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一线
【一线】小故事
2025年08月08日 18:06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构建区域党员集中教育体系

图文/周国庆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临盘采油厂党委以“片长”角色领航,聚焦“五年160学时”目标,以党员集中教育分中心为阵地,在临盘区域首创“理论铸魂+云端强基+红色淬炼+实践砺剑”四维教育体系,通过数字赋能、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三大抓手,实现党员教育覆盖率、参与度、转化率全面突破,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采油厂党委依托党员集中教育中心覆盖临盘区域4个基层党委、6个基层党总支、35个党支部的2150名党员,构建“暖心共融”“传承共建”“发展共商”三大平台,推动区域党建深度融合。他们组织区域党员走进齐河三大精神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实现思想淬炼与实践锻炼的深度融合。创新构建区域党员集中教育体系,为国有企业党建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作者单位:临盘采油厂

 

  高纯氢月销量创新高

文/黄 瑾

  今年以来,中国石化川维化工紧抓重庆市“西部氢谷”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发展机遇,做好氢气产销工作,5月氢气产品销量超50吨,创氢能生产装置投产以来月度新高,重庆地区市场占有率超80%。

  川维化工是“成渝氢走廊”重庆片区的主要源头生产企业,采用中国石化自主成套技术,利用天然气副产氢气,纯度高达99.999%,远超氢燃料电池车用氢气国家标准。高纯氢通过重庆石油加氢母站,以管输和管束车方式运输到主要加氢站点,实现了资源、技术和产销自主可控。

  川维化工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氢能生产装置与重庆石油加氢母站项目,于2023年12月联合投运,投入商业化运营,两者共同组成中国石化西南供氢中心。其中,氢能生产装置满负荷运行每天可供应高纯氢6.4吨,满足260辆氢燃料物流重卡或20座加氢站用氢需求,降碳减排成效显著。

  作者单位:川维化工

 

  LNG保税仓库获批设立

文/刘晶晶 王卓然

  5月22日,国内最大单体LNG保税仓库在山东青岛董家口经济区获批设立,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双泊位”码头的LNG保税储运终端,对进一步增强天然气资源全球配置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LNG保税仓库是由海关部门特殊监管的LNG“国际中转站”,仓库内的LNG资源可以返装上船转口销售到其他国家,也可报关进口并缴纳关税和增值税后在国内流通。LNG资源可自由选择出口、转口或内销等经营方式,实现“全球买、灵活卖”的国际化贸易策略。

  青岛LNG保税仓库容积为27万立方米,可同时开展LNG保税转口、燃料加注和LNG船舶气试冷舱技术服务等多元化服务。正式投用后,依托青岛董家口天然深水大港优势,青岛LNG接收站将进一步丰富经营模式,吸引更多国际船舶靠港加注,为青岛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为华北地区国际能源贸易创造增量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

 

  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大件首吊

文/郑伟鹏 张安可 焦圣博 金奕彤

  日前,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首件核心设备——300万吨/年RTC(重油高效催化裂解)装置核心设备再生器烧焦罐段顺利完成吊装,标志着项目进入重大设备安装阶段。截至目前,该项目112个主项中已有70个开工,13套工艺装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RTC装置由工程建设公司、四建公司联合承建,核心设备再生器总重约2000吨,分为5段实施吊装,首段烧焦罐段重约260吨,由起运公司采用750吨级履带起重机精准完成作业。为确保吊装顺利进行,茂名石化项目管理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研讨,在系统内首次提出和应用“吊装包”方案,对方案、机械报验表、吊耳检查确认表等吊装作业相关资料实施全链条统筹管理。吊装过程中,相关单位紧密配合,严格落实责任分工,确保吊装作业安全进行。

  作者单位:茂名石化

 

  充电运营创佳绩

文/张春燕

  今年4月,海南销售以单月充电量全省第三的佳绩,成功跻身海南省充电运营头部企业行列,市场份额提升至8%,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今年年初以来,海南销售在充电业务领域实施“网络布局+运营提升”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以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契机,加速织密充换电网络,在营71座充电站已覆盖全省核心交通枢纽;另一方面,依托“油气非电”一体化营销体系,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海南省充换电一张网服务平台月报”数据显示,在全省4706座充电站中,海南销售所属6座充电站成功入围充电次数TOP10榜单。目前,该公司正持续加密重点区域充电网络布局,同步加强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为海南自贸港绿色出行生态建设贡献更多中国石油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

 

  新型压裂技术助效益建产

文/王珊珊

  今年年初以来,吉林油田依托集约化大平台整体压裂技术,形成“提产能、提采收率、降低投资、降低运行成本”建井模式。截至5月27日,该油田完成10个平台90口井的压裂工作,压后平均日产2.5吨,较设计提产39%,为低渗油田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集约化大平台整体压裂技术是吉林油田现阶段常规油产能建设主体技术。进入常规整体压裂阶段后,吉林油田以大平台部署为依托,通过平面小层精细化认识、针对性设计以及工厂化井间同步干扰施工,使多裂缝与井网、砂体相匹配,提高了储层改造效果。在集约化整体压裂阶段,吉林油田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对资源品质较差的储层实施技术升级,把缝网压裂升级为三段式压裂、两口井干扰压裂升级为整个平面小层干扰,简化了液剂体系配方,优化了工具工艺,形成了全藏驱替改造效果、效益最大化的储层改造理念,助力产能建设效益建产。

  作者单位:吉林油田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