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今年3月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两项新规正式实施。新规之一,是《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这是我国首部新能源汽车的安检标准,为新能源车主们带来了新的车辆年检规定。新规之二,是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在这一公告中,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电动汽车供电设备涉及固定充电桩、移动式充电设施等。
- 首部新能源车安检标准实施
2025年3月1日,国家标准的《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检测标准。
据悉,此次新规的核心焦点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安全检测。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2025年3月1日起要接受更为严格的审查。而对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则增加了尾气检测项目,使其与燃油车的年检标准保持一致。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相关安全问题的频发,加强在用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安全性能检验成为迫切需求。
2024年8月25日,备受业界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发布。该新规的发布,引起了汽车检测行业的广泛关注。多家公司称已为这一市场变化做好准备。其中,安车检测、中机认检、多伦科技等行业的“领头羊”,已开始在新能源汽车检测领域进行布局和试运行。
有预测认为,新规实施后到2027年,九成以上现有的检测站具备新能源车检测能力。这一变化不仅会推动新能源车安全性能的提升,而且为检测设备企业带来显著的市场机遇。根据多伦科技披露,全国现有约1.5万家检测站均需要增购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预计铺设高峰期为2025年至2027年,对应市场空间大约达到150亿元至225亿元。
- 强制性产品认证来袭
2024年12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公告》,决定将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电动汽车供电设备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范围。《公告》明确,2025年3月1日起,有关认证机构开始受理认证委托;2026年8月1日起,未获得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电动汽车供电设备,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公告》显示,此次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包括固定充电桩、移动式充电设施、随车充电设备等。相关人士指出,通过实施这一强制性产品认证,可以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防触电、短路保护、耐火耐燃等关键安全指标进行严格测试,并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开展持续检查,有效防止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切实筑牢产品质量安全屏障。同时,在确保认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相关企业的合格评定,便利相关企业获证,并为其预留充足的认证过渡期。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此次强制性产品认证就是为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构建完善源头严进、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对电动汽车买得放心、用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