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研究
【研究】国企领导干部如何强化决策力
2025年05月08日 14:39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张君芳 夏威夷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提升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时代大势,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和实际发展情况,对增强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的新观点、新论述、新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变化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快速变化的经济发展任务,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推行科学领导决策,如何将现代战略决策管理和传统决策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如何切实提升国有企业各层级领导干部的决策力,成为当下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和思考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决策力问题,对于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决策力的三个层次

  决策力,简而言之,就是做出正确决定或选择的能力。它贯穿于企业发展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各个方面,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在国有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决策力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性。从管理层级纵向划分,可以分为高层领导决策、中层领导决策和基层领导决策三个层次。

  高层领导的决策特征是“引领+推动”。他们主要负责定战略、管方向、把大局,明确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并推动目标实现。作为国有企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他们承担着为党和人民把好经济领域决策政治关口的重要责任。

  中层领导的决策特征是“推动+执行”。他们在高层领导做出工作方向上的决策后,具体布置工作并保障落实。中层领导需要找准工作定位,确保局部工作与高层整体战略决策的一致性,并推动公司决策在各自系统的及时执行和正确执行。

  基层领导的决策特征是“执行+业务”。他们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和业务操作,是责任落实终端的第一责任人。基层领导需要高效执行工作、精准判断业务,并严格做好自身岗位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规定动作。

  为何决策力不强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国有企业中,部分领导干部存在决策能力不强的问题,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

  首先,缺乏洞察和远见。部分领导干部不注重政治理论、业务知识、规章制度和人文素养的学习培养,也不关心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变化形势。他们既不研究本单位面临的发展大势和环境变化,也不重视领导在会议和不同场合的讲话要求。遇到具体工作问题时,他们既不注重信息的收集和研判,也不进行调查研究思考分析,而是凭着主观感觉进行决策。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决策缺乏全局性和远见卓识。

  其次,缺乏魄力和胆识。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看不透工作任务的本质,不敢旗帜鲜明地亮出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根本职责身份。面对市场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环境,他们如迷雾前行,辨不清方向、找不到核心、把握不住本质。有的领导干部抓不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工作起来上下一般粗、胡子头发一把抓;有的理不清工作开展思路,错失企业发展的决策良机。

  再次,缺乏担当和激情。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回避矛盾、不愿担当;怕担责任、不敢担当;能力不足、不会担当。他们计较个人利弊得失多,真正考虑企业发展少。面对事业发展的良机和市场开拓的机遇时,他们无法放开手脚、奋力一搏,最终坐等时机错过,导致企业规模萎缩、生产经营滑坡。

  最后,缺乏经验和智慧。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愿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等到走上领导岗位后,遇到复杂多变的各类问题和突发状况时,他们往往难以决策或胡乱决策。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的锻炼和积累,他们的决策往往缺乏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

  如何提升决策力

  了解决策力不强的原因后,要寻求提升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决策力的方法。通常需要遵循四种思维路径。

  一是运用辩证思维进行科学决策。辩证思维要求我们以变化发展的视角去认识事物,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我们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过程,并根据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来进行决策。通过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是运用系统思维进行战略决策。系统思维要求我们对工作进行全面思考,具有整体观和大局观。在做出重大发展决策时,我们需要将条件、过程、结果以及对未来的影响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来进行分析和布局。通过系统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工作的全局和整体系统,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决策。

  三是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变革决策。创新思维要求我们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在全面竞争的发展时代,我们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紧握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因素变化和技术升级,做到与时俱进、优化决策。同时,我们还需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逆向思维、扩散思维以及联想思维等创新思维方式。

  四是运用法治思维进行规范决策。法治思维要求我们将法治的各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以法律法规为尺子、以纪律规矩为准绳来评判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通过法治思维,我们可以有效地预判风险、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为国有企业领导者做出重大发展决策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决策力,还有一些具体方法。一是经验参考法。领导者在进行工作决策时,可以参考和回顾以往的工作经验,对比同类经验中的形势、环境、资源以及决策结果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判断。

  二是民主讨论法。领导者要善于营造民主讨论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发言、畅所欲言。通过民主讨论,可以汇聚众人的智慧和力量,为决策提供多种方案和参考意见。这不仅可以提高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还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三是调查研究法。在进行重要决策之前,领导者需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实事求是地找准问题、解决实际困难,可以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调查研究要形成常态化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四是结果预判法。在进行决策之前,需要充分参考各方经验和意见,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强化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决策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施策。通过明确决策力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不同层次决策力的特点、剖析决策能力不强的原因以及提出提升决策力的思维路径和具体方法等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赵 玥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