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国际石油公司,裁去几许愁
2025年07月17日 14:5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徐 东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裁员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优化的配套措施。

 

  美国最大的独立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日前宣布了裁员计划。根据其年度报告,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在全球14个国家拥有11800名员工。消息人士称,裁员规模未披露,但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进行。这一决定,距离其以230亿美元收购马拉松石油(Marathon Oil)仅过去11个月,距离其承诺“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效应”的豪言尚不足一年。

  2024年以来,受油价波动、能源转型短期遇阻等因素影响,国际石油公司(IOC)纷纷采用裁员的方式,实施公司结构化成本优化。笔者总结分析了国际石油公司近期宣布的9起裁员计划,研究其裁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直接原因分析

  并购后的整合成本远超预期。研究发现,在近期国际石油公司9起裁员计划中,有3起也就是超过30%国际石油公司的裁员,是由于企业并购整合对协同效应、协同成本收益过于乐观估计,对并购整合后成本增加带来的效益降低估计不足。例如,当年康菲石油宣布并购马拉松石油时,表示并购整合可以在美国页岩油核心区的区块面积扩大40%,促使其单井成本降低至30美元/桶以下,并通过共享基础设施节省每年2.5亿美元的管理费。然而根据其2024年财报,并购后的第一个年度,收入同比减少2.77%,净利润下滑15.62%,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债务占比激增,流动比率降至1.3的警戒线。更严峻的是,国际油价2024年底末持续低迷,WTI原油长期徘徊于63美元/桶,低于康菲石油宣称的“完全成本线72美元/桶”。规模扩张带来的财务压力,迫使康菲石油启动代号“竞争优势”的重组计划,裁员成为必然选择。埃克森美孚收购丹伯里能源和先锋资源后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国际石油公司近期财务压力增加。受国际地缘政治,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胀持续、经济增速减缓、失业率激增,致使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当国际油价跌破65美元/桶时,美国页岩油企业平均盈亏平衡点被击穿,石油公司经济盈利水平大幅下降,技术优化、资产剥离等传统降本增效手段已难奏效,通过削减人力成本(占页岩油企业运营成本30%以上)换取短期现金流安全自然成为各石油公司的第一选项。其中,欧洲国际石油公司和美国国际石油公司的情况不尽相同。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复苏,地缘政治局势不安定性增加,能源安全的考量优于能源转型的需要,欧洲国际石油公司由于前期激进能源转型战略实施不利,也没有抓住国际油气价格短期蹿升带来的红利。他们不得不两次宣布降低2020年公布的油气业务削减计划,不得不降低可再生能源业务投资额度,不得不暂停或退出迟迟不能实现经济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项目,发展战略不定和能源转型路径反复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了消极影响。

  BP、壳牌以及道达尔等欧洲国际石油公司的股价和市值与北美国际石油公司差距不断拉开,致使欧洲国际石油公司在股利分配和股票回购方面与其他国际石油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大,引起了股东和投资者的强烈不满,给公司管理层带来了巨大压力,提升经营业绩十分紧迫。北美国际石油公司则没有战略和能源转型反复的压力,裁员降低成本完全基于企业经营困境所致。

  并购整合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在低碳转型中逐渐失效。欧盟碳关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迫使油气企业将20%以上利润投入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国际石油公司的并购整合,虽然在短期有利于提升储量和潜在产量,却一直未解决“高碳资产长期贬值”的长期性根本矛盾,规模经济效应不断被高碳资产不经济所抵消和侵蚀。

  潜在因素研判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裁员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优化的配套措施。伴随着裁员计划的实施,壳牌、埃克森美孚、BP以及此次的康菲石油实施了公司组织架构优化完善。此次康菲石油采用波士顿咨询公司设计的重组方案,将原有的六大运营部门(阿拉斯加、美国本土48州等)整合为区域性职能中心,构建共享技术平台,实施集中采购,甚至将部分后勤职能外包。这种“轻资产化”模式,实则是页岩油行业从“野蛮生长”和“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运营”的必然选择,也暗含着公司的战略转向。

  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管理,促进企业组织架构持续优化和人员持续精简。对马拉松石油的资产整合导致康菲石油员工数激增至1.18万人,管理层级冗余、决策效率下降,与页岩油开发行业高度灵活的特性背道而驰。在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时期,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被视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国际石油公司尝试将机器学习应用于油井寿命预测,使单井钻井成本从580万美元降至320万美元;部分石油公司在二叠纪盆地推行“太阳能驱动抽油机”,将固定资产周转率提升至0.59次。可以看出并预见,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油气行业技术创新,而且通过管理赋能可以促进石油公司战略优化、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和柔性、业务流程更加“去中心化”、运营效率更高,从而达到管理创新的目标。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将会促使国际石油公司持续优化组织架构、持续精简人力资源。

  后续展望

  特朗普4月2日公布大范围的“对等关税”政策以来,美国国债市场大幅波动,全球资产市场受到了显著影响。尽管近期中美双方就关税问题达成阶段性一致,但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经贸政策的反复性,以及在科技领域的无端限制和“长臂管辖”,叠加美联储政策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形势出现不安定、不稳定和不可预测性的概率仍然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中枢将会继续下移、在中低位徘徊,短期会进一步导致国际石油公司经营业绩下滑。一旦出现经营业绩下滑,国际石油公司一方面会坚持聚焦油气业务“归核化”,严格可再生能源投资纪律,发挥其在技术、规模和油气业务一体化方面的优势,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会继续采用裁员的方式,缓解财务压力和经营困境,谋求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长期看,国际石油公司唯有将裁员引发的“短暂阵痛”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永恒动力”,才能在国际能源格局持续变化和世界能源变革的风云中保持稳定发展、实现基业长青。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