力非常规
从常规到非常规,是全球油气工业发展不可逆的进程。
“近几年,随着储量、产量的快速增长和对陆上区块内资源品质的深化认识,特别是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的指导,我们充分认识到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煤系地层中‘煤源多储’的成藏特征,评价认为现有陆上探矿权内上古生界致密气、煤层气、铝土岩气和下古生界奥陶系常规天然气等资源总量巨大,可达3万亿立方米,能够实现储量的跨越式增加。”徐长贵说。
秉承“海陆并进、向气倾斜”的战略部署,为快速发展天然气产业,中国海油基于资源潜力及品质、成藏条件、勘探技术的全面分析,于2021年初适时提出了“陆上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增储”的勘探发展战略。
2023年10月23日,中国海油宣布,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2000米地层发现深煤层气田——神府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中国海油斩获了非常规领域的重大成果。
截至目前,中国海油中联公司煤层气、致密气勘探项目遍布全国5个省区(山西、陕西、安徽、河南、新疆),已形成晋东南(沁水盆地南部)、晋中(沁水盆地北部)、晋西陕东(临兴、神府、柳林区块)三个主要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油海上非常规油气勘探也取得了突破。
2022年7月28日,中国海油宣布,涠页-1井压裂测试成功,获高产油气流且产能稳定,标志着我国海上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据测算,涠西南凹陷页岩油资源量达8亿吨,整个北部湾盆地页岩油资源量约12亿吨,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涠页-1井的成功,是海上油气勘探的一个重大突破,而且实现了用中国海油自己的装备和技术自主勘探开发我国海上页岩油气资源,拉开了海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序幕。
全球化拓展
在国内,中国海油布局原油年均稳储4亿吨、南海万亿大气区、渤海万亿大气区、陆上非常规万亿大气区等6大勘探工程,取得了诸多勘探重大突破。
在海外,中国海油以我国最早实施对外合作的经验积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显身手。
圭亚那,一个南美洲北部富有石油资源的国家。
2014年11月,中国海油成功获得圭亚那海域Stabroek区块25%的权益。此前,Stabroek区块是埃克森美孚和壳牌拥有的勘探区块。前期勘探作业,两家公司一同打过40多口井,勘探结果不佳。壳牌在经过6年投入后选择放弃,将权益卖给了中国海油。
中国海油在Stabroek区块的勘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包括Lancetfish亿吨级发现,区块总可采资源量约110亿桶油当量。
伊拉克,中东主要产油国,石油产业是其经济支柱。
在伊拉克各大油田中,米桑油田地处荒凉的沙漠地带,是开采时间最长、环境最恶劣的油田之一,曾面临设施老旧、技术滞后、资源瓶颈等多项挑战。
2010年5月,中国海油携手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与伊方签订了为期20年的米桑油田群技术服务合同,拥有其中63.75%的参与权益,并担任技术服务中的主承包商。此后,中国海油多措并举,使米桑油田从日产不足9万桶提升到30万桶,让老油田焕发出了新生机。
2024年10月底,伊拉克石油部开展了最新一轮的油田和勘探区块的招标工作,共授予了13份合同。其中,中国海油赢得了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的7号勘探区块。
在全球化拓展的道路上,伴随自身深水超深水能力的提升,中国海油逐步将目光投向了海外深水超深水领域。
2013年10月,中国海油携手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壳牌、道达尔能源、中国石油组成投标联合体,成功中标巴西东南海域Libra区块,首次进入巴西盐下超深水油气田。2017年11月,该项目西北区宣布获得商业发现。
2024年10月17日,中国海油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CNOOC Petroleum Brasil Ltda与巴西国家石油管理局及佩罗塔斯盆地的合作伙伴共同签署了4份矿税制石油合同,涉及巴西海上4个勘探区块,总面积约2600平方千米,水深在600~3000米之间。
与此同时,中国海油在赤道几内亚、刚果以及墨西哥湾等深水油气田的丰富区域积极开展作业,深入参与了尼日利亚、巴西、圭亚那等多个世界级深水油田的勘探、开发和建设。
在国际上聚焦大西洋两岸,在“一带一路”中拓展“一带”,开拓中—东非,加强海外天然气勘探,通过多元化的海外布局,中国海油不断提升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从浅层到深层,从浅海到深海,从常规到非常规,从国内到海外,中国海油以全局视野,把握长远发展方向,油气勘探步履铿锵,赢得了国际认可。
责任编辑:石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