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专访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张庆生
我国氢能产业潜力巨大,但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全产业链的顶层设计。
我国首部《能源法》明确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氢能的能源地位。站在新起点回望来时路,氢能正成为能源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新主角。
氢能产业潜力巨大,但受经济性等因素制约,氢能大规模商业化进程遇到瓶颈,亟待全产业链协力推动产业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建议,加强我国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绿氢产业链高质量协调发展。
潜力巨大
中国石油石化:张代表,您好!在您看来,我国氢能产业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
张庆生:我国氢能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5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2023年7月,国家发布《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涵盖了基础与安全、制备、储运、加注、应用五个子体系,并明确了标准体系建设目标,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24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我国首部《能源法》,氢能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2024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明确加快清洁低碳氢替代、氢燃料电池、绿色甲醇/合成氨等应用发展,制氢加氢一体站不再限制于化工园区。
中国石油石化: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氢能正全速融入我国各类社会场景中。在您看来,氢能发展还存在哪些瓶颈问题?
张庆生:大力发展绿氢产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绿氢产业潜力巨大,但是自我成长能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氢能产业的政策引导不够协调、制氢产业的资源支持不足、氢气应用竞争力不足、生产区域和需求区域存在空间错位等问题。
顶层设计
中国石油石化:打破这些瓶颈,促进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张庆生:建议加强我国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低碳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发展方向,在定价机制、减排机制、资源配置、电网政策等方面支持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加强国家规划指导,采取龙头企业主导的方式,联合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建设涵盖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平台,聚焦氢能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设备、材料、零部件等共性技术开发和中试。加大氢能供需链的示范应用与推广,鼓励“风光氢储电”“油气氢一张网”“油氢气电综合能源站”等创新发展模式。对承担示范应用与推广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氢能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为氢能供需链建设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强化制绿氢项目的政策支持。增加绿氢供给端的补贴支持,参考光伏、风电行业补贴政策,对采用先进技术的低能耗绿氢项目,按实际绿氢销售量对绿氢价格给予补贴。针对绿电绿氢一体化项目出台电力优惠政策,为产业自主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环境。
积极培育扩展氢能的应用场景。在新兴产业中发展新的应用场景,将绿氢产业和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航空等高精产业成本容忍度高等优势,丰富解决成本制约问题的手段。在抓牢交通等大众化场景的同时,加快拓展冶金、石化等工业化使用场景,丰富氢能多元化消费途径,加快探索氢能商业化的实现路径。
加快管道输氢技术攻关和建设部署。加大绿氢管网的建设力度,在电力外送通道缺乏和当地电力消纳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提升电力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加速释放我国“三北地区”风光资源。完善我国绿氢管网规划,出台支持政策,发挥中国石化等大型央企的行业优势,推进长距离管道建设,打通大规模长距离输送障碍,实现低成本用氢规模化、产业化。
大力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据悉,中原油田在大力发展绿氢产业。作为油气田企业,中原油田发展绿氢产业的优势在哪?
张庆生:中原油田作为中国石化下属单位,依托中国石化这一氢能产业链链长的强大科研实力、全流程的技术支持,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技术开发,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在装备方面,凭借中国石化广泛产业布局,在制氢、储氢、运氢装备各环节,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中原油田的兆瓦级PEM装置获中国石化科技部重大项目支持,在质子膜电解水制氢领域技术领先;建成了101兆瓦光伏和112兆瓦风电项目,为绿电制绿氢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中原油田得到了河南省和濮阳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河南省发布氢能中长期规划,构建郑汴洛濮氢走廊,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濮阳市打造中原氢城,省市两级政府批准风电项目,提供绿色电力,降低制氢成本;搭建的氢能中试基地,加速实验室成果转化;氢能产业研究院汇聚人才,开展前沿研究。
从自身来看,中原油田已建成东濮老区、川东北工区、内蒙古探区三大油气生产基地,有较为丰富的能源基础,氢气生产规模潜力巨大。建有百亿立方米天然气储气库,汇集多条输气管线,为发展氢气存储和输送奠定了基础。拥有成熟的高含硫气田安全运行技术体系,掌握了管道与装备氢脆控制、危险气体泄漏防护等技术,可有力支撑氢气安全领域研究。
中国石油石化:中原油田绿氢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庆生:2021年以来,中原油田绿氢产业在科研、创新平台和产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绿氢产业“从无到有”的实质性突破。2022年,中国石化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在中原油田成功投产,产出纯度为99.9995%的“超纯氢”。项目投产以来,氢气质量、直流电耗、装置综合电耗等关键指标均优于设计值,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24年建成国内首个百千瓦级SOEC制氢装置,再度释放“氢能量”。中原油田申报并成立了5个省市级氢能产业创新平台,有利于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油田氢能产业规模化、效益化、产业化发展。
未来,中原油田将积极融入河南省郑汴洛濮“氢能走廊”产业布局,强化氢能产业区域龙头定位,有序扩展绿氢产能,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石化豫北地区绿氢供应中心。
责任编辑:石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