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屡创搬迁新纪录的背后
2024年12月09日 20:59   作者:孙 岩 赵 琳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相距520公里,用时9天,提前3天完成搬迁任务,再次刷新该区域搬迁新纪录,并在西南石油工程公司搬迁时效排名中位居榜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重庆钻井分公司70141钻井队队长杨和平介绍说,时间缩短、效率提升的背后,是西南石油工程公司加强集中管理、一体化统筹,通过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推进搬迁作业的成功实践。

  推进集中管理,加强业务衔接,提高钻机利用率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川渝天然气开发井位大都在崇山峻岭、山野田间,道路依山而建,随地势起伏,路况复杂,且川渝天气多变,给钻井搬迁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钻前工程、运输、吊装和钻井队等专业因分工不同,存在认识不统一、风险识别不充分等问题,致使搬迁时快时慢,计划赶不是变化,成为阻碍了钻机动用率提升的关键因素。”西南石油工程公司生产运行负责人介绍说,“2020年起,我们探索以资源共享换时间效率的路径,对吊装、运输业务进行整合归集,指定油田工程服务分公司特种运输队负责集中管理,就是要改变以前‘各自为战’的局面,让专业融合、目标同向,降低‘内耗’,实现钻机动用率不断提升。”

  开展业务归集后,特种汽车运输队作为专业从事运输、吊装的辅助业务单位,聚焦工程一体化“优快高效、多控长稳”核心目标,一方面联合钻前工程队提前做好首次踏勘,为钻前道路施工提出专业化意见,从根本上保证了道路运输、吊装作业安全高效;另一方面,他们树立一体化理念,组织钻井队和相关利益方召开搬迁协调会,掌握搬迁物资装备情况,制定详尽的搬迁方案,做好沿途搬迁道路通过性的实时评估,并利用桌面推演,确定安装顺序和点位,做好预前管控,全方位构建一体化高效运行机制,有效减轻了一线员工搬家安装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搬迁中的安全隐患和运输、吊装风险。

  搭建智能化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安全作业质效

  随着川渝地区的油气勘探步伐朝着深层、超深层迈进,2021年该公司聚焦“四提”目标,搭建起“车辆智能监管”防控系统,通过运用“5G”信息传输和“大数据”高效分析等技术手段,将员工不安全行为“放进”平台进行识别和系统研究,不仅实现风险提醒、过程跟踪等全流程风险管控,而且有效预防不安全事件发生。

  “王师傅,刚刚监控平台发出警报提示,你在行车过程中连打了三个哈欠,请你到就近的服务区休息调整,避免疲劳驾驶。”拉运钻井物资的驾驶员,在拉运途中就能实时收到车辆调度监控中心的语音提醒。

  该公司通过不断更新完善车辆终端的360°视频监控、防疲劳、防碰撞等智能设备,实时采集各类信息到防控平台中心,进行大数据分析预警,方便监控管理员及时快捷进行干预提醒,并针对车辆在途重大异常,及时启动手机APP提醒调度、值班干部、车队长等重点关注对象,实现系统及时预警、人工及时干预、全面知晓的三位一体,大大提升了监控效能。同时,他们通过对各项信息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将执行任务、安全行车事项、行车路线、任务完工验收等各环节的安全管控逐一打通,并接入证照识别等技术,对承包商人员、车辆进行审查、动态管理,不实时掌握了作业各环节的人员、设备等状态,更简化了管理流程,形成闭环监控机制,进一步规避潜在的安全风险,降低运营风险。

  加强班组建设,科学划分班组,提高专业化水平

  “搬迁安作业现场设备多、车辆多、人员多、交叉作业也多,安全风险极大。为此,我们大力推进标准化、专业化搬迁安模式,将原有的运输、吊装2个班组重新划分为搬迁安作业、零星吊装运输作业、起重辅助作业、指挥监护、生产综合保障5个班组,并科学设置了班组人员和作业模式。”该队队长魏以顺介绍,他们改变一个井场一个搬迁安作业班组的旧模式,通过增加一个起重辅助作业班组和指挥监护人员,分区域进行施工作业,有力保障了搬迁效率。

  同时,他们还组织开展了班组长公开竞聘,把员工请上评委席,让原班组长全体起立“重新找座”,且不分编内编外“赛马选贤”,建立起“定期考核、末位淘汰、能上能下”班组长用人机制。近两年来,先后有3名能力强、敢担当的优秀人才成为新的班组长,并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向重要关键岗位聚集,不仅有效激发了员工队伍活力,也为新任班组长提供了发挥所长的舞台。新任生产综合保障班组长,通过系统采集的视频素材制作各类分析案列,联合其他班组开展了富有特色的业务培训;新任搬迁安作业班组长,定期组织班组成员交流探讨,及时更新丰富了安全操作规范;新任零星吊装运输作业班组,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提高了驾驶员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