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人物】黄柯:祁连山下压裂人
2025年01月15日 10:55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周 蕊 谈 智 任 婷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始终奋战在玉门油田勘探开发一线,黄柯收获了“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的荣誉。

 

  刚到玉门油田时,来自四川仁寿的黄柯有着南方人白皙清瘦的特点。经过20年西北戈壁的锤炼,如今的他已经是一个黝黑壮实的西北汉子了。

  始终奋战在玉门油田勘探开发一线,在工程技术服务战线上磨砺成长,用“高严细实、追求卓越”的企业作风要求自己,黄柯从一名西南石油学院的毕业生成长为玉门油田压裂作业经理部队长。

  扛起使命、担当作为,他带领压裂作业经理部累计完成压裂酸化进攻性措施2600多井次,增产原油45万余吨。为玉门油田压裂作业经理部的生存与发展开新局创新篇,从玉门老区到塔里木、内蒙古、辽河和环庆新区,到处留下了他奋战的足迹。

  由于在玉门油田的发展中创出优异业绩,他收获了“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的荣誉。

  业务的带头人

  由于援助吐哈油田,玉门油田一度没有了自己的压裂队。

  2007年,出于生产需要,玉门油田准备再次筹建压裂队。

  在无设备、无基础、无专业的情况下,刚来玉门油田3年的黄柯和21名同事,先后到吐哈压裂队、胜利压裂队作业现场,学习压裂施工过程、队伍管理运行。后来他们又去了江汉四机厂系统学习压裂设备知识。

  这段学习经历,黄柯受益匪浅。

  学习期间,他领会到了“隔行如隔山”的真正含义。他说:“我不怕苦,我要融入压裂队,我要比所有人做得更好!”

  凭着这股子劲,在胜利井下压裂队学习时,他要求自己不仅要熟悉各种压裂施工工艺,而且要搞懂弄通压裂设备的性能和参数。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设备的各种参数,他将设备参数表打印两份出来。一份贴在床头,每天睡觉前和起床时都要看一遍;另一份装在身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记一记,将整套压裂车组的性能熟记于心。他还自发买了一些关于石油开发、压裂技术的书学习。

  他知道,要想做好特种设备维护,必须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想要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就必须熟悉压裂施工的整个流程。他仔细学习压裂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只有不断加深理论联系实际,学透弄懂,才能让设备发挥出最大的功效。”黄柯说。

  通过对各个岗位的学习,黄柯被确定为压裂队最早的施工指挥人选。

  这么多年过去了,黄柯依然保持着对压裂技术的不断钻研和对压裂技术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

  他带头学习最新工艺技术,紧跟压裂酸化前沿技术的最新进展,带领技术人员先后攻克了制约玉门油田产能建设的深井致密储层压裂改造技术、桥塞分层压裂改造技术、缝网压裂技术、体积压裂技术、不停泵连续塑料球选压技术等多项工艺技术。

  在他的带领下,玉门油田压裂作业经理部干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高涨。5名员工通过了作业公司技术员资格评审,从普通工人岗位转入技术岗位,为压裂作业经理部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充实的人才储备。

  创新的引路人

  在日常工作中,黄柯积极探索如何发挥设备的最佳效能。

  在还没有130桶混砂车时,为了用75桶混砂车进行超过其供液能力的大排量压裂施工,他创造性地采取了“酸橇+混砂车并联供液施工技术”,实现了小车干大活的作业能力。该技术为后续更大排量、更大规模的压裂施工,提供了技术储备。

  针对老式的配压裂液射流枪体积大、质量大、笨重不灵活的缺点,他联合设备人员,改进制作了小巧灵活的射流枪,在不影响配液效果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终结了老式射流枪的“傻大笨粗”。

  黄柯参与了玉门油田压裂队全部的外闯市场工作。征战陕西韩城煤层气压裂市场,出征西北地质调查局额济纳旗蒙额参3井,闯关东远赴辽河油田完成施工任务……他们为玉门油田作业公司实现外部收入2300余万元。

  每次外出前,黄柯都会和技术员们仔细研究任务标的,不放过地质、工艺设计的任何一个细节。通过推演每一个施工环节,考虑周全所有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案,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客户的需要。

