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炼化
【炼化】沙漠腹地的智能化工厂
2025年07月17日 15:42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冯作文 徐雪萍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兰州石化榆林乙烯以数智赋能,装置运行指标持续提升。

 

  乙烯收率从2021年的76.2%提升至78.01%的最好水平、装置平稳率提升至100%、自控投用率达到99.6%以上。兰州石化榆林乙烯装置运行指标持续提升的背后,是兰州石化和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千名员工攻坚克难、强力推进智能化发展而付出的无数心血和汗水。

  “榆林乙烯智能化工厂是我国炼化行业第一个全要素智能化工厂,整体技术架构先进,可扩展性强,为国内炼化企业推进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典范和宝贵经验。”兰州石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杜江表示。

  榆林乙烯智能化工厂目前投用了58个专业系统,实现了乙烯装置全业务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兰州石化由此书写了在毛乌素沙漠腹地建设智能化工厂的传奇故事。

  高点布局 全力建设

  “榆林乙烯装置已经迈进国内炼化企业数智化建设的第一梯队。”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分公司总经理张敏表示。

  2020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做出“十四五”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部署,兰州石化因信息化建设底蕴丰厚,被列为集团公司首批试点实施单位,在榆林8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项目创建智能化工厂。

  榆林乙烯项目建设伊始,同步规划了智能化工厂建设,先后建设了ERP、MES、MES2.0+、大机组监测、全流程智能控制等信息系统。集团公司做出推进智能化发展的部署后,兰州石化将榆林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投资额由8000多万元提高到近2亿元,建设系统由最初的45个优先扩展到58个。

  兰州石化充分借鉴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中国石油长庆石化等兄弟单位的经验,建设了三维数字化工厂及数字孪生、5G专网、动设备智能监测、智能电网等在内的系统及平台。

  为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公司特别在304台关键设备上安装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共计安装加速度传感器1096个、温度传感器120个、边缘计算设备111台,实现了生产、设备、安全、环保专业数据的全量化采集,为实现本质安全、促进装置平稳运行提供了海量数据支撑;2021年3月开始陆续投用,到2022年6月整体具备正式上线条件并通过了炼化分公司的专家评审。

  榆林乙烯装置智能化工厂投用后,给生产经营带来了福音。

  “以前,我在老乙烯装置工作,裂解炉升温全靠手工操作,需要约4个小时才能使温度稳定下来。榆林乙烯装置的裂解炉应用一键智能升温,约半小时就能达到理想状态,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兰州石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乙烯运行部技能专家武矗表示。

  数据入湖 效率上升

  “2亿多数据入湖,让机、泵、塔、管线万物互联;平均一分钟处理数据3万多条、一毫秒有数千条数据呈现出来。操作人员只要坐在工位上,就能知道整个装置运行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以便随时做出相应的工艺调整,真正实现了数据决胜。” 兰州石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玮表示。

  榆林乙烯智能化工厂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曾遇到一个新难题:大部分操作人员都是从老厂抽调过来的,缺乏大数据分析、应用的经验。面对智能化工厂运行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操作人员大都无法适应。

  为此,兰州石化聚智攻关。一方面,公司持续完善和提升各系统模块功能,实施大数据平台和数据治理,建设一体化运营平台,让信息系统与生产过程更好匹配,实现数据标准化运用、数据融合协同、一屏管控、精准调控,确保生产更加优化,技经指标、产品产量及创效能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加强操作人员培训,着力提升操作人员的大数据思维,先后开展技术交流近300场次、开展87批次上线试运行用户集中培训,培训人数1200余人次。

  “以前,个别数据缺失很少有人关注。现在,数据偶尔没有呈现,半夜都能把我的电话打爆。这充分说明员工对大数据的使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兰州石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规划与信息化高级工程师翟德宏表示。

  示范引领 影响深远

  早在兰州石化榆林乙烯项目建设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就联合发文将兰州石化乙烷制乙烯项目列为国家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其中,先进智能化工厂创建示范是重要内容之一。

  兰州石化和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密切配合,采用云平台、边缘计算、5G、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数字化技术,构建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业务运营数据中台。智能化工厂上线运行一年来,认知程度、应用水平持续提升,应用效果逐步显现,为国内炼化企业智能化建设提供了示范。

  在生产运行方面,通过应用全流程智能控制,裂解炉出口温度温差控制在1℃以内。能源管控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动态能效评价和工艺参数分析,预计每年可节能1.25万吨标煤。分析仪器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应用,使中心化验室每年节省近180人工日的工作量。

  在设备管理方面,建设了动设备监测和故障诊断、智能仪表、智能电网、机电仪一体化等系统。动设备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大机组和主要机泵设备的实时状态感知与故障诊断,设备劣化趋势与渐变型故障识别率达到95%以上,机组预知检修率达到80%以上。智能仪表系统平均每5分钟就能开展一次远程巡检和故障诊断,定位效率由小时级提升至分钟级,大幅降低了员工巡检的频次。智能电网实现了全厂电网设备监测和状态分析,进一步降低了电网故障,提升了电网稳定性。

  在安全环保方面,应急和融合通信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现场施工过程、人员、环境的感知监控能力,强化了应急处置的分析预测能力,现场作业和应急指挥调度的协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危险源数据及时对接系统的应用使办理作业票的效率提升了30%,为企业安全平稳生产注入了新动能。

  “随着智能化工厂应用的不断深化,新的需求不断涌现。如何充分挖掘老系统、加快开拓新功能,是我们面临的考验。我们将加强业务钻研、加快思想数智化转型、一专多能人才培养,为集团公司炼化企业智能化发展贡献兰州石化方案。”李玮说。

  责任编辑:郑 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