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销售
【党建引领】这个驻村书记很靠谱
2025年07月24日 23:21   来源于:加油站服务指南 2025-05期   作者:马志萍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田社英,2021年5月31日被中国石化贵州铜仁石油选派至印江县刀坝镇(刀坝村)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任第一书记。该安置点是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分公司乡村振兴定点帮扶点,有67户298人,来自刀坝镇28个村的贫困户。

        安置点的居民不仅有特困户,还有难缠的钉子户。田社英初来乍到并不被接纳。“一个镀金的能帮我们做啥。”有人说。工作开展艰难,田社英几度委屈落泪,但从未想过放弃。她选择各个突破,用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 以身作则,改善民风民俗

        田社英刚到安置点时,高空抛物、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吵架斗嘴、往下水管道倾倒异物等不文明行为十分严重。由于安置点居民和周边住户长期以来乱扔垃圾,安置点居民楼后各类垃圾已经堆积如山,发出阵阵恶臭,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安置点住户王英诉苦:“垃圾堆距离居民楼不到30米,正对着我家客厅,臭气熏得我窗户都不敢开,家里蚊虫、苍蝇也格外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田社英找到了相关政府部门,对居民楼后的垃圾进行了处理,增设了垃圾投放点,对安置点居民和周边住户进行入户宣传,严禁乱扔垃圾,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监管。

        田社英召集安置点全员开会,通过观看宣传教育片、发放宣传单、创办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横幅等方式,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性。她带头践行,每次上门走访主动将住户家里的垃圾带下楼扔进垃圾桶,与大家一起清理楼道堆积的物品;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请了专项资金,对安置点的化粪池和下水管道进行了疏通和更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大家的下水管道堵塞的难题。

        如今,安置点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摒弃了过去的陋习,逐步形成了讲文明有礼貌、争做新市民的良好风气。

  • 真心开导,做困难户的知心人

        要为群众解决问题,就得先了解大家的困难。田社英挨家上门走访,与大家聊家常,并在公司的支持下准备了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为有需要的困难家庭送去。渐渐地,大家开始接纳她,愿意和她聊天,诉说家里的困难。她将每户的家庭状况和实际困难梳理成表,并列出解决措施,逐一解决。

        易成一家是田社英的重点帮扶对象。两个女儿年幼,妻子患有残疾,家里的唯一劳动力易成在查出脑瘤后,开始自暴自弃,变得好吃懒做,每天抽烟喝酒不顾家,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妻子被逼多次离家出走。

        “易大哥,你一定要振作起来,要向前看。女儿这么聪明懂事,如果你妻子过不下去离家出走,孩子就没有妈了,这个家就散了。有病我们就治,日子还得继续……”田社英连续几个月上门开导易成,并为他争取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在田社英的开导和帮助下,易成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变得乐观积极,不仅戒掉了不良习性,还打了三份工努力挣钱养家,身体也日渐恢复。现在一家人过得和睦红火,易成一家都把田社英当大恩人。

  • 因人施策,解决群众就业难

        安置点的居民劳动力普遍较低,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现住人口老弱妇孺较多,加上受“懒、等、靠”思想的影响,就业成了一大难题。

        田社英对安置点居民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摸排,将有工作意愿和无工作意愿的居民分类制订帮扶措施。

        对有工作意愿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居民,田社英多方协调,为他们争取工作机会。她先后向当地社保所和移民局申请了19个工业性岗位,并与安置点内的藤椅厂、电子厂达成了用工合作关系。目前,安置点有20多人在电子厂、藤椅厂就业,残疾人行动不便也可以将产品带回自己家中做,以增加收入。

        对于具备劳动力却没有工作意愿的居民,田社英一方面上门走访对他们进行思想工作,另一方面为他们寻求合适的工作机会,引导他们走上就业正轨。

        冯成海是安置点典型的“懒汉”。50岁出头的他,身体强健,有的是力气,但就是不愿意出去上班。田社英多次上门劝导。“人只要不懒就不会穷。只要你愿意做,我给你找活路……”“做了也拿不到钱,还不如不做。你要是能把我的工资要回来,我就听你的出去做事。”原来冯成海一年多前在工地上干活,老板拖欠工资,一分钱没拿到。从此他就破罐子破摔,不再出去上班。田社英二话没说,带上家属就赶往工地,经过多番沟通,最终为冯成海要回了拖欠的工资。此后,冯成海对田社英是打心眼里佩服。

        “田书记,你昨天介绍我去庙坪村搬卸化肥,我2小时就挣了300元。你说得对,人只要不懒就不会穷。”现在冯成海成从“懒汉”变成了“劳模”,搬卸、犁地、施肥、育苗、打包、采摘……每天他早出晚归,见活就干。

        为给安置点群众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田社英把周边的药材种植基地、猕猴桃基地、蔬菜种植基地、茶园、工厂等挨个拜访。如今,周边的基地、工厂需要用人会优先选用安置点的居民,春季育苗、夏季施肥、秋季采摘、冬季打包,现在安置点的居民一年四季有活干。经过田社英长期以来的努力,目前安置点有劳动力的家庭已全部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安置点67户298人全部有稳定的收入,收入稳定了,人心也齐了。

        “田书记靠谱,有事找她准没错。”提到田社英大家不由得竖起大拇指。4年来,她在基层真蹲实驻、真帮实扶,对安置点情况了如指掌,从不在领导面前叫苦抱怨,对家人报喜不报忧,对群众有求必应,是大家信赖的“靠谱”书记。大家都表示不想田书记走,她是安置点的家人也是恩人。

责任编辑:齐铁健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