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营收利润双降,谁最受伤?
2025年11月14日 11:33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傅向升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上半年,石化产品生产销售稳中有增,但三大主要指标均呈下降态势。

 

  上半年,石化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77万亿元,同比下降2.6%;利润总额3810.3亿元,同比下降10.3%;进出口总额4414.3亿美元,同比下降6.9%。

  这是继2020年和2023年出现经营业绩同步下降后的第三次,主要受产品价格持续低位、贸易摩擦和关税壁垒升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新能源替代加速的影响。

  三大板块分化加剧

  三大板块分化加剧,主要表现在化工板块好于油气开采和炼油板块。

  上半年,油气开采板块营业收入6829.6亿元、同比下降5.2%,实现利润1834.2亿元、同比下降11.1%,进出口额1779.5亿美元、同比下降11%。炼油板块也是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和进出口额“三下降”。

  化工板块营业收入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利润1996亿元、同比下降5.5%,进出口额2080.3亿美元、同比增长0.3%,是“两增一降”,即营业收入和进出口额增加、利润下降。

  化工板块内分化加剧。农药(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专用化学品以及涂料、合成橡胶等几个专业领域同为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和进出口额“三增长”,而基础化学品、化肥、合成材料、橡胶制品以及煤化工等专业领域有增有降,分化明显。

  原油和主要化学品产量、消费量增长

  原油产量、进口量、加工量、消费量同步增长。

  上半年,原油产量1.08亿吨,同比增长1.3%,为确保原油产量实现“七连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原油进口量2.8亿吨、同比增长1.6%,原油加工量3.62亿吨、同比增长1.6%,原油表观消费量3.85亿吨、同比增长0.7%。这是在去年原油进口量、加工量和表观消费量同步下降的基础上实现的“转降为增”。

  主要化学品产量、消费量实现“双增长”。

  上半年,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同比增长7.3%。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情况:硫酸6.3%、烧碱4.8%、乙烯10.9%、合成树脂10.3%、合成橡胶5.4%、化肥9.2%。

  基础化学品消费量同比增长6.1%,其中无机化学品增长2.9%、有机化学品增长11.2%。

  主要产品消费同比增长情况:硫酸4.2%、烧碱1.8%、乙烯12.2%、合成树脂7%、合成橡胶5.2%、化肥7.4%。

  以上数据表明,不论是产量还是消费量,多种产品都是正增长,有的产品还是两位数增长,说明市场对石化产品和化学材料的需求是稳定的。

  成品油产量、消费量双降

  与2020年受世纪疫情影响出现的“双下降”有着本质的不同,上半年成品油产量、消费量的“双下降”预示着柴油和汽油消费市场确已达峰。

  上半年,成品油产量2亿吨,同比下降5.4%(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4%)。从产量看:汽油产量7612.2万吨、同比下降6.8%,柴油产量9576万吨、同比下降5.6%,煤油产量2813.9万吨、同比下降0.5%。

  从消费市场看: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84亿吨、同比下降4.1%(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其中,汽油表观消费量7227.5万吨、同比下降5.8%(去年同期增长8.4%),柴油表观消费量9306.7万吨、同比下降3.2%(去年同期下降2.1%),煤油表观消费量1836.1万吨、同比下降1.8%(去年同期增长23.1%)。

  成品油总量及汽煤柴产量、消费量首次同步下降,说明受新能源汽车对汽油市场的影响和LNG重卡对柴油替代的影响,在“十三五”末柴油消费达峰的情况下,汽油消费的峰值已于“十四五”中期提前到来。

  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半年在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6%的情况下,成品油产量同比下降5.4%,成品油产出率55.3%,低于去年上半年的59.7%,证明近年来石化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减油增化”的效果正在显现。

  进出口延续量增价减态势

  上半年,石化行业进出口总额4414.3亿美元,同比下降6.9%。其中,进口额2812.5亿美元、同比下降10.6%,出口额1601.8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逆差1210.6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出口总额及进口额和贸易逆差同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产品价格低位,上半年行业进出口再次出现“量增价减”现象。

  进口量大或增幅较大的产品有:石脑油759.1万吨、同比增长28.4%,液化石油气1749.2万吨、同比增长1.4%,乙烯131.2万吨、同比增长31.6%,丙烯106.7万吨、同比增长11.9%,纯苯273.1万吨、同比增长56.2%,聚乙烯692.4万吨、同比增长5.9%,合成橡胶319.3万吨、同比增长8.9%,合成纤维单体395.7万吨、同比增长18.3%等。

  出口量大或增幅较大的产品有:硫酸219.1万吨、同比增长101.2%,烧碱(折纯)203万吨、同比增长49.2%,纯碱99.3万吨、同比增长121.4%,合成树脂1037.3万吨、同比增长17.9%(聚丙烯139万吨、同比增长21.4%和聚氯乙烯227.7万吨、同比增长47.3%),合成纤维聚合物454.4万吨、同比增长19.7%,聚酯394万吨、同比增长20.1%等。

  如此多品种的石化产品和化学材料的出口量或进口量,不仅量大,而且增幅也较大。但受原油及主要石化产品价格低位的影响,进出口总额和贸易逆差都出现了下降。

  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0.4%,有些产品的出口量增幅更大。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加表明,尽管世界市场需求乏力,尽管贸易壁垒升级、不确定因素增加,尽管“脱钩断链”形势严峻复杂,世界市场还是离不开中国的石化产品和产业链的稳定。

  原油与主要石化产品价格再降

  受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巴以冲突加剧、伊以突发冲突以及经济增长乏力、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原油与主要石化产品价格继续下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出厂均价同比下降9.6%,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出厂均价同比下降4.4%。

  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71.8美元/桶,同比下降14.6%。布伦特原油月均价呈现下行趋势,1月均价为79.42美元/桶、同比下跌1.13%,2月均价为75.2美元/桶、同比下跌10.44%,3月均价为72.69美元/桶、同比下跌14.97%,4月均价为67.82美元/桶、同比下跌24.79%,5月均价为64.25美元/桶、同比下跌21.71%,6月均价71.5美元/桶、同比下跌13.5%。

  化学原料与化学品价格以及合成材料价格同比均下降。在6月重点监测的48种主要无机化学品中,市场均价同比下降的有37种、占比77.1%,环比下降的有33种、占比68.8%。

  在70种主要有机化学品中,市场均价同比下降的有61种、占比87.1%,环比下降的有39种、占比55.7%。

  在55种主要合成材料中,市场均价同比下降的有46种、占比83.6%,环比下降的有32种、占比58.2%。

  6月重点监测的13种化肥产品中,同比下降的有4种、占比30.8%,环比下降的有7种、占比53.8%。

  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特别是效益面临的困难更多一些。全年能否扭转“三下降”、实现“转降为增”,需要我们再创新、再发力。在当前全球石化产业链布局调整、供应链重构的过程中,在国内集中治理“内卷式”竞争的过程中,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本文作者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郑 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