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美首个对华禁出口能源商品,为什么是它?
2025年08月09日 14:4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汪 鹏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通过限制乙烷出口,美国试图在资源博弈中获取谈判筹码,但实际上却有可能事与愿违。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深化,能源贸易正成为同科技、制造业并列的又一关键战场。作为一个与原油、天然气无法相提并论的小众能源商品,乙烷一下子站在了中美贸易战的最前沿,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对中国禁止出口的能源商品。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将对两国的能源及化工带来什么影响?值得探讨。

  乙烷贸易被叫停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和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在其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最快受到关税影响的一批产品。今年2月,中国已对美LNG加征15%关税,对原油加征10%关税。此后,随着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不断加码,中国亦祭出反制措施,相关关税不断走高。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石油数量显著下滑。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2月中国自美国进口LNG为6.57万吨,环比1月的19.42万吨减少66%。今年3月,中国自美国进口LNG为0,去年同期为41.25万吨。4月份据金联创船期数据,美国到货也为0。据欧洲调查公司Kpler的船舶追踪数据显示,截至5月中旬,中国对美国产LNG的进口量仍然为零。

  6月9日,美方高级官员在伦敦与中方对等官员举行第二轮经济会谈,寻求化解双方的贸易争端。能源行业密切关注LNG、石油、LPG等能源产品何时纳入关税豁免名单。

  但是在平静之下,中美能源贸易风波再起。美国已针对中美之间近年增长最为迅速的乙烷的贸易酝酿限制性贸易政策,并且快速升级,已基本叫停中美乙烷贸易。

  据路透社5月30日报道,据贸易消息人士和航运数据称,美国商务部要求美国出口商为出口至中国的乙烷申请许可证,获批后才能出口。华盛顿命令大批公司停止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向中国运送乙烷和丁烷,并吊销已经授予一些供应商的许可证,美国对华乙烷出口面临潜在中断。

  6月4日,美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海运出口码头运营商之一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对外称,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6月3日拒绝了其向中国出口3批共220万桶乙烷的申请。根据规定,企业有20天的时间提出任何意见或反驳,如果在第45天之前没有收到任何更新,则表示将正式拒绝。

  去年,Enterprise 主要出口码头每天装载约 213,000 桶乙烷,其中约 40% 运往中国。该公司表示,无法确定是否可以获得许可证。

  同一天,美国另一家主要从事乙烷出口的企业,即能源转移公司(Energy Transfer)对外透露,它收到了美国商务部的一封信,要求向中国出口乙烷需要许可证。

  据路透社6月6日报道,据贸易消息和船舶跟踪数据显示,在华盛顿要求美国出口商申请获得向中国运送乙烷的许可证后,超过6艘原定前往中国的美国乙烷船只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滞留。

  中国乙烷对美依赖高

  不同于原油、天然气,乙烷是一种小众能源商品,为最简单的含碳-碳单键的烃。工业生产的乙烷是从天然气分离出来的或者是炼油厂的副产品,在石油化工中它是生产乙烯的原材料,也被用做户外燃料和冷冻剂。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乙烷生产和出口国。2024年,在美国陆上页岩盆地天然气产量激增推动下,美国的乙烷产量为每天283万桶,几乎是2014年的三倍,乙烷的出口量则为49.2万桶/天。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美国目前是唯一的乙烷主要出口国,在截至2024年的十年中,出口量增长了13倍。从2019年开始,美国对中国的乙烷出口数量不断增加。2024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乙烷的数量为每天22.7万桶,占当年美国乙烷出口总量的46.13%,中国是美国乙烷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国。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中国乙烷进口量553万吨,几乎全部来自美国。2025年1-4月,中国进口乙烷数量达到181.56万吨,同比增长3.3%。当前中国进口乙烷总量占到美国生产总量的8%,总出口量的46%。

  在关税战和本次美国政府对华出口乙烷设限之前,美国能源信息署和行业机构均预计,2025年美国对中国乙烷出口量将达到29万桶/天。根据牛津能源研究所的数据,到2028年,中国的乙烯产能将从2024年的5500万吨增长到每年8000万吨左右,占全球新增产能的50%。

  对中美影响几何

  美国政府对华乙烷出口的设限,对中美双方能源产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其对美国乙烷行业的冲击更是立竿见影。作为美国和世界乙烷价格标杆的得克萨斯蒙特贝尔维尤乙烷价格,7天就跌去了10.4%,创下2024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每加仑只剩18.75美分。

  路透社分析指出,中国仍然是唯一能够大规模吸收不断增长的美国乙烷出口的国家。美国油气生产商需要中国来购买国内市场无法消化的供应,BIS此举将迫使油气生产商寻找替代买家,增加了他们的成本。

  美国生产商无法轻易将这些乙烷转卖给其他国家,美国的乙烷出口可能会短期停滞。预计美国乙烷出口的其他市场将开放,包括印度和泰国,但这种转变不会很快发生。

  同时,停止向中国出口乙烷可能会在美国产生严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国内库存增加,迫使生产商减少页岩盆地的乙烷加工。这反过来可能会影响石油和天然气钻探作业的盈利能力。这可能导致天然气中乙烷含量过量,从而增加液化天然气生产商的成本。

  对中国来说,美国是中国唯一长距离乙烷来源。新的许可证要求威胁到中国庞大的石化投资,可能导致原料短缺和工厂生存能力下降。失去美国乙烷原料肯定会侵蚀石化制造商的利润率,因为他们需要更多地依赖价格更高的石脑油原料,或者从较小的出口商那里采购乙烷。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等机构的数据,2024年有5家企业进口乙烷:卫星化学、万华化学、新浦化学、宁波华泰盛富和三江化工,5家企业进口乙烷均用于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这些装置可以应用其他类似原料。如果美国出口商无法快速获得许可证,他们将需要寻找新的供应源或转向石脑油等其他更昂贵的石化原料,成本将上升。

  中国目前对美国乙烷的依赖度确实较高,但面对着近来美国在贸易上的步步紧逼,中国早已布局应对措施。

  中国在与中东国家接洽,探索多元化进口渠道。在国产替代上,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盐亭天然气处理厂正准备投产,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乙烷,虽然现在产量有限,但也是迈向国产替代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此外,中国手里还有“秘密武器”:用煤炭制烯烃,乙烯加丙烯的总收率超80%;生物质路线、废塑料化学回收路线等新技术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

  通过限制乙烷出口,美国试图在资源博弈中获取谈判筹码,但实际上却可能带来一场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让该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付出高昂的代价。

  作者单位为环球零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赵 玥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