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大庆炼化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4月15日,在大庆炼化,随着叉车往来穿梭,一袋袋印有“昆仑牌”字样的肥料级硫酸铵产品正在装车运往下游化肥厂商。细粉状的产品将在那里被加工成颗粒状的化肥,便于大疆植保无人机的播撒作业。
“你想不到吧,这白色颗粒在未加工前是我们聚丙烯酰胺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大庆炼化化工一部工艺工程师孙海勇对记者说。通过技术攻关,废气变成了东北三省家喻户晓的化肥“硬通货”。这只是大庆炼化探寻绿色转型多元路径的一个缩影。
大庆炼化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精品特色炼化企业”目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紧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手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企业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战略:构建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在全球聚焦“双碳”目标的时代浪潮下,发展绿色经济、构筑循环经济体系已然跃升为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作为集炼油、化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油石化企业,大庆炼化将环保产业定位为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关键之举,通过完善“双碳三新”工作体系,在绿色产业赛道上展开系统性探索。
最具标志性的突破,是依托自主研发的前沿生物质天然气转化技术,成功生产出我国首吨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甲醇,大庆炼化也因此获得了我国首张发酵工艺ISCC证书,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在农业废弃物与高端化工产品之间搭建起了一座稳固且高效的价值转化桥梁。
黑龙江作为我国产粮第一大省,秸秆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令农民头疼的难题:就地焚烧因为会影响环境而遭到严格管控;离田不及时又会影响新一年的播种;用来烧火做饭,对于数量庞大的秸秆存量来说,消耗能力极为有限。尽管一些企业在利用秸秆生产畜禽饲料、沼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如何进一步推进秸秆精深加工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新问题。
大庆炼化积极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全力打造“农业废污—绿色化工—清洁能源”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让农业副产物转化为绿色化工原料。
“由玉米秸秆和禽畜粪污经厌氧发酵、净化提纯产生的生物质天然气,在我们公司经过两级减压等工序操作后便进入内部的输气管网。”据大庆炼化甲醇分公司经理赵忠尧介绍,按照设计年产量估算,每年大约可消耗秸秆4万吨。
从让农民发愁的“田间烦恼”到化工领域备受青睐的“新宠”,让农业副产物转化为绿色化工原料这一转变意义深远。它不仅为传统炼化企业转型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创新范本,更淋漓尽致地彰显了绿色战略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等方面所蕴含的多重价值。
绿色生产:升级技术产品含绿量
以创新赋能绿色生产,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答题,更是构建核心竞争力、打造绿色炼化的关键变量。大庆炼化将自立自强的创新基因融入生产全链条,通过激活全员创新动能、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增绿降碳”中开辟出转型路径。
在大庆炼化化工一部二套硫铵装置区,一场关于“废气资源化”的创新实践正在重塑传统化工生产逻辑。
孙海勇介绍说,这些白色颗粒状的聚丙烯酰胺产品遇水后具有很强的粘弹性,注入油井内可有效改善油水流度比,提高原油采收率。
早在1995年,大庆炼化就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聚丙烯酰胺生产装置和工艺技术,以满足油田三次采油需要。经过30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拥有三套聚丙烯酰胺生产装置、18条产品生产线,为大庆油田稳产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聚丙烯酰胺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含氨废气的排放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大庆炼化配套建设氨吸收系统,使用稀硫酸作为吸收液对尾气中的含氨废气进行两级吸收,每年可产生25%浓度的硫酸铵溶液近6.7万吨。同时,公司建设二套硫铵加工装置,每年可生产肥料级硫酸铵产品1.5万吨,达到了综合治理、变废为宝的目的。
“肥料级硫酸铵是我们公司的特色产品之一,凭借可靠的质量和良好的肥效,产品遍布黑龙江省的各个市县。”孙海勇说。
持续创新优化工艺运行与设备结构,进一步提升环保装置效能,大庆炼化在为农民朋友提供更高品质产品的同时积极探寻增产降耗的新路径。
硫铵装置区高级主管李家良表示:“我们以二效循环系统部分管线为实验对象,选用更高等级的双相钢材质观察运行情况,在连续平稳运行13个月后,利用检修契机进行易腐蚀部位材质更换,彻底解决了加工腐蚀问题。相较于相同产能、采用单效蒸发技术的硫铵装置,每年能够减少蒸汽用量近16100吨,成功实现了装置低能耗运行、绿色高质量生产。”
绿色行动:打造行业绿色新标杆
大庆炼化始终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投身绿色企业、无废企业、无异味工厂的创建工作。
公司精心制定并实施9项创建措施,全力攻坚“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累计制定了78 项攻坚举措,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2025年以来,大庆炼化结合业务结构特点和碳排放结构,从节能提效、清洁替代、提高电气化率等8个方面提出15项绿色低碳转型具体举措。目前,公司正在协调推进绿电应用,为进一步规划“风光氢多能互补”项目建设,支撑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强化源头控制是大庆炼化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立足水体质量改善这一核心目标,持续加大废水治理投入力度,实现工业污水100%回用,外排污水稳定达到行业严苛标准要求。为契合水体综合整治的高标准,营造大庆质优景美的水体生态环境,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历史上曾接纳工业污水的大明湖开展专项生态恢复治理,借助先进的电化学水土共治技术,成功将水质提升至地表V类水质标准。
在推进环保隐患治理进程中,大庆炼化同样不遗余力,投入高达8835万元治理资金,圆满完成废水提标改造、在线监测系统升级等12项环保治理项目;持续稳步推进大明湖生态恢复项目,并同步开展储罐等VOCs治理、固废减量等13项环保治理项目。通过一系列全方位、深层次的举措,公司不断筑牢环保根基,向着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责任编辑:郑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