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无论是在供给侧还是在需求侧,特朗普新政都难以推动今年油价大幅下跌。
当前,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推动页岩油增产等一系列措施对全球石油市场形成了冲击。特别是4月中期,国际油价跌至3年内新低。由此引发了业内对今年油价走势悲观的预测。果真会如此吗?
多重利空叠加,油价跌至3年新低
4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计划,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关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欧盟等数十个经济体再增加“一国一税率”的国别式关税。受本次关税调整以及“欧佩克+”计划5月起增产等因素影响,WTI和布伦特两大基准油价在随后的3个交易日内连续暴跌。4月7日,WTI主力期货油价跌破60美元/桶,为2021年4月以来首次。
1月20日以来,由于降低通胀是特朗普政府提振美国经济的战略核心,而推动油价下跌被认为是降低通胀的重要途径。特朗普于2月14日签署行政命令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拟通过采取放松管制、加快审批、更积极地租赁联邦土地和水域等措施,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并最终推动美国能源价格下降。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在3月中旬表示,美国将在特朗普的领导下加大钻探力度。此外,特朗普在达沃斯论坛等多个公开场合明确要求“欧佩克+”通过增产推动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并最终在4月3日得到了后者的积极回应,决定今年5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
在此背景下,部分机构对国际油价未来走势态度悲观。其中,高盛表示,基于近日对全球GDP的下调预期和对美国经济停滞的预测,将2025年12月布伦特和WTI原油预测价格分别下调至62美元/桶和58美元/桶,对2026年布伦特和WTI原油价格年度预测分别下调至58美元/桶和55美元/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ING集团在报告中表示,将2025年第4季度的布伦特原油预测价格从71美元/桶下调至68美元/桶。美国银行则警告称,美国加征关税及“欧佩克+”增产引发的负面冲击,可能导致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50美元/桶区间。
供给侧束缚,油价下行空间有限
特朗普能源新政旨在降低油价、抑制通胀,并从多方面对美国及全球能源格局进行重塑。然而从供给侧来看,其难以推动2025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
从投资主体角度来看,2022年起,美国油气上游公司尤其是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企业经营战略发生重大转向,从以往的“重产量”转变为当下的“重效益”。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资本纪律成为企业运营的首要考量。企业普遍采用定期或可变股息分红、回购股票等方式,优先向股东稳定返还利润,以此吸引资本市场长期稳定投资。据伍德麦肯兹预测,2025年,美国部分大中型油气勘探开发公司将35%~45%甚至更高比例的经营性现金流用于股息分红和回购股票。这些公司目前均无加大2025年上游勘探开发投资的计划。这种投资倾向的转变,使得美国油气产量难以因大规模投资而实现显著增长。
放眼全球,世界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并未改变。各类石油企业为顺应这一趋势,更倾向于聚焦“低成本、低排放、短回收期”的优势资产,在上游投资方面维持审慎态度。综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的相关研究,预计2025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与2024年基本持平或仅小幅增长。这意味着供给侧难以形成通过大规模增产推动油价下行的局面。
成本因素极大限制了产量的增长,进而降低了油价下跌的可能性。2014年至2018年期间,技术进步确实推动了美国页岩油单桶完全成本大幅下降。这曾让部分人士如克里斯·赖特认为,即便油价处于50美元/桶水平,页岩油产量仍可因成本降低而增长。但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技术创新并非一蹴而就的,成本降低也存在极限。花旗集团今年3月发布的投资者报告指出,如果WTI价格维持在65美元/桶,2025年美国在产钻机数量将减少25个,若WTI价格进一步下跌,美国原油产量将显著减少。同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欧佩克+大部分成员国财政平衡油价普遍较高,为70美元/桶~100美元/桶。因此,国际油价持续大幅降低显然不符合该组织的长远利益。此外,特朗普政府前期的关税政策已引发了部分国家在钢铁等原材料进出口领域的反制。本次加征关税将显著提高油气行业全产业链的成本,使得全球原油产量增长愈发困难。
需求韧性强劲,对近中期油价形成支撑
从需求侧来看,国际油价同样难以出现持续大幅下跌的情况。在全球能源结构尚未完成转型的当下,石油作为基础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等关键领域。这种多领域的刚性依赖,决定了石油需求的根基在中期内较为稳固。
过去几年中,乌克兰危机深刻凸显了世界政治经济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尽管美国本轮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给宏观经济带来下行风险,但国际能源署在最新一期报告中指出,即便考虑这些因素,2025年石油需求预计仍有100万桶/日的增幅。欧佩克在3月的报告中披露,考虑美国贸易政策风险后,保持对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145万桶/日的增长预期不变。这表明,全球对石油的需求依旧强劲,不会因特朗普新政而出现大幅下降。
从不同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原油需求正处于基本达峰后的平稳期,2025年将与2024年需求水平基本一致。在美国,特朗普新政使得各类新能源发展显著放缓,能源经济对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2025年,美国原油需求将保持平稳或小幅增长。印度方面,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该国将在2024年和2025年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最大来源。这进一步强化了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趋势。
从历史数据来看,回顾1992—2023年30余年的历史数据,原油需求增长率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波动趋势高度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原油需求量仅在世界经济出现3次年度负增长期间才略有下降。这意味着,在正常经济发展情况下石油需求具有较强的韧性。
事实上,一旦国际油价因世界经济衰退导致需求减少而大幅下降,美国经济必然难以置身事外,极有可能由通胀转入滞胀,进入经济下行周期。这与特朗普新政提振美国经济的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无论是基于全球需求增长预期,还是各国需求现状以及历史数据反映的需求韧性,特朗普新政难以推动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下跌。
本文作者单位为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