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盈收继续分化,中石油成最大赢家
2025年05月21日 08:09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李 锐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2024年中国石油利润最高,中国海油营收利润双增长,中国石化则双降。

 

  近日,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先后发布2024年年报。整体来看,2024年“三桶油”合计营收约6.43万亿元,归母净利润超3529亿元。具体来看,中国石油盈利规模居首,归母净利润达1646.8亿元,创历史新高。中国海油是“三桶油”中唯一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公司。中国石化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增储上产为利润提升核心

  国际油价走低被“三桶油”视为影响经营波动的主要原因。

  2024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总体宽松,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同比跌近3%至79.9美元/桶。但得益于增储上产和提质降本增效的整体战略,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实现逆势增长,成为利润提升核心的原因。

  2024年,中国海油实现油气净产量726.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超出年初指引上限,产量增长行业领先。在中国,得益于渤中19-6等油气田的贡献,净产量同比上升5.6%;在海外,得益于圭亚那Payara项目等的投产,净产量同比大幅上升10.8%。

  “低成本优势一直是中国海油的护城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金镭表示。2024年,中国海油桶油主要成本为28.52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约1.1%,成本竞争优势持续强化。

  中国石油油气增储上产同样成效显著,2024年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和重要发现。不过,化工和成品油销售业务因表现不佳拖累中国石油整体业绩。年报显示,2024年,中国石油炼油和化工新材料分部经营利润同比下滑42.7%至214亿元;销售分部成品油总销量1.6亿吨,同比下滑4.1%,量价下滑致经营利润同比下降31.2%至165亿元。

  新能源业务开启盈利周期

  在传统油气业务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三桶油”正以空前的力度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年报披露,通过构建“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格局,“三桶油”在风电、光伏发电、地热能、氢能、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等业务领域形成突破性进展。

  特别是中国石油,年报显示,油气和新能源分部经营利润同比增长7.1%达1679亿元,系公司四大业务分部经营利润之首。2024年风光发电量47.2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的21.8亿千瓦时增长116.2%;新增风光发电装机规模495.4万千瓦;新签地热供暖合同面积7512万平方米。吉林油田首个大型集中式风电项目、青海格尔木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大庆林甸风光发电、克拉玛依264万千瓦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等项目开工建设。

  “2024年新能源业务扭亏为盈与其提前布局有很大关系。新能源业务前期投入大,周期长,转型难,目前来看中国石油的战略是具有前瞻性的。”金镭表示。

  中国海油2024年渤海岸电工程全面投运,全年完成绿电替代7.6亿千瓦时,创建海上油气田火炬气回收关键技术体系。获取200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海南CZ-7等示范项目有序推进。推进CCS/CCUS产业化,打造渤海和海南两个海上CCUS基地,积极推进大亚湾区、长三角海上CCS/CCUS示范项目。

  中国石化方面,加快发展以氢能为重点的新能源和高端化工材料,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积极拓展更多用氢场景,示范带动氢能交通规模化利用;持续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

  化工板块亏损扩大

  相较于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中国石化的整体业绩略显逊色。化工板块的亏损扩大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年报显示,2024年化工板块经营收益亏损99.97亿元,比2023年多亏损了近40亿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长郭海涛表示:“在国际市场低迷、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下,石化行业内卷式竞争持续加剧,产品价格自2024年以来持续下行,严重影响了中国石化的营收和利润。”

  金镭教授也有同感:“中国石化虽然在基础化学品和通用材料领域占据优势,但在高端产品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有差距,同时,化工产品品类众多,任何单一产品的市场空间并不足够大,因此利润出现亏损并不意外。”

  炼油板块方面,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经营收入约1.48万亿元,同比降低3.2%。报告称,这主要归因于成品油价格随原油价格下降,以及柴油销量减少。2024年,中国石化柴油销量5631万吨,同比下滑8.9%。从加工量上看,汽油产量同比增长2.6%,煤油产量同比增长8.6%,柴油产量同比下降10.3%。

  中国石化营销及分销事业部经营收入为1.71万亿元,同比降低5.7%。其中,汽油销售收入为8138亿元,同比降低2.1%;柴油销售收入为5628亿元,同比降低10.1%;煤油销售收入为1530 亿元,同比降低1.1%。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传统成品油市场受到的冲击日益加剧。汽油、柴油等产品需求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滑,而中国石化在传统炼油业务方面资产规模庞大,业绩承压是必然。”金镭表示。

  加快转型升级

  从资本开支计划看,“三桶油”今年仍将大额投向上游勘探及开发板块。中国石油计划将八成资本支出(2100亿元)投向油气和新能源分部,继续聚焦国内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四川、渤海湾等重点盆地的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加大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资源开发力度,在海外做好中东、中亚、美洲、亚太等合作区现有项目经营的同时,推进自主勘探项目开发。

  中国石化方面,2025年公司计划资本支出1643亿元,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767亿元,主要用于济阳、塔河等原油产能建设,丁山—东溪、川西等天然气产能建设以及油气储运设施建设。

  中国海油2025年计划资本支出1250亿至1350亿元,产量目标提升至760至780百万桶油当量。

  “2025年全球原油市场面临几个不确定性,包括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落实情况、OPEC+的原油产量政策和地缘政治等因素,但无论怎样,作为国内主要油气生产企业,继续坚持增储上产、控本增效符合整体战略。”郭海涛教授表示。

  相对上游的增储上产,业内专家普遍担心化工板块的业绩,此前中国石化虽然加大了化工板块的资本开支,用于乙烯项目、新材料项目建设等,但短期内难以扭转亏损局面。再加上述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化工板块扭亏难度。

  即便如此,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2025年仍将拨出较大开支用于下游炼油和化工业务的转型升级。中国石油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计划资本支出365亿元,用于建成投产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独山子石化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蓝海新材料公司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等。中国石化财务总监寿东华在业绩会上亦表示,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发展将拉动高端聚烯烃等新材料消费增长,化工品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公司将继续加大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