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人物】卢振永:飞身救火的技术极客
2025年08月08日 18:1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蒋万全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北京管道易县作业区员工卢振永用行动诠释“管网铁军”和“燕赵劲旅”的忠诚与担当。

 

  4月22日傍晚,河北省易县北环路沉浸在一片春日暮色中。微风轻拂,带着槐花淡淡的甜香。街面上五颜六色的灯光,与奔驰的车辆声交织成一幅温馨的生活画卷。

  在小天才幼儿园隔壁,爱玛电动车专卖店的老板郭师傅正在店门口安装刚到货的新车。谁也没有想到,这份宁静即将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打破。

  工程师秒变救火先锋

  19点50分,“嘭”的一声巨响,紧接着一阵刺耳的轮胎摩擦声,一辆满载沙石的大货车突然急刹,停在了小天才幼儿园门口。货车底部窜出火苗,空气中开始弥漫橡胶焦糊味。从驾驶室跳下来的车主着急地围着起火的车厢团团转。

  幼儿园近在咫尺,路边的商铺和停放的车辆连成一片,火灾现场岌岌可危。看到这一幕的路人,有的连忙后退,有的赶紧驾车绕过去……

  突然,一辆白色越野车调转车头停在了着火车辆的后方30米处。一道身影跳下车,迅速打开后备厢,抓起车上配备的灭火器,毫不犹豫地冲向着火车辆。他就是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河北分公司易县作业区员工卢振永。

  身为一名在管道一线摸爬滚打十多年的电气通讯工程师,他对火灾的凶险有着深刻的认识,深知哪怕一秒的延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赶紧拨打119!”他一边高声呼喊,一边熟练地拔掉灭火器的保险销,对准火苗根部喷射。这时,其他群众也加入到了灭火行动中。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火势得到了控制。

  当听到越来越近的消防车鸣笛声,卢振永长舒了一口气,默默转身回到了自己的车里。他没有想到,在陕京管道涞源站忙碌一天后,在返程途中遇到了这一突发情况。

  街对面,恒惠健康体检中心的郭大夫目睹了这起火情。她回忆道:“当时司机都慌了。幸亏有个橙色身影在帮着他灭火。否则火势扩大,把油箱烧到就危险了。”

  艾玛电动车专卖店老板郭师傅的爱人回忆说:“当时,我先是听到一声巨响,应该是刹车鼓抱死,然后轮胎就起火了。随后,一辆车停在我们店门口,那个穿着橙色衣服的年轻人,从自己车上拿下来灭火器就冲过去灭火了。看着那身工作服,我们还以为是消防队员哩。”

  在这个危急时刻,卢振永用实际行动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青年党员本色,镌刻在了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战场上。

  破解难题的智慧锦囊

  “振永,你是好样的!”易县作业区党支部书记陈建兴听说这事后,对卢振永竖起了大拇指。

  卢振永只是憨厚地笑了笑。“那个时候根本没想别的,就是本能反应吧。”他说得轻描淡写。卢振永的同事们对他的英勇行为也不意外。因为在历年来的工作中,干什么他都是冲在最前面、干在最难处。

  卢振永的职业生涯始于2012年7月。表现优异的他在渤海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时就成为了一名党员。毕业后,他入职北京管道公司,在永清分输站一干就是5年。5年间,他从一名青涩的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积累了丰富的管道运行和维护经验。

  谈起卢振永,易县作业区主任祖占久说:“我是他的第一任站长,是看着振永成长起来的。他工作踏实,对待工作特别认真,有股钻劲。”

  2019年,卢振永在巡检中发现红泉阀室蓄电池组接线排裸露,存在极大的触电风险。“这要是出事,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他开动脑筋,设计了一个绝缘防护罩,仅花费不到1000元,就给6米长的母排穿上了绝缘盔甲,彻底消除了触电风险,项目也斩获 “五新五小”创新成果奖。

  2021年,正定分输站阴极保护系统需手动进行主/备机切换。手动切换既不能保证及时性,又占用作业区车辆、人力资源,他便开始琢磨如何实现自动切换。

  最终,通过增加电源模块,他捣鼓出了自动切换功能,不仅把过去需要属地人员每周一次的手动切换变成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切换,而且降低了故障风险。“现在,系统能自己交接班,省下的时间我们可以干一些其他专业工作了。”同事赵金刚道。

  正是凭借这种火眼金睛般的洞察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卢振永屡次在设备隐患排查中建立奇功。

