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评论
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标杆”
2025年05月07日 11:3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评论员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塔科1井不仅穿透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亿万年沉积的地质年轮,更凿开了中国能源安全的新维度,在全球深地竞技场上树起了属于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标杆”。

 

  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

  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中国能源战线再传捷报——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的钻头在10910米的地下深处完钻。这一刻,人类向地球深部的进军史上刻下了新的东方坐标。这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垂深井,不仅穿透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亿万年沉积的地质年轮,更凿开了中国能源安全的新维度,在全球深地竞技场上树起了属于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标杆”。

  中国石油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位,从突破8000米到跨越9000米,再到如今叩开万米大门,中国深地勘探的“三级跳”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完美契合。在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产量已占该区域总产量的60%以上。这个数字在波谲云诡的国际能源市场中,将构筑起国家能源安全的“深地长城”。

  在能源安全被喻为“国之大者”的今天,塔科1井穿透12个地质层系,相当于垂直钻透珠穆朗玛峰,在万米深层首次发现油气显示,打破了传统油气成藏理论认知。这背后是中国石油联合集团内外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共计数万人开展集智攻关,研发了全球陆上首台12000米自动化钻机等十大技术利器,是智能决策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石油工程的深度融合。中国能源装备制造业的迭代升级,使深地勘探从“跟跑”转向“领跑”,为能源安全提供了硬核支撑。

  当全球能源博弈日趋激烈,这场深地探索的意义早已超越资源获取本身。它印证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路径:当西方国家通过扩张获取能源时,中国选择向地球深部要发展空间;当某些国家沉迷于页岩气革命的红利时,中国正以深地技术开辟能源革命的“第二战场”。对于国内而言,这种自主可控的能源供给能力,犹如为未来经济发展安装了稳压器,在面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时,我们将拥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底气。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塔科1井早已不是一口油气井,更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它见证着中国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彰显着“把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决心,更昭示着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赛道的智慧。这种深地探索的精神海拔,必将激励我们在保障能源安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能。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