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专访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聂晓炜
在“双碳”目标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充满希望的春天,总是激励人心。
2025年全国两会如期召开。这场相逢于春天的盛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谋划未来。
作为来自油气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江汉油田分公司代表,江汉石油工程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聂晓炜长期关注国家能源安全,在今年两会带来了相关建言。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中国石油石化:聂代表,您好!实现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油气田企业的主责主业。根据您的观察,油气田企业增储上产面临哪些困难?
聂晓炜:近年来,在国家油气勘探开发财税政策的支持下,油气田企业实现持续增储上产,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主阵地逐步向“两深一非一老”领域转变,目标多元化、复杂化特点明显,新增油气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致密油气、页岩油气、海域等领域,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开发成本高。
中国石油石化:直面这样的难题,需要怎样的政策支持?
聂晓炜: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页岩油气、深层—超深层油气、煤层气等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从而提高油气田企业增储上产的积极性,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建议出台油气领域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的减免优惠政策。考虑油气田企业生产实际,分类细化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的减免优惠政策。
建议出台页岩油、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财税优惠政策。目前我国页岩油还处于开发评价攻关试验阶段,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对工艺技术装备要求高,勘探开发投入大。建议加快页岩油收储政策落地,提高企业攻关突破投入的积极性。
建议延续清洁能源财政补贴政策。2020年国家发布了《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财政支持,但该办法已于2024年底到期,目前还未出台相关延续政策。建议国家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等清洁能源补贴政策延续,适当提高深层—超深层非常规天然气补贴系数。
促进天然气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在“双碳”目标下,天然气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油气田企业加大天然气上产力度,成绩斐然。为进一步促进天然气持续高质量发展,您有何建议?
聂晓炜:2024年冬季以来,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处于高位,2025年预计国际天然气价格达到11.7~13.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同时,我国天然气消费持续增长。2024年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42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0%;预计2025年达到4500亿~4580亿立方米,增长5.6%~7.5%。
天然气消费需求的增长对天然气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存在的部分高能耗低附加值领域消耗天然气资源、全国大市场统一配置不充分等问题,不利于天然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充分发挥天然气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建议坚持天然气资源高效利用。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进口天然气价格可能持续处于高位,且国内天然气供给资源结构难有本质性改变,应执行好2024年国家出台的新版《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在保障民生用气的基础上,优先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运输车辆和油气电氢综合能源供应等领域使用,逐步淘汰高能耗低附加值等领域用气,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和升级。
建议坚持天然气资源全国大市场统一配置。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连续增长,特别是川渝、晋蒙、西北等主产区持续增储上产,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用能和低碳能源转型需求。要加快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国内天然气资源在全国灵活、统一配置,努力实现畅通流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建议坚持多能互补,强化多能互保。坚持“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热则热”,国家层面统筹煤电油气及新能源互供互保,充分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优化完善多能互补能源保供机制,从而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大力推进我国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在“双碳”目标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越来越受重视。很多油气田企业在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发展地热能,但发展缓慢。您认为原因有哪些?
聂晓炜: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储量丰富的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地热供暖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在北方某些地区逐渐替代传统供暖方式。截至2024年,我国已建成地热供暖和制冷面积已超过14.8亿平方米,可满足约1480万户家庭冬季供暖需求,每年可替代标煤超2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7300万吨。
总体上看,我国地热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与“双碳”目标需求相比,发展仍较缓慢。地热取水权证更新获取难度较大、地热供暖行业税征收较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虽然多数省份因地制宜出台了地热矿业管理办法和取水权证管理办法,但仍有部分省份在政策制定和办事流程上存在空白。此外,在地热资源税及矿业权出让收益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石油石化:促进我国地热产业蓬勃发展,要着力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聂晓炜:要进一步提升地热开发管理效能。尽快出台标准统一的地热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将采矿证、取水证、备案管理、专项补贴等纳入管理办法,通过“一站式管理”等方式,优化、简化前期审批,加强过程监管,从而推进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提升地热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参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支持政策,力争在供暖、发电等领域形成地热专项补贴政策。二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第七条,按照共伴生矿或低品位矿,对完全回灌和环保达标的地热供暖项目免征资源税。同时对用于居民供暖类的民生类地热业务免除矿产收益金。三是推动地热供暖方法学早日纳入生态环境部公布批次,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将地热产业的碳减排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积极性,推动地热行业发展。
责任编辑:石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