  2022年二站阀室功能测试期间,干线截断阀接收关阀指令后竟纹丝不动。这场突如其来的设备罢工让现场人员捏了把冷汗。卢振永带领技术团队抽丝剥茧,最终锁定故障元凶——失灵的关阀命令继电器。随着新继电器安装到位,这个威胁管道安全的“定时炸弹”被成功拆除。

  2024年,向阳五村站上演了一场更艰难的“设备谜案”——备用CPU频繁报错却查无实据。卢振永团队展开拉网式排查,历经数十次现场测试,终于揭开谜底:通信模块与背板导轨间若即若离地接触,在震动干扰下酿成通信故障。更换关键模块后,设备重获稳定“心跳”。

  同年4月21日,在陕京三线涿州段特级动火作业中,卢振永再展神通。当放空作业触发异常关阀报警时,他通过工艺流程图抽丝剥茧,发现气动执行机构存在设计缺陷——放空管路气体倒灌形成背压,竟能“四两拨千斤”推动活塞误动作。创新采用氮气模拟实验验证猜想后,技术团队对气缸泄放管路实施精准改造,彻底堵住了这个隐蔽的安全漏洞。

  最绝的是卢振永制作的宿舍报警神器。值班员夜间听不到PCS警报,他采用无线发射器,把报警声精准“快递”到值班员床头。“半夜滴滴声一响,我跳起来就冲现场,比闹钟管用多了!”工程师梁旭亮笑称这是“卢氏报警铃”。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破解难题到消除安全隐患,卢振永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新时代管网人的责任担当。在守护能源动脉的战线上,他始终以万无一失的执着,守护着万家灯火。

  冲锋在前的党员本色

  卢振永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体现在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出生在河北省任丘市南小征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从小,父母就教育他朴实无华、乐于助人、少说多做。这些朴素的家风,深深地烙印在卢振永的心中,成为他为人处世的原则。

  在工作中,卢振永始终保持着乐于助人的品质。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同事解决技术难题,耐心细致地讲解操作规程,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

  “卢工就像我们的老大哥一样,总是关心我们,帮助我们。”倪鹏飞感激地说,“我刚来作业区时,什么都不懂,是卢工手把手地教我,让我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

  2022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来袭,易县作业区驻场受限,日常工作受到影响。在家休假的卢振永得知情况后,自驾200余公里火速赶回岗位,后备厢塞满泡面、咸菜,在铁岭阀室看护房内安营扎寨。

  在这10天中,他靠电锅煮泡面果腹,白天巡检站场阀室,晚上躺在行军床上还在复盘当天有没有哪些遗漏的事。“设备不停,保供就是使命!”他单枪匹马搞定RTU触摸屏故障、调节阀异常,被同事们封为“孤‘永’者”。

  2023年7月31日,在那场140年未遇的特大暴雨灾害面前,河北易县遭遇特大洪水。易县分输站秒变水城,水深50厘米,机柜间危在旦夕。

  “沙袋!堵门!”卢振永赤脚蹚进齐腰深的洪水中,带着保安垒起沙墙,浑身湿透了仍然坚守,直到把洪水水位抵堵在80厘米、机柜间完好无损为止。

  “当时情况非常危急,一旦洪水进到机柜间,漏电风险不说,光是设备被水泡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就打水漂了,损失就太大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卢振永依然心有余悸,“但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冲在前面。保障安全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

  2023年8月3日,当洪水退去,他和同事又投入到涿州段受灾站场的恢复工作中。由于道路不通,他们扛着工具箱,徒步4公里,在42℃高温的橇装小屋里鏖战12天,让因水淹而瘫痪的莲池站起死回生。“那几天,我们身上的汗流得像暴雨一样猛!”搭档赵凤龙苦笑道。

  “洪水过后,首要任务就是恢复供气,保证沿线企业和居民的供气需求,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卢振永说道。

  他和经历“7·31”的无数管网人一样,用信念扛起责任,更用血肉之躯诠释了新时代国家管网人的使命担当。

  对于此次火灾现场的勇往直前,面对这位有两个孩子的年轻爸爸,笔者问他:“你当时没有想到过害怕吗?”他憨厚地笑了笑,这样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这也是我身为天然气管道生产运行职业人平时训练有素的一种条件反射。作为一个国家管网员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的职责;作为一名党员,不怕牺牲、冲锋在前更是我入党时的誓言。”

  卢振永,这位朴实无华的国家管网人,用行动诠释着“管网铁军”和“燕赵劲旅”的忠诚与担当,守护着沿线万家灯火的温暖与安宁,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