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兰州石化锚定资源节约、以废治废,着力提升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以前,没想到水还能省出这么多。现在,我们正在把每一滴水都利用起来。”在兰州石化公用工程一部的动力水处理区域,化水装置二班班长董海涛指着屏幕上闪烁的指标,自豪感溢于言表。在他的身后,一场静悄悄的水效革命正重塑这座老牌炼油化工企业的生产逻辑。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兰州石化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实施采暖站热源余热利用、炼油区凝结水系统改造、炼油区装置间热联合优化、炼油区净化水回用等系列工程,着力提升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持续深化节能降耗技术应用,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四水四定”原则,为黄河沿岸城市群工业节水提供了示范。
拧紧看不见的水龙头
7月7日凌晨6时,天色微明。董海涛紧盯电脑屏幕,一组组跳跃的绿色数字让他难掩兴奋。一个个指标的提升,意味着公司每小时可多回收近60吨水,相当于为企业拧紧了一个看不见的水龙头。
“喝着黄河水,想着下游人,绝不让一滴不合格的污水流入黄河。”这是兰州石化公司的坚定承诺,也是其作为黄河流域企业的重要使命。
从净化水回用到蒸汽管网改造、从冷凝水闭式回收到智能化管理,兰州石化正用技术革新与管理升级切开传统制造业的“资源茧房”,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大地上绘出一幅“滴水成金”的工业进化图景。
在这场水效革命中,智能化管控成为破题关键。通过接入能源管理系统,公司实现了全厂水网压力、流量、水质实时监测与动态优化。在橡胶部推行的用能用水月定额日监控机制中,每月根据排产计划对每套生产装置用能、用水下达定额;利用信息化平台,每日公示装置用水量,超标部分直接计入成本考核并迅速制定改进管控措施。
结合转型升级项目,兰州石化积极开展现有装置水资源论证和全面系统分析,制定发布《公司取用水管理办法(试行)》和《公司动力能源管理办法》,并向员工重点宣贯培训黄河流域节水减污相关法律法规,并且通过数据建模实时监控水耗、能耗,及时反映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上半年,公司实现节水量完成年度目标的55.18%,碳排放量同比降低3.75%。
反洗水回用率95%
“水效革命的起点,是打破传统工艺的路径依赖。”兰州石化生产运行部负责人赵东波如是说。
3月27日,炼油区除盐水预处理项目正式投用,一组数据迅速引发行业关注:反洗水回用率从之前的不足80%跃升至95%,制水单耗降至1.18吨/吨,年节约新鲜水48万吨。这一变革看似微小,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更为关键的是,4月14日,装置区生活水全面停用,实现了生产污水与生活污水的硬隔离,为炼化工业节水树立了新范式。
在炼油生产过程中,除盐水是保障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资源。传统的除盐水工艺存在原水预处理效率低、反洗水浪费严重、制水单耗高等问题。而兰州石化炼油区原有水处理系统设备老化,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每年消耗大量水资源,与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不相符。
炼油区除盐水预处理项目通过新建带混凝沉淀功能的新鲜水预处理装置破解了原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瓶颈,优化了一级除盐水水源,扩能改造三套除盐水装置,还将反冲洗废水回用利用,减少了新鲜水消耗,实现了原水预处理工艺和反洗水回用技术升级。这是公司水效革命中的关键一步,也是公司践行能耗达标、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环境保护迈向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的新路径,为炼化行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彰显了国有企业保护生态文明的责任担当。
“以废治废”的循环经济模式,正在这里落地生根。蒸汽管网优化项目通过消除死区、减少散热,使管网压降损失降低30%;净化水回用系统则将70%以上的含硫污水转化为装置注水,年节水33.6万吨。这些举措不仅呼应了甘肃省“以水定产”的工业政策,更让公司上半年实现炼油单位耗新水量0.5立方米/吨、乙烯产品耗水量5.17立方米/吨。
污水减量创历史新高
在兰州石化的生产版图上,废弃物正被重新定义。
“过去处理污水要花钱,现在污水变成了可利用的资源,反而可以创造价值。”公用工程一部炼油净化水区域主任王刚说。
酸性水汽提装置产生的净化水经过简单调整pH值后替代新鲜水源注入催化裂化、加氢等装置,实现“以废治废”的链式反应。这种循环经济思维贯穿于公司上下每个生产环节。
2月启用的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用1个100吨/小时的凝结水站和10个回收撬装设施将装置排放的冷凝水经除油、除铁处理后,转化为符合标准的软化水回用。截至6月底,公司每小时回收190吨水,年节水35万吨;冬季将热量回收至采暖系统,节能6813吨标准煤/年。
通过管网优化和保温改造,回用的冷凝水被重新投入装置生产中,产生的净化水和除盐水回用到装置生产中,既保证了装置用电脱盐水水质、节约了新鲜水用量,还省下了直接外排处理费用,可谓“一箭三雕”。目前,冷凝水回用率稳定在70%以上,日均节水2000吨左右,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推动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型。通过建立能源月度分析机制,兰州石化将用水指标细化至每个班组,结合数字化管控平台实时监控管网损耗。1~6月,兰州石化用水量同比下降11.3%,污水减量创历史新高,碳排放强度较去年同期降低8.6%。正如甘肃省节水规划强调的“节水即增效”,这场变革证明了环保投入并非成本负担,而是竞争力之源。
此外,兰州石化完成了多个相关项目投用。炼油区装置间热联合优化项目投用后,将两套常减压装置的热蜡油直接送入重催装置,此举使蒸汽产量提升达10吨/小时;减少两套常减压循环水用量,以及罐区减少储罐加热蒸汽量;净化水回用项目将120吨/小时酸性水汽提装置净化水送入加氢装置补充工艺用水。
责任编辑:郑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