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4月2日,美国对华加征34%关税的政令如同一枚深水炸弹,在太平洋两岸激荡出惊涛骇浪。之后的几天内,这个数字迅速上涨到50%、104%、245%……在4月底召开的全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鄢东指出,当前我国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强度阶段。
得出高强度阶段结论的判断,是因为当下全球贸易争端已经从单纯的商品关税战演变为一场复杂的系统性经济博弈。能源行业首当其冲。
当白宫的关税清单穿透太平洋的季风,落在中国沿海的炼油厂与内陆的加油站时,人们突然发现:这场始于芯片与大豆的贸易博弈早就凸显在加油站油枪跳动的数字里。
这场博弈拖累全球经济加速下滑,导致能源消费乏力,引发的连锁反应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与力度,深度重构全球能源供需版图。
国际原油市场正经历着2020年疫情以来最剧烈的震荡: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跌破70美元/桶,盘中更探至68.33美元/桶的三年低点;WTI原油价格在4月7日跌破60美元/桶,创下2021年4月以来新低。这种波动不仅是数字的骤降,而且是全球原油供应链撕扯成碎片的见证。
需求端也是如此。IEA将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预期大幅下调30万桶/日至73万桶/日,创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更严峻的是,2026年,需求增幅预计进一步收窄至69万桶/日,标志着全球原油消费正式进入“超低速增长时代”。
地缘博弈的蝴蝶效应开始放大。欧佩克宣布4月起取消220万桶/日的减产计划。但这一决策如同在钢丝上行走——若油价跌破50美元/桶,沙特等国将被迫重启减产;而俄罗斯与委内瑞拉的原油出口正遭受美国“二级关税”的精准打击。
轻烃贸易遭遇生死时速。因为中国的反制,美国对华乙烷出口成本因34%的关税骤增120~150美元/吨。我国沿海的丙烷脱氢工厂开始承受每吨丙烯生产成本激增千元的灭顶之灾……
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讲究策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面临转型期的加油站行业也在用自己的行动防范化解贸易风险,为贸易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其中,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都积极落实商务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推出“外贸优品”项目,借助遍布全国的便利店网络,为受关税壁垒困扰的外贸企业开辟了一条高效的内销通道,帮助企业缓解库存压力、优化资金周转。这也是加油站为非油业务开辟的另一条赛道。
此刻,太平洋的风仍在吹拂,加油站的灯光依然明亮。关税大战带来的不仅是阵痛,而且是加油站加速跃迁的契机。当我们在加油站看见新能源充电桩与95号汽油标牌比邻而立时,在便利店发现有机蔬菜与数字人民币支付和谐共处时,便会懂得:油站的转型进化,永远在危机与超越中螺旋上升。
责任编辑:曲绍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