  截至目前,玉门油田压裂队在外部市场的施工成功率保持为100%,赢得了不同甲方的高度赞誉,在玉门油田之外树起了玉门压裂的金字招牌。

  特别是2021年,黄柯刚接任压裂队队长。当年,恰逢玉门油田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本部工作量与作业价格连续走低,压裂作业经理部生产经营一时陷入了困境。为了队伍发展不掉队、“铁军”旗帜不褪色,他从工艺技术着手,不断完善优化常规工艺。

  混砂车交联工艺流程改造,彻底解决了深井压裂施工中排量信号“飘移”的问题;研发的新型投球器,在老君庙油田实现了不停泵多级塑料球压裂施工,极大地提高了储层改造效果;研制的多项成果获得了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得到了兄弟油田的关注……

  在玉门油田作业公司扭亏脱困、转型升级的风雨征程中,黄柯体会到,靠工作量拉动效益提升的模式已经被改革浪潮湮没。

  “在建设基业长青百年油田的新使命中,要改变观念,从经营成本和安全风险的精细控制、作业效率和施工质量的精准提升、效益指标和绿色环保的精益掌控中,开创一流企业的新发展格局。”黄柯说。

  近年来,黄柯带头实施“四挂五保九严抓”特色举措,通过创新组织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改进工艺流程等22条具体措施,集思广益开展小改小革、修旧利废,节省成本101万元,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队伍日常工作中,我提出的接受任务不讲理由、执行任务不遗余力、完成任务不打折扣的‘三不’做法,在2021年压裂会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黄柯说。

  “三不”要求下,他带领大家完井不撤退,现场维护设备后直接赶到下口井做好准备。他们不分昼夜的工作状态,被员工们戏称为“毛驴作息时间”。

  同事的贴心人

  无论是对技术还是对党务工作,黄柯始终充满着热情。

  “我的前一任书记是一位党务战线的老书记。我刚来压裂队时,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他帮助了我很多。我希望,我能成为像他一样的贴心人、暖心人。”黄柯说道。

  压裂队是一支技术含量高的队伍。为了发挥每一位技术骨干的作用,黄柯在压裂队推行“双培养”机制——将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将技术骨干发展成党员。

  每次施工前,他总是带头对自己负责的设备以及施工区域进行安全交底。在他的带动下,员工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安全工作上、在反“三违”的战场上永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他带头学习技术、攻关技术,紧跟最新的工艺技术发展,带领队员在现场施工中不断积累经验、练就本领。他把在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分享和探讨,帮助技术人员成长,促进压裂队整体技术实力不断提升,施工能力不断增强,攻克了许多制约油田储层改造的瓶颈技术,施工优质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

  面对市场转型,压裂队积极响应玉门油田作业公司开拓市场的要求。黄柯当起了外闯市场员工的知心人。“在压裂队里当队长,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要懂交流。”黄柯说。

  长时间外出工作,很多员工放心不下家里。黄柯就深入到干部员工当中,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和走访调查,倾听员工的心声,掌握员工真实的思想动态。

  遇到确实有困难的员工,黄柯积极协调解决,以消除干部员工的后顾之忧,用实际行动支持公司的市场化战略。

  “别看黄队长是个大老爷们,心细着呢!”玉门油田压裂队副队长瞿洋说道。

  2020年,在压裂队征战辽河油田期间,黄柯积极做好后勤和保障工作。

  就员工的吃饭住宿问题,他多次和宾馆沟通,不断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针对员工长时间外出工作容易想家的情况,他利用生产间隙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以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和思乡之情……

  黄柯带领全队干部员工克服了远距离动迁的安全风险、陌生储层施工的工艺风险,战胜了水土不服和闷热气候的不适、蚊虫的叮咬等困难。在最短的时间里,他们适应了甲方辽河油田的生产组织模式。

  在70个日夜里,他们成功完成了被称为“老虎井”的洼77-H1等4口井的压裂施工。

  在应用新工艺及工序繁多的情况下,他们以周密的生产组织和精湛的施工技术,圆满完成了任务,获得了辽河油田的高度肯定。

  黄柯的不懈奋斗,换来了回报。他所带领的压裂作业经理部,先后获得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千队示范工程示范单位”、“标准化达标队站”、“金牌队”和基层党建“百面红旗”党支部。他个人先后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百队千人”工程技术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玉门油田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