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2月20日,在中国石化新疆和田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和田石油)同心加油站内,站长带领一名加油员仅用30分钟便完成了油罐呼吸阀清洁保养全流程。这项曾需要办理作业票、租赁登高车、配备专职安全员的常规作业,如今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质的突破。
油罐通气管顶端的机械呼吸阀作为安全关键设备,长期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方面,和田地区风沙肆虐,按规范每季度一次的保养频次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春季沙尘频发期甚至需要每月维护。每次的保养费包含人工费、登高车租赁费,成本高;另一方面,加油站现有的呼吸阀通气管为DN50无缝钢管材质的通气管高悬于4米高空,传统保养方式需要动用登高车并配备专业操作人员,单次作业成本高,操作风险大。
为破解上述难题,和田石油攻关小组深入一线调研,创造性提出了模块化改造方案:拆除原有刚性通气管,在PV阀门上方加装50cm防爆金属软接连管,配套可活动式硬支撑结构。经实地验证,新型折叠式通气管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保养效率显著提升,单人即可完成拆卸清洗;二是彻底消除了高空作业风险,站内员工经简单培训即可自主操作;三是维护频次可随沙尘情况灵活调整,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这一改进措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按照行业规范要求,呼吸阀每季度需要进行一次清洁保养。传统保养模式涉及专业持证登高人员(600元/人·次)、普通工人(400元/人·次)及登高车租赁(2000元/台班),单次作业成本高达3000元。以和田石油23座在营加油站为例,技术革新后各站点可自主完成呼吸阀维护,实现了零成本运营。经测算,每季度可节约维护费用6.9万元,全年累计节约成本达27.6万元。这项创新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加油站的运营安全性,有效降低了高空作业风险,而且通过技术迭代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安全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双赢。
目前,该创新设计已在和田石油全辖区推广,实现了呼吸阀保养作业的“两降一升”:单站年维护成本归零,登高作业风险清零,设备可用率提升至99%。这项源自基层的微创新,既筑牢了安全生产防线,又开创了降本增效新路径。
责任编辑:齐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