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销售
【智慧油站】站务管理有“智慧”
2025年10月09日 21:37   来源于:加油站服务指南 2025-07期   作者:陈 雷 徐子倩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今年以来,中国石化湖南石油公司(以下简称:湖南石油)积极响应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号召,以基层减负专项行动为抓手,全力打造“智慧站务”样板工程。通过系统梳理基层痛点问题,创新采用“流程再造+标准统一+智能开发”三位一体推进模式,成功实施加能站账册表单电子化改革。

        这一改革不仅实现了管理效能的显著提升,而且探索出一条具有石化特色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 告别重复劳动,效率提升显著

        传统模式下,加能站员工每天要手工填写各种纸质台账或电子表格。同一数据往往需要在不同系统中重复录入,耗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更严重的是,各系统间数据的标准不统一,经常出现“系统打架”的情况,给基层工作带来极大困扰。

        金星加能站站长黄顺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每天光是填报表就得花上两三个小时。遇上月底盘点,整个团队都得加班到深夜,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数据对不上。”针对这些问题,湖南石油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将原有的128类账册表单精简至73类,削减比例达到41%。

        湖南石油开发了电子化管理模块,实现了20项核心业务数据的自动抓取与智能生成,关键业务数据的自动采集率达到27%。

        如今在金星加能站,油品损耗管理系统会自动采集相关数据,实时生成损耗分析报表,并自动推送异常预警。

        黄顺展示着系统界面说:“以前,计算损耗率要反复核对数据、套用公式。现在,系统瞬间就能完成分析。上个月,系统监测到柴油夜间损耗异常。我们及时发现油罐阀门密封问题,避免了近千元的损失。”加能站每日报表处理时间大幅缩短,从原来的平均3小时减少到现在的1.5小时。

        更重要的是,湖南石油彻底告别了“手工账+电子账”的双轨运行模式,实现了“一次录入、多方共享”。

  • 智能升级赋能,实现精准管理

        为了确保改革成效持久,湖南石油着力构建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开发统一的模板库,涵盖表单格式、填写规范、审批流程等要素,确保全省1600余座加能站执行统一标准。

        湖南石油引入智能待办系统,基于业务规则自动触发工作任务提醒。例如,《加能站环保设备设施日常巡检台账》需要定期填写,智能待办系统会提前发出提醒,确保员工按时完成巡检和记录工作。

        历史数据管理实现质的飞跃。所有表单数据实时上传至中心,支持按站号、时间、业务类型等多维度秒级检索。片区经理表示:“以前,调取半年前的账表要翻箱倒柜地找台账。现在,通过系统一分钟就能查到。”

        此外,系统开发了客户画像、单站核算等智能分析模块。通过整合交易数据、会员信息、车辆特征等要素,为每座加能站建立了专属客户画像。

        在单站核算方面,系统可以自动归集每座加能站的收入、成本和营销投入,计算出精准的吨油价差,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 培训保障到位,改革落地见效

        任何好的系统都需要人来操作。为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湖南石油建立了“四维一体”的培训体系:省级集中培训重点培养内训师队伍;地市公司组织模拟演练强化实操技能;加能站开展师徒帮带确保人人过关;线上学习平台提供7×24小时自助学习资源。

        目前,湖南石油累计开展培训120场次,参训人员达到3000余人次,全员考核通过率达到100%。

        湖南石油同步搭建的运维保障体系,为基层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省级专家团队负责系统优化和重大故障处理;地市配备专职运维人员现场指导。

        而且,湖南石油建立了“问题答疑云平台”,实时解答基层操作疑问,开通系统运维专线,所有问题4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解决。

        此项目作为湖南石油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践,不仅实现“数据多跑路、员工少折腾”的目标,而且探索出“三个转变”的宝贵经验:管理模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变,工作方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员工角色从操作员向服务者转变。

        下一步,湖南石油将继续深化数字化应用,探索AI技术应用,让基层员工获得更多的数字化红利,客户体验也将持续提升,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客户的多方共赢,为石油零售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责任编辑:曲绍楠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