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咽喉”卡刺,全球受伤
2025年08月09日 14:43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杨汉峰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市场普遍担忧,伊朗可能通过限制海峡通行或袭击周边石油设施报复以色列。

 

  6月13日以来,以军对伊朗发动代号为“狮子的力量”的大规模空袭,对伊朗关键设施、军事决策层等造成重创,伊朗方面随后使用弹道导弹等装备进行回击。几天来,双方持续相互进行空袭。这对于处在伊朗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油气运输“咽喉”霍尔木兹海峡带来巨大威胁,由此引发人们对“咽喉”要道中断的担忧。

  以伊突冲推高油价

  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最为复杂和激烈的对抗之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以色列与伊朗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伊朗在巴列维王朝统治下,与以色列同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双方展开广泛的军事、经济和情报合作。然而,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新成立的伊斯兰共和国采取强烈的反以色列和反美立场。自此,两国关系急转直下,伊朗开始支持敌视以色列的组织。伊朗的核计划是以色列与其对抗的核心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对伊朗核活动的担忧不断加剧,尤其是以色列认为伊朗的核计划对其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6月13日,受以色列对伊朗军事打击的影响,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暴涨逾10%,最高突破78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价格也一度涨超10%,最高突破77美元/桶。随着市场对局势的逐步消化,以及伊朗反应未及预期激烈,油价有所回落。6月16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和WTI原油期货价格分别报约73.83美元/桶和72.56美元/桶,跌幅分别约为0.54%和0.58%。全球市场对中东石油供应中断的担忧是推动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严重依赖远洋航线

  中国对海外油气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主要通过远洋航线进行进口。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就已变成石油净进口国,近20年来石油对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70%左右,近年来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逐年提高,进口比例已高达近50%。

  2024年,中国进口原油5.53亿吨,全球排名第1,进口金额2.31万亿元,占全年进口贸易总额的12.56%。从资源进口来源区域分布特征来看,中东地区合计占比51%,主要供应国包括沙特、伊拉克、阿曼、阿联酋和科威特。欧洲占比15%,主要来自俄罗斯,通过管道和海运运输。非洲合计占比12%,主要供应国为安哥拉、刚果和利比亚等。美洲合计占比11%,主要来自巴西、美国和委内瑞拉。

  从进口方式与战略考量,海运占进口总量的85%,主要依赖中东和非洲的原油。管道运输中俄、中亚、中缅管道覆盖15%的进口量。截至目前,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已实现多元化结构,但仍以中东和俄罗斯为主要资源来源区域。

  据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LNG进口总量7665万吨,同比增长8.1%。中国进口LNG前五国来源依次为澳大利亚、卡塔尔、俄罗斯、马来西亚、美国,合计占中国LNG进口总量的84.2%。中国LNG进口以中长协为主,占比超80%。

  中国油气资源进口主要运输航线,包括苏伊士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非洲好望角航线:北非—苏伊士运河/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西非—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其他航线:南太平洋航线(巴拿马运河/好望角—太平洋—中国)、北冰洋航线(北极航线/远东港口—太平洋—中国)等。

  以色列和伊朗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引发了人们对具有战略意义的霍尔木兹海峡LNG供应中断的担忧,霍尔木兹海峡是卡塔尔和阿联酋向中国出口LNG的关键通道。不仅如此,全球20% LNG依靠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其年通行LNG达8000万吨,相当于全球贸易总量的1/5。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自卡塔尔进口LNG1835万吨,占其进口总量7665万吨的24%。今年以来,卡塔尔超越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最大的LNG供应国。数据显示,1—4月进口量占中国LNG进口总量的33.4%。

  数据显示,迄今为止中国进口商已与卡塔尔签署了10份长期LNG供应合同,总计约2690万吨/年。其中7份合同(共1590万吨/年)处于正常交付之中。另外,中国还与阿联酋签署了五份LNG供应合同,总额约为310万吨/年,其中两份80万吨/年的合同已经在执行。

  破解“咽喉”制约

  当前,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局部冲突的风险持续存在,一旦战火再次燃起,中东地区将陷入更深的混乱;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的调解努力可能为局势降温,促使双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然而,考虑到两国间深厚的历史恩怨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平解决的前景仍然充满挑战。

  相关机构对油价后市的看法存在分歧。一些分析师认为,短期内油价可能继续受到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而波动,但中长期内OPEC+的增产计划和全球经济放缓可能抑制油价上涨空间。

  市场普遍担忧伊朗可能通过限制海峡通行或袭击周边石油基础设施作为对以色列的报复手段。尽管目前尚未对海峡的关键石油基建造成重大干扰,但地缘风险的升温已推高航运保险费用和航线成本,也必将推高全球油气价格走势。市场预测,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预计将推高国际LNG和原油价格,从而影响亚洲基准价格JKM。普氏能源预测 7 月份 JKM 价格为 12.758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极端情况下,若冲突升级导致霍尔木兹海峡关闭或石油供应中断,油价可能上涨至80美元/桶,甚至100美元/桶,全球LNG价格也将随之上涨。

  不仅如此,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受阻将影响全球能源供应链,增加企业成本和居民生活开支,可能引发多国经济增长放缓,为此对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构成重大威胁。

  中国油气进口海洋运输未来充满风险与挑战,需要强化破解“咽喉”制约的策略。中国应进一步加强进口油气资源运输多元化战略,包括加大陆地管道运输——建设中亚、中俄、中缅等油气管道,减少对海上航线的依赖。

  此外,要加强国际合作,包括与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共同维护航道安全,推动港口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提升海上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海军力量建设,提高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保障海上通道的畅通。与此同时,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作者系资深能源战略专家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