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斯里兰卡有句谚语:“教人学会捕鱼,能使之不受饥饿。”在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的道路上,中国石化走出了一条以人才发展带动技能标准提升,以行业就业保障斯里兰卡能源稳定的“启航之旅”,也是中国石化探索海外人才培养的一次新实践。
2024年11月18日至27日,“中国石化海外加油站经理能力提升班”分别于斯里兰卡和北京两地成功举办。17名斯里兰卡加油站经理赶赴北京交流培训。
中国石化海外加油站经理能力提升班作为一次针对境外、东南亚国别开发的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得到了中斯两国使馆、文化和旅游部等政府部门的专业指导和大力支持,是销售企业首个面向“他有他营”零售模式的境外人才培养专班。他们将参培人员从中国石化海外员工延伸至合作伙伴。
中斯合作保障能源安全
多年来,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化工企业,中国石化一直秉持国际化视野,致力于推动全球能源合作。
斯里兰卡,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其经济蓬勃发展,对能源和化工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基于这样的互补性和共赢性,中国石化与斯里兰卡的合作不断深化,共同书写着两国能源和化工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2019年起,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企业燃料油公司与斯里兰卡携手共进,依托汉班托塔港的港口优势,开展船加油业务,为斯里兰卡能源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2023年以来,在斯里兰卡能源部的支持下,双方加深合作,获得了150座加油站20年的特许经营权和50座新建加油站的投资权等合作机会,将中国石化先进经验和技术引入斯里兰卡,为斯里兰卡能源安全保供注入新的活力。
技术标准输出复制友谊密码
“你认为什么样的课程培训是成功的?”
“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位培训讲师?”
在中国石化企业建设与品牌宣讲和海外加油站经理内部培训课堂上,集团品牌研究所何军老师以生动幽默的互动式教学,将中国石化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生动地呈现在学员面前。大家对中国石化的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有了一定了解。
站在中国石化展馆的弧形屏幕中央,学员们仿佛进行了一场时空穿越,沉浸式感受中国石化历史的厚重和科技的力量。作为学员中的唯一女将,法姿娜(Fazna)手握由中国石化研发的碳纤维制成的奥运火炬,脸上满是自豪。
此前,曾四次到访中国的学员帕桑(Pasan),这一次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他说:“今天,我被中国石化的业务规模、技术实力和深远历史所震撼!中国石化让我与中国更近了。”
“这次培训比较贴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对今后工作很有帮助。”在已有28年从业经验的学员瓦桑塔(Wasantha)看来,这是他加入中国石化后的首次中国求学之旅。他迫切期望在加油站服务、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得到新的提升。
经过系统培训,学员们对中国石化数字化管理、精准营销、接卸油、加油服务六步法、灭火器管理等进行了细致了解,对加能站管理、HSE安全巡查、应急处置、设备管理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此次培训在标准制定、技能提升和师资打造上积极寻求突破,作为中国石化加强在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开端,开创了中国石化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在国内开展海外加油站经理培训;第一次对海外加油站经理进行加油工实操技能鉴定并颁证;通过培训考核第一次实现外籍内训师资格认证。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将完成了从学员到讲师的华丽转身,对推动斯里兰卡加油行业服务标准提升、保障斯里兰卡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文化桥梁
文化无国界。这是一次技能标准培训,更是一场跨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
在跨文化展演环节,斯里兰卡学员与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僧伽罗语专业学生、斯里兰卡籍留学生亲切互动。
大家身着斯里兰卡服饰盛装出席,僧伽罗语主持瞬间拉近了中斯两国友人的距离。
“我好久没回斯里兰卡了,能听到家乡的声音很开心。”北外斯里兰卡籍留学生莎莉瑞莎(Irushika)难掩内心的激动。
文化展演活动中,每个人将自己的名字和祝福留在八米巨画上,象征着中斯人民共绘“中斯友谊的美好画卷”,以这一标志性仪式作为节点,为培训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在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强化品牌引领。未来,中国石化将把中国石化服务标准及产品标准引入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地区,将外籍员工打造成中国石化的品牌代言人、标准输出者和践行者,持续为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打造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