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油测井天津分公司在探测领域创新工作思路,发展新质生产力。
不同的工艺技术发展思路引领着不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特色。党的二十大以来,中油测井天津分公司通过系统整合应用创新成果,有效提升了传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广度和精细度,拓宽了新兴能源产业的维度和梯度,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经过4年多的努力,“新质”的种子已经破土而生。应用新质、服务新质,成为天津分公司干部员工探索和服务未来能源发展的行动自觉。
远程测井:足不出户有力支撑
4月14日,操作工程师边伟斌接到智能生产指挥系统(EISC)派发的任务,对大港油田港西某井开展测井采集作业。与传统作业方式不同,他没有去现场,而是走进驻地远程测井工作室,足不出户便完成了现场刻度校验、资料采集等一系列操作。
远程测井系统规模应用后,在低风险井的现场施工中,测井操作工程师不再需要跟队上井。这套系统让操作工程师节约了道路交通、住宿等无效时间,有效缓解了生产高峰期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可实现“一人多井”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益效率。解释评价人员、仪器维修工程师也可通过这套系统进行远程技术支持,实时解决现场问题。
为实现远程测井目标,工程技术团队借鉴网络通讯公司先进经验,将基地—车载组网模式相结合,综合调试远程设备采集控制、远程资料提交验收、远程工艺技术支持等应用场景,建立基地远程测井信息大厅,让1名远程测井工程师可以最大支撑2至3口井的测井作业。以C1269作业队为例。使用远程测井系统开展施工后,该队平均上井人数从8人下降至6人,在保障资料优质品率大于95%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
通过EISC系统,天津分公司逐步实现基层班组安全生产全过程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电缆运行监测等10个方面的电子化管理。各岗位员工可实现在无网络或网络环境差的情况下离线数据上传,避免了事后补录的情况,为工程项目调度、任务考核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天津分公司通过升级网络化、程控化测井硬件装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逐步建立起“作业井场—数据中心—远程测井平台”信息化工作环境,建立起操作工程师和技术专家资源集中共享机制,探索实现了现场少人作业的测井生产新模式。
方法创新:寻找沉睡油藏
老油田开发需要新思路。“老区稳产是老油田普遍面临的问题。长期的注水开发,导致地层内油水分布发生改变。认识和寻找增产方法,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过程。”天津分公司解释评价工程师、青年博士屈翠侠表示。
技术人员尝试探索重新认识地下规律的方法,充分利用区域广泛存在的高精度测井资料,结合核磁共振、岩石扫描等特种技术,构建新方法新模型,对区域岩性和物性实施整体分析,分断块开展油气甜点评价,对各类差异变化重点分析。
解释评价人员结合低渗透率、低对比度储层含油性评价方面的难题,在开展区域特征分析和小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深化岩心实验分析结果,与测井资料、区域油藏背景和构造背景相结合,充分利用核磁共振、元素俘获等新特测井技术,有效开展储层参数精细计算和流体性质识别,及时提出试油和压裂方案,在小断块中不断取得新发现。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大港油区评价研究室完成了1000余口井的再次分析,精细对比了5万多个单砂体,逐渐摸清了地下原本紊乱的渗流规律,发现了剩余油气流通道的秘密。
在取得初步成果后,解释评价人员致力于将新思路转换为可推广、能复制的技术方法,建立了基于测井资料的优势渗流通道评价技术,分类、分区域识别井下油气水渗流通道,建议对无效循环的通道实施封堵,让注水井中的能量向着富油区实施能量加压。此外,他们在剩余储量描述和措施挖潜上做足文章,实现了关停井复产、滚动扩边、整体治水整体联动。最终,在大港油田港东油区多组油藏开发出剩余油藏,实现采收率提升,部分测试目标区年产油实现翻番。
光纤应用:全生命周期检测
2024年以来,天津分公司先后在渤海北部、冀东油田、大港油田、雄安新区地热能开发项目等多个领域,完成了常规、半永置光纤的布设和相关测井检测,完成了全井筒全生命周期检测的前期准备。
“光纤是信号传递的载体,也是传感系统中的敏感单元,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温度精度高、振动灵敏度高、耐高温、抗电磁干扰等优点。”从事多年现场作业的测井技术专家魏献华表示。
但是,天津分公司推广应用光纤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人工岛的施工中,就曾出现信号衰减和噪声过大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作业队结合该井井深相对较浅的特点,对短缆光纤实施了数学因子重新计算,并对激光发射功率、信号接收增益进行了系统调整,保障了光纤信号的高能高质量。
在渤海北部海域施工中,为确保新工艺的安全高智能,天津分公司充分利用一体化合力,整合工艺技术、仪器设备和人力资源,联合同属中油测井的华北分公司、地质研究院联合成立团队,针对筛管完井生产模式、多段制井身结构、水平井注入方式制定相应措施,对不同地层、不同井段的温度与声波的变化进行连续测量,提高了海上油气田开采动态监测能力。
在未来一个阶段内,布设于各个井筒的光纤将持续提供稳定的信号通路。利用光纤传感器和读取仪器,持续采集和传输来自井筒内的各类信息,为智慧油气田和智慧地热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但并不神秘。天津分公司在服务油气开发的同时,将核磁共振、声电成像等先进技术能力应用于煤层气建设、地热能源开发、压缩空气储能、矿产勘查等领域,实现了以“新质”探资源,以“新质”谋发展。
责任编辑:陆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