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在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中心学校的篮球场上,一场特殊的师生篮球赛正在激烈进行。五年级学生陈锦鹏娴熟地运球突破,与身着中国石化工装的帮扶队员展开了攻防。“咱们学校师生篮球打得比较好,在省里面拿过奖。以前篮球场场地有限,大家只能在一小块空地上凑合着打球。现在修建好了,课间时间和放学后,操场上都是老师和学生打篮球的身影。”校长扈清波望着焕然一新的校园感慨地说道。
这一幕,正是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实施教育帮扶近两年来的生动写照。
- 软硬兼施,全方位改善教学环境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中国石化将教育帮扶工作当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学校”为重要举措。2023年6月,在中国石化乡村振兴办的牵头组织下,贵州石油和中国石化党组党校共同结对帮扶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中心学校,多次到学校实地勘察,与三塘镇中心学校和当地政府沟通联系,针对性地解决学校“急难愁盼”问题,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迅速落实帮扶措施。
近两年时间,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让学生们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1000张崭新的双人位新桌椅摆进了教室;新建的塑胶篮球场,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在校园设施维护与安全保障上,不仅修缮了教学楼教室内外墙面,解决了房屋漏水,而且治理了外露电缆隐患,增加了教学楼安全通道,并将原有旱厕改为了冲水厕所,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全校师生的教学环境。在提升教学软件方面,为学生们送去了1300册儿童读物、500余套校服。组织学校教师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专家教师,开展实岗锻炼交流活动。交流期间,老师们深入参与第二实验小学的日常教学,观摩优秀示范课,参与教研活动,与专家教师一对一交流教学心得。“这次交流活动我受益匪浅。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能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三塘镇中心学校教师杨静说。
- 搭建“智慧云”,打破教育资源壁垒
“感谢中国石化的叔叔阿姨们,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大千世界,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学生安德丽娅说道。第一次在“智慧云”教室里上课,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好奇,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在这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们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这节科普课程主题是《石油与煤的形成》,由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在北京通过网络给学生们远程上课。这是该校“智慧云”录播教室建成后的首次使用。
为更好地为学生们搭建连接外部优质教育资源的桥梁,贵州石油投建了“智慧云”录播教室,配备了高清摄像头、智能交互大屏,还接入了高速稳定的网络,确保远程授课流畅、清晰。借助这一平台,跨越地域限制,让孩子们可以通过高清屏幕与千里之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云端对话”,学习前沿且丰富的知识。
“不仅如此,我们利用‘智慧云’教室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可以和其他学校老师互动,相互评课,增加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三塘镇中心学校教师周专老师说道。
- 聚焦成长,助力梦想起航
除了提升硬件设施、优化教学资源外,贵州石油格外关注学生们的个人成长与梦想激励。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主动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通过开展外出研学活动、绘画比赛、手工创作等,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与潜能,引导孩子们发挥创造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这就是课本上写的北京天安门吗?我一直幻想着它的模样,梦想着能亲眼看看它。今天我终于看到了,特别开心、特别激动,深刻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学生李静兴奋地说道。2023 年寒假,由中国石化乡村振兴办牵头组织,贵州石油与中国石化党组党校共同策划,组织织金县三塘镇中心学校的 18 名学生前往首都北京,开展了为期 8天的研学活动。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缓缓升起时,孩子们大声合唱国歌。这一独属于他们的仪式感,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在中国科技馆,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科学乐园”“华夏之光”“科技与生活”等主题展厅。这些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令他们兴奋不已。他们不断感叹着科技带来的新奇体验,深深折服于科技的魅力,眼中充满了憧憬与期待。在故宫、鸟巢、水立方等地,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历史的厚重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次快乐的北京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友善热心的石化叔叔阿姨们,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回到学校,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北京的大学。我希望有机会加入中国石化,将这份爱延续下去。”学生陈佳蓉说道。同时,为进一步激励学校教师和学生取得长足进步,提高教育水平,中国石化贵州石油设立了中国石化 “朝阳奖学金”。2024 年,共计发放奖金 10万元,分别用于 “优秀教师” 奖励金和 “优秀学生” 奖学金。这些举措,不仅切实解决了学生们的实际困难,而且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追求梦想,用知识改变命运。
责任编辑:齐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