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开发】产融结合,打造生物质能源新高地
2025年11月17日 15:49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马向阳 吕本庆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通过打造具有油企产融特色的“生物油田”模式,大力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迈向零碳时代,能源转型是当前全球能源行业面临的必然趋势。现代生物能源是人类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到2050年将有望成为支撑净零排放能源新系统的三大核心支柱之一。

  油气央企可集合区域资源与第二、三产业优势,通过产融结合形成企地产融合作新业态,创新生物能源第二、三产业与原料生产组织第一产业的发展关系,升级产业链的共生与合作效率,形成生物原料保供的策源地模式,造就生物质能源与制造产业燎原之势。本文以新疆克拉玛依为核心策源地,给出企地携手、产融结合创新构建生物能源产业的路径与策略分析。

  推动企业产融共建

  做大新能源产业,克拉玛依提出必须走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特色之路,通过油田与政府的互动,克拉玛依市政府在《国家碳达峰试点(克拉玛依)实施方案》2024年提出:“推动企地(产融)共建生态能源农场路径研究,联合地方企业探索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发展路径和模式”。同时,持续研究探讨依托境内外生物质资源,在克拉玛依市打造千亿级生物质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和绿色生物化工产品产业体系,更是全面推动克拉玛依市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目标。

  其中,可率先打造全疆乃至中国西部重要的生物航煤、生物材料发展高地,以当前克拉玛依石化、独山子石化生产航煤120万吨/年规模计算,参照英国SAF法案由初始2%到22%的掺混比例,需要纯生物航煤2.4万吨到26.4万吨,才能满足航空减排的供应需求。克拉玛依石化正倾力建设以润滑油为重要特色优势的“世界一流特色精品炼厂”,产品规模为120万吨/年,蓖麻油等生物基产品能够更好地帮助克拉玛依石化提升高端润滑油的出厂品质与附加值,同时获取可观的环境减排效益。

  “生物油田”模式保障原料供应

  针对以往生物能源发展难以解决原料稳定供应的问题,可以用现代产业化思维来解决。目前SAF生产多以废弃油脂、农林废弃物和非耕地种植油料作物等为主要原料。餐饮废弃油脂自身规模有限,其收集处置经营和量价因素也难保下游炼化用户的稳定经营需求。棉籽油并非克拉玛依核心资源优势,并且新疆棉总体上处于退减趋势中,加之存在其他产业和区域竞争,原料保供统筹难度大,远不如打造具有油企产融特色的“生物油田”模式来保障原料更加安全可靠。

  克拉玛依发展生物能源产业体系的关键在于发挥第二、第三产业(种源与种植作为生物能源基础为第一产业,油气新能源生产与炼化新材料加工作为第二产业,产业金融服务作为第三产业)优势,避开农业和土地资源劣势。关键有三:一是将有限的土地、水资源着重落实到模式创新、要素体系构建上来,全力支持“生物油田”创建发展,把种源种植技术、生产组织中心、产业链金融服务、收储交易中心、大宗商品定价权等模式中的核心要素,聚集到克拉玛依市发展壮大;二是通过“生物油田”模式输出和产业链金融,复制推广到疆内疆外,引导、影响乃至参与支持其他区域企业组织提供生物质能源种植生产与深加工产业;三是优选那些效益良好、潜力大、环境适应性强、下游产品延展性强的生物能源作物品种,密切与克内、疆内企业启动联合机制,构建产业集群发展之路。

  优选物种开启创建示范

  油企转型创建生物能源产业,最好选择能兼顾可持续生物燃料、高端润滑油、高附加值化工品,实现替代减排与经济效益双赢。例如蓖麻,作为最具代表性油料作物,其生成化学衍生品有170多种、3000多项,优势种植区域集中在胡焕庸线附近及以西区域,与油气央企的产业资源和市场高度重合。从作物种植管理上,蓖麻与棉花相似度极高,符合新疆棉花种植需要轮耕轮作的要求,可替代克拉玛依市不占优势的15万亩棉花种植并减少财政补贴支出,还可结合城市中水利用,实现与产业固碳减排、城市环境改善的和谐共生。

  发展蓖麻等生物能源产业的核心目标在于形成全球性的产业安全度与价值创造优势,主要策略:一是立足国内规模化发展,放眼国际毛油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资源;二是重点形成国内的种源、种植、深加工技术优势,增强对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安全度的把控;三是最终形成全球产业定价权和话语权。

  据海关近十年数据统计,蓖麻油及其分离制品的进口量持续攀升,到2024年,全年进口蓖麻毛油等商品35.36万吨,其中99.5%以上是从印度进口。在此,以蓖麻为生物质能源发展示例,综合考量细分产业的现状基础、创新难度、土地与水资源等资源、经济的可持续、有效益发展等因素,提出目标:到2030年,力争达到疆内外200万亩、蓖麻毛油30万吨(实现年进口量90%的替代)、应税毛油收入40亿元,下游加工实现SAF、绿色润滑油、高端生物材料生产。2035年,力争达到疆内外500万亩、蓖麻毛油75万吨、可税毛油收入100亿元,下游产品规模扩大化、品种多样化。

  绿色金融服务赋能生物质发展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金融服务是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头部能源央企的金融板块,下辖银行、信托、保险、资管等众多专业金融机构,其行业结合度高、创新能力强,并以“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创新产融协同模式”为特色,能够为生物质能源发展提供绿色金融赋能,助力生物能源产业的生态圈建设与合作。

  以上金融机构可以牵头组织银团,协同企业内部成员单位,如油田公司、炼化企业,以“土地资管—订单上链—产融协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为“生物油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支持、技术赋能、增加客户黏性等。油田公司可以通过下游炼化企业核心订单,实现对上游原料的组织保供和权益统筹,并且“生物油田”涉及的服务产品设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均可得到银行、信托、保险、资管等的支持服务。

  生物质能源产业是未来产业高点,生物质能源的绿色金融赋能,本质是构建起“技术—产业—金融”的循环,依靠兼具产业与金融优势的头部能源央企,打造出高效协同的生物能源产融服务体系。生物油田与能源材料产业应牵手金融机构打通资金流动血脉,协同科研机构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与地方政府共同培育起产业生态圈,产融结合、企地协同,让绿色金融的活水精准浇灌生物质能源的绿色沃土。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