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销售
【专栏】亲和式管理不能没有边界
2025年07月24日 22:11   来源于:加油站服务指南 2025-05期   作者:李 熹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随着Z世代员工(1995—2009年出生)的不断入职,许多领导者选择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朋友般的角色与团队成员进行互动。这样的领导方式被誉为“亲和式管理”。但现实中,这种看似温暖且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潜藏着许多不易察觉的潜在风险。

        最近,笔者作为某公司的合作伙伴,有机会以第三人称视角目睹了这种管理方式的两面性。

        在合作项目接近尾声时,该公司的老板为了让团队成员在工作之余享受一段休闲时光,精心组织了一次团队游。老板不仅亲自参与,而且承担了所有费用。更贴心的是,老板体谅大家旅途疲劳,不计较行程占用对工作日的影响,专门安排了日期宽裕的返程航班,让员工能够安心享受旅行。

        老板的初心是处处为员工着想,既让员工受益,又能拉近同事关系、促进团队氛围。然而,事与愿违。员工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尊重与敬意。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小细节时,员工的反应令人生疑。

        这样的结果暴露出一种潜在的管理悖论:当领导极力展现亲和力时,是否反而导致员工在这种“亲和关系”中迷失界限?当领导希望通过平等、非权威化的方式获得团队认同时,是否就丧失了应有的尊重和秩序?这正是“亲和式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陷阱。

        亲和力本应促进团队的凝聚力。但当领导与员工的关系过于平等、不够严肃时,可能会带来责任与义务的模糊。领导的亲和力让员工感到自己并不需要负担更多责任,反而更加随性,甚至产生应得的特权意识。

        在这次旅游中,一些年轻员工不经意地表现出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对活动的“集体性”定位表现出消极反应。

        这其实是责任与义务失衡的体现。当领导者放下权威采取亲和式管理时,员工可能将其误解为“软弱”或“松散”,从而忽视了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最终,这种失衡不仅未能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反而让活动偏离了初心,未能培养出“利出一孔”的团结精神。

        亲和力本身没有问题。领导者的亲和力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更不意味着一味讨好员工。领导者在展现亲和力时,必须意识到自己与团队之间的职责界限。无论管理者如何放下权威,都不意味着自己能够丧失应有的指引和决策权。反之,员工应当意识到,亲和力的管理并不代表他们可以轻视集体安排和目标共识。

        如何正确应用亲和式管理,不陷入盲目跟风的陷阱呢?答案并非简单的“更多亲和”。而是领导者需要具备更多的智慧,有能力正确地平衡亲和力与管理的边界。

        亲和式管理的本质并不是放弃原则,而是在平等、尊重与责任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过度亲和可能导致对秩序与责任的忽视,过于强调权威又会削弱团队的沟通与合作。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分寸,建立在信任和尊重基础上的健康关系,让亲和力成为团队发展的推动力而非障碍。

        虽然亲和式管理看似符合人性,但运用稍有不当便可能滋长人性中得寸进尺之欲,放纵人性中恃宠而骄之妄。人性深处的社会交换倾向,常使这种转型陷入“双输困境”:当管理者卸下权威盔甲时,员工却未同步戴上责任铠甲。

        因此,在领导者没有充分思考清楚之前,或者没有确信自己能够自如收放的能力前,不应轻易尝试这种方式,否则可能陷入无法承受的困境。

责任编辑:曲绍楠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