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销售
【卷首语】“油电共舞”的时代叙事
2025年10月10日 18:22   来源于:加油站服务指南 2025-08期   作者:本刊评论员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在新能源革命的澎湃浪潮中,中国石油辽宁销售大连分公司以“油电共舞”的独特叙事,为中国传统能源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这座矗立在渤海之滨的能源重镇,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23座充电站的密集布局,在东北大地勾勒出一幅“油电共舞”的新图景。其转型实践不仅彰显着国企的责任担当,而且蕴含着新时代企业战略转型的深层密码。

        以“国之大者”为纲,在时代坐标中锚定转型方位。

        全球能源低碳转型速度滞后于碳中和目标的现实,容不得传统能源企业有“等等看”的侥幸。大连分公司在油电转换的历史节点上果断落子:从半年内23座充电站的密集布局,到星海湾老站“油电共生”的蜕变,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能源安全是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转型不是放弃传统优势,而是在保供与降碳的平衡中,为能源安全注入新韧性。当充电枪与加油枪在同一屋檐下服务,加能站守护的不仅是能源供给,而且是民生温度与生态责任的统一。这种守正创新的实践,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提供了价值重构的样本。

        以“系统思维”破局,在模式创新中探索转型路径。

        能源转型的复杂性,要求企业跳出单点突破的局限,构建全局优化的生态。在充电基础设施的“跑马圈地”中,大连分公司走出了一条极具辨识度的差异化道路。通过“星海湾模式”“北站模式”“台山模式”三种布局,形成覆盖高端市场、高频刚需、存量资产激活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星海湾综合能源站将2100平方米的场地,打造成集充电、旅游咨询、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圈。日均380~400度的单枪充电量,验证了“以电聚客、以非促电”商业逻辑的有效性。大连北站的“闪电战”则彰显极致效率,200平方米的场地上演十枪快充的流量奇迹,午夜3小时的充电高峰折射出精准的运营智慧;台山站的涅槃重生更具启示,将废弃油站改造成无人值守的超充基地,用数字化管理破解资产盘活难题。

        这种模块化、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使得大连分公司在半年内实现充电量环比增长92%的跨越式发展。大连分公司的实践印证着一个真理:转型不是简单的业务替代,而是通过模式创新激活存量资源、培育新的增长极。

        以“创新驱动”为翼,在科技赋能中厚植转型动能。

        科技创新是能源转型的“第一引擎”,更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大连分公司的转型之路,始终与技术创新同频共振:液冷超充技术的应用让充电效率提升30%,大数据平台实现服务费动态调价,数字化管理破解资产盘活难题……这些技术细节的背后,是破解加能站发展充电业务补能时间长、服务费用低的努力。虽然这种努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传统能源企业只有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守住能源安全的底线,才能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开辟新的赛道。

        绿色低碳转型是关乎全局的系统工程。大连分公司的实践告诉我们: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之策。

责任编辑:曲绍楠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