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广东石化节节高
2025年11月17日 22:5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周 健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广东石化上半年坚持管理经营双轮驱动,创投产以来最好业绩。

 

  广东石化投产两年来,始终遵循和落实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四个坚持”兴企方略和“四化”治企准则以及“四精”管理理念,围绕“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着力在原油采购、全流程优化、新产品等方面激活全要素效能,构建经营型炼厂新生态。

  上半年,公司上下保持战略定力,狠抓安全生产、平稳运行,深化提质增效、控本降费,咬紧牙关、攻坚克难、抓住机遇,不仅实现了“双过半”目标,而且创造出开工投产以来最好的生产经营业绩:成品油收率49.03%、同比下降0.67%,对二甲苯、苯、苯乙烯、丁二烯等高效化工产品收率18.66%、同比提高1%。乙烯、芳烃产量同比去年增加。炼油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81千克标油/吨,乙烯、芳烃能耗均达到国内标杆水平,综合商品率、加工损失率、高标号汽油收率等9项指标优于去年同期。

  全链条价值优化,筑牢增效之基

  贸易型炼厂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戴厚良董事长提出的战略发展目标,旨在推动广东石化等沿海炼厂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利用生产加工灵活性,结合贸易手段全链条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销定产、事前谋划、整体算赢。

  优化采购扩充原油篮子。坚持性价比最优原则,对全世界原油资源特性开展追踪,寻找性价比最优油种。变传统保供为择优思维,已累计采购17个国家42种原油,其中上半年新增6种原油。与国际事业公司共同开展“炼化+贸易”运作,上半年开展“炼化+贸易”7次,实现原油增效3840万元。

  全链条原油价值优化。积极拓展保税船燃、石油焦、沥青出口业务。开展全链条原油价值优化,完成原油实物库存表、计价库存表、中间产品库存表、产品库存表,实现全链条价值管控。基于APS和内部原油ASSAY数据库,开展单油种效益测算和加工方案测算,达到事前算赢。

  开拓智能化转型。通过近红外线快评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原油从装港到接卸调和全链条优化,实现了单个原油品种全加工链条价值分析,实现了加工方案和全流程优化排产智能化。

  深化金融衍生业务,提升库存经营意识,认真评估风险敞口,稳慎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围绕原油、成品油开展套期保值操作,原油库存套期保值640万桶、原油转计价保值规模120万桶、成品油库存保值规模30万桶、成品油毛利保值规模41.4万桶,实现原油降本2083万美元、成品油增效16.69万美元,共计约2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有效对冲了国际油价波动的风险。

  聚焦生产优化,驱动效益核心

  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是生命线,但要在激烈竞争中赢得未来,必须在“优”字上做足文章。

  作为100%加工高硫高酸重劣质原油的炼化基地,且面临加工成本高和环保压力大的挑战,广东石化通过深度加工技术、高效环保措施和分子水平优化,将重劣质原油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实现了“粗粮细吃”。

  “市场脉搏”始终是决策关键词。面对瞬息万变的行业态势,建立“日跟踪、周研判、月调整”机制,紧密联动集团公司配额导向与全球价格曲线,航煤、高端沥青等高附加值产品产能优先倾斜,柴油、保税船燃等快周转品类畅通,生产指令随市场信号实时切换,全力保障效益最优、周转最快、政策最匹配的产品冲锋产能一线。

  轻石脑油深度分析及优化。将乙烯轻石脑油原料正构烷烃由33%提高到43%。各项措施实施后,乙烯收率由40.8%提高至平均41.7%,达到近一年来的最高值;同步乙烯产量平均163.4吨/小时,达到开工以来产量的最大值。

  面对炼化行业低负荷运行常态,贯彻集团公司“三个坚决”转型要求,坚决压减低效油品产能,推动产品结构向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跃升。在2024年末至今年一季度持续90%低加工负荷的挑战下,以超常规举措压柴油保航煤,减汽油增烯烃,满负荷生产乙烯和芳烃。两年来,公司成品油收率由2023年的53%下降至49%,在中国石油炼化板块中最低。

  深化管理增效,彰显资源价值

  持续加强成本管控,严格落实预算指标,坚持无预算不合同、无预算不支出,积极开展经营活动分析,持续推进各项指标对标。狠抓采购降本,全面推进价格对标、限价采购,坚持应招必招、能招必招,重包装膜料、己烯-1等采购成本保持板块最低。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推进能源动力优化,完成蜡油加氢液力透平技改,加氢裂化等3套装置液力透平高负荷稳定运行,污水综合回用率达72.5%以上,节约新鲜水用量50立方米/小时,每天节约天然气用量185万标方,积极开展三剂对标管理,实现降本5000万元。

  7月以来,广东石化出口业务迎来历史性跨越,单月实现航煤、98号汽油、92号汽油、MTBE(甲基叔丁基醚)、柴油五类产品齐发,打破公司开工以来单月出口产品种类纪录。

  突破转型瓶颈,开辟价值蓝海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依赖于现有业务的精益求精,更在于能否开辟新的价值增长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创新产品研发与精准市场攻坚,是突破同质化竞争、实现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更是效益持续提升的关键突围。

  投产以来,面对化工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用产品市场空间与效益不断收窄的形势,广东石化依托装置特色优势,加速新材料与新产品开发进程,坚持“生产可行、市场可销、效益可观、质量可靠、环保可控”的新产品开发思路,成立新产品推广工作组,深入市场调研、精准方案研发、高效推动转产、聚力攻克难题,最终实现了新产品的规模化量产。

  7月21日,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再次生产聚丙烯高熔纤维料。高密度聚乙烯膜料ACP9255、小中空料DMDA6200成为集团公司特色产品,高密度聚乙烯膜料ACP9255与低密度聚乙烯膜料DGDZ6095上榜公司“拳头”产品。茂金属高强度膜料是集团公司的新材料。自2023年9月首次生产高性能茂金属膜料以来,截至目前已成功生产茂金属产品超5万吨。

  投产至今,广东石化先后开发高效厚利新材料新产品17个。其中,茂金属聚乙烯3个牌号新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密度23050管材专用料通过PE100级国家认证,ACP9255等膜料产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新产品超过170万吨,品种、产量位列集团公司炼化板块第一位。

  本文作者为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郑 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