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作为技术创新、人才孵育的重要平台,李尚基技能大师工作室跻身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五一”前夕,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中国石油玉门油田李尚基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国家级层面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5年5月,李尚基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成为玉门油田技术创新、人才孵育的重要平台。工作室围绕新能源项目运维、数智油田建设、电气化改造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创新实践,近3年获得科技进步成果、优秀创新成果、创新成果推广2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3项,参与并解决集团公司级生产难题8项,开发电气作业、设施设备、工用具使用、QHSE等方面的培训课件60余套。工作室已成为玉门油田解决电气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
匠心磨砺的带头人
在充满工业气息的厂房内,发电机的嗡嗡声演奏着春季生产的繁忙交响曲。两鬓已染风霜,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紧握万用表,眼神坚毅如炬——这是47岁的工作室领衔人李尚基给人的第一印象。
“守护电网安全,就是守护油田命脉。”1999年,秉承着这样的职业信念,李尚基从玉门油田技工学校毕业后加入了玉门油田水电厂电气车间。从一名电气值班员到一名技术过硬的维修电工,他用了6年时间。
2002年夏天,当水电厂第一次将变频调压技术应用到给粉系统,勤奋好学的李尚基被调入了安装调试小组。陌生的设备、复杂的工艺流程、艰深的专业图纸,是一座又一座需要翻越的高峰。
“站在旁边看别人干的滋味真不好受,听不懂他们讨论的内容,只能傻傻地站着。”李尚基回忆道。看到自己和同事的差距,他心里非常着急,却也深知学习技术需要坐得住冷板凳。
白天,他虚心跟随师傅,从搬工具、观摩学习、拧螺丝做起;夜晚,他从说明书和图纸中汲取理论知识。凭着一股钻劲,他的业务能力快速提升,短短3年成为了玉门油田首屈一指的变频专家。
凭借这手绝活,他又踏入了高压检修、保护试验和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广阔天地,一步步蜕变为电气检修领域的全能型专家。在厂里面,他被称为妙手回春的设备医生。“有问题,找尚基”,成了难题现场大家常说的顺口溜。
致力攻坚的创新团队
工作室的荣誉墙上,“光明所至、使命必达”8个大字熠熠生辉。这支由26名核心成员组成的铁军,承担着玉门油田油气生产、炼化平稳和新能源业务运维的重任,近年来累计消除重大隐患122起、创新工法5项、取得创新成果21项,有效解决了集团和公司级生产难题30余项,确保了生产整体平稳。
2021年,工作室技能专家华玉林发现,玉门油田炼油总厂东区水装置有9台6千伏高压电动机在无压无流的情况下,低电压保护装置不动作,存在安全隐患。华玉林迅速开展技术攻关,用2个小时提出了解决方案,彻底消除了隐患,节省了设备投资成本240余万元。
在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工作室将创新重点转向新能源并网领域。
光伏运维技术,对玉门油田来说是一片未被开垦的新天地,充满未知与挑战。在光伏项目开工建设时,“集团公司都没有先例,我们能不能搞好,能不能盈利”,成了大家心理上的拦路虎。工作室毅然承担起了这一重任,投入到项目建设和并网调试中。
在玉门油田20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并网之初,工作室成员张军和同事驱车到周边同行那里求教。他们既请进来又走出去,形成了一套独具玉门油田特色的操作方法。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玉门油田承建的中国石油第一座储能电站、甘肃省第一座可再生能源制氢装置和玉门油田第一座330千伏升压站的管理过程中。通过总结经验,工作室共编写并发布了17项与新能源业务相关的企业标准,并成功牵头申报团体标准《集中式并网光伏电站生产运维规范》。
“让工友更安全、让作业更高效”是工作室的创新信条。
在光伏运维过程中,工作室发现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安全隐患。工作室深入研究,成功将无人机与AI技术融合应用于光伏巡检作业,作业效率提升至90%以上,人工巡检频次降低了60%。无人机应用一年来,已累计安全飞行370小时,精准定位热斑效应、隐裂等隐患点共计736处,消缺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
此外,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深度融合,工作室确立了远程集控、分级诊断、片区维护、专业检修的光伏运维工法和低充高放、量价齐升、价格优先、灵活应用的储能运维工法,完成了分布式光伏融入油田电网的调峰策略研究及应用,年累计可融入新能源发电量1650万千瓦时,节约燃煤1050吨。
薪火相传的新生力量
凌晨12点的实训室内,“00后”大学生田玉鑫正专注地进行着第17次高压开关柜故障查找训练。“师父说合格线是4分钟,我现在最快3分48秒。”他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语气里带着笑意。
以赛促学、以学促用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作室倡导培养“精一会二学三”的工匠型员工,让每一位员工掌握绝招、绝技、绝活。
在这里,工作室编写的60余套标准课件成为了员工的进阶秘笈。54岁的老师傅和“00后”新员工同台切磋,传统技艺与数字技术激烈碰撞。10名成员获得省级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称号,16名具有技艺绝活的能工巧匠脱颖而出成为年轻骨干,8名骨干通过竞赛晋级高级技师和技师。
“年轻人憧憬未来,油田电力事业才有未来。我希望能够把我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少走弯路。”李尚基说。这些年,工作室通过传帮带和手把手技艺传授,为打造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员工队伍储备了坚实的新生力量。
石油事业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与人民福祉,兴电保油更是职责所系。工作室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弘扬工匠精神,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探索前沿技术,深化技术创新,勇担传承责任,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油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陆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