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销售
【责任】乌石化绘振兴画卷
2025年02月09日 23:16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李海涛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乌石化以产业建设、环境整治、志智双扶为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石油力量。

 

  “快到年底了,订单数量比较多,大家加把劲儿,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发货任务。”2024年11月27日,新疆青河县青山牧人生态肉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哈德斯·木合热吉对员工们说道。临近去年年底,网络直播带货又给他们带来了一批牛肉订单。

  近年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简称乌石化)在帮扶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产业建设添动能

  青河县,一个位于北疆边陲的小城,近年来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乌石化结合青河县的自然禀赋和发展诉求,精准施策,助力当地打造出了一条覆盖上下游、相互促进、绿色发展的产业链。

  天刚蒙蒙亮,哈德斯就在牛圈里兑拌饲料、清理粪池,忙忙碌碌快两个小时了。这个1987年出生的哈萨克族巴郎,是青河县萨尔托海乡克孜勒玉永克村的村民。2017年,中国石油援建玉依塔斯养殖小区,哈德斯紧握住这只“援助之手”,与214户贫困户一道以生产资料入股开办起当地的第一家养殖合作社。

  “中国石油帮助我们以养殖合作社为基础,开办起了青河县第一家‘牛超市’。”每当有人问起时,哈德斯都会兴奋地向大家介绍。“牛超市”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用西门塔尔牛置换本地褐牛,有力推动了畜牧业的品种改良。

  “青河从来没有这种市场。我们养了七八年的牛,自己销售和引进遇到了很多麻烦。有了‘牛超市’,真好!我们的梦想是,让青河县成为西门塔尔牛的繁育基地。”哈德斯说。

  2023年,乌石化使用中国石油帮扶资金助力智牧生物饲料厂项目二期工程建设,扩产后产能将从6万吨跃升至10万吨,不仅为当地畜牧业产业链的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且直接提供了50余个就业岗位,有效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增收。

  在萨尔托海乡,一个个高效节水项目的落成让当地农民喜笑颜开。中国石油先后在青河县10余个村援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让2万余亩土地变良田。2024年,仅萨尔哈仁村2250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种植的紫玉米,就让50户村民每户收入达到1.83万元。

  在新疆喀什地区罕南力克镇,由乌石化援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建设西梅加工园区厂房等配套基础设施,这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农牧产品保鲜和林果精加工平台,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从青河的沙棘饮料、生态牛羊肉到疏勒的小米、西梅干、酸梅干,这些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农产品,如今已经走出了新疆、走向了全国,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民生项目暖人心

  民生改善,是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的关键战役。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乌石化着重改善帮扶地区的民生福祉和乡村环境整治工作。乡村大舞台改造、“石榴籽”便民服务站建设、路灯亮化项目……一个个民生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乡村的基础设施水平,而且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和温暖。

  青河县阿尕什敖包乡阿克加尔村,57岁的哈萨克族老人杰恩斯别克·胡马尔和女儿正在庭院里采摘蔬果,准备着午饭。杰恩斯别克家共有四口人,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6年,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中国石油庭院经济项目的帮扶下,他们一家告别了祖祖辈辈的游牧生活,住进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备的安居房。全家人靠勤劳的双手精心打造着庭院经济,每年家庭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不到6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万元。

  在青河县阿热勒镇喀让格托海村,一座年产有机肥3000吨的养殖场畜禽粪污好氧堆肥处理站的建成投运,不仅解决了当地养殖场的粪便处理问题,而且变废为宝生产出了优质的有机肥。乌石化投入资金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提升,打造出了功能分区完善的“零碳小院”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而且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青河县塔克什肯口岸,是我国对蒙开放的第二大口岸、新疆对蒙开放的第一大口岸。为了更好地解决各族群众“看病难”问题,一座全新的国门医院拔地而起。这座由中国石油投资建设的塔克什肯中心卫生院国门医院,将为塔克什肯镇方圆20公里、4个村的3600多名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院长库丽娜·多巴介绍说:“国门医院成立后,全镇的老百姓都可以来这里看病,特别方便,一些蒙古客商还专程来买药就诊。”

  志智双扶育人才

  “我在乌石化学习的这段时间,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感谢乌石化、感谢中国石油!是你们,让我们村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新疆喀什疏勒县罕南力克镇马勒其村村干部布合丽且古丽·奥斯曼感激地说。

  布合丽且古丽曾两次到乌石化公共事务中心接受就业培训,回到村里后成为就业协理员。“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乌石化人对我的帮助指导。如今,我也会用在乌石化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身边的人了。”她说。

  “乌石化积极践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以及社会责任,特此实施了就业帮扶计划。该计划在南疆的喀什、和田等偏远地区的村镇广泛展开,成功安置149名村民实现了就业。”乌石化人力资源部负责访惠聚工作的科长卡依沙尔·买买提表示。乌石化特别关注疏勒县的发展,为那里精心培养了50余名乡村干部。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提升乡村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乌石化坚持通过异地办班、送教上门,与青河县技工学校联合办学、依托驻村工作队举办夜校等形式,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政策、职业技能培训。精彩的农业政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等课程广受学员欢迎,让更多的干部和群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实现了人才振兴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乌石化在北疆定点帮扶青河县全县、青河县一个村,同时在南疆喀什地区派驻了四支工作队分三批次派遣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开展“访惠聚”工作,因地制宜科学确定重点项目,高质量推进党建结对活动,不断壮大一体化特色农牧业产业链。

  责任编辑:郑 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