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超1,何解?
2024年04月11日 16:4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吕建中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再度超过了1,是推动能源转型出现的一种正常“回摆”。

 

  根据近期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等先后发布的2023年主要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5.7%;电力消费比上年增长6.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再度超过了1(上年为0.97),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达到1.29(上年为1.33),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升高。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这是我国经济恢复增长的先导性表现,也是推动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回摆”。

  能源消费增长与GDP增速高度相关

  能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增长与能源用量增速的关联度极高。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GDP增长,一般会带动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反过来,一旦能源生产供应受限,GDP的增速也会相应放缓。从近几十年全球的情况来看,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及能效水平提升,加之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约束,能源消费强度明显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需求的依赖度明显减弱。

  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能源消费自2009年起就降为了世界第二大国。据统计资料,2012—2022年,美国GDP增长超过50%,一次能源消费量只增长了6%,年均增长0.6%。同期,欧盟国家GDP增长约10%,一次能源消费减少了8%以上,特别是英国、法国、德国等,GDP增长超过30%,一次能源消费减少了1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能源消费增长与GDP增长总体走势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能源消费量增长曲线会因GDP增速的变化而呈现出U字或W字或M字型。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或在经济转型时期,能源消费增长或下降,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指标。究其原因,GDP增速是经济活动的成果性统计,而能源消费增速是经济活动过程的累加,在经济提速换挡时,需要先“踩油门”进行加油。

  以我国为例,1999—2007年是一个经济高增长周期,而且增速持续上升,从7.66%一路涨到14.23%。与此同时,能源消费从1998年开始恢复增长,增速从2.4%一路拉升到2005年的7.4%。之后,能源消费增长率开始快速下降,2008年降到4%,而GDP增速则从这一年开始下跌,一路降到2020年的2.24%,其中2015年能源消费增速达到最低0.9% (GDP增长7.04%),能源消费换档减速趋势明显。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着疫情后恢复增长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双重压力。就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说,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是解决一揽子社会经济问题的万能钥匙,没有了发展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实施“双碳”新政绝不能简单地以牺牲经济发展去减少能源消费,特别是在经济爬坡换档的关键时期。

  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我国总体能耗水平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始终是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及经济社会进步的重点标志,发达国家还把节能提效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新世纪以来,得益于能效的提升,全球减少了13%以上的能源消耗和14%以上的碳排放。有研究显示,若全球将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速度从2%提高到4%,则到2030年全球能够减少30%以上的石油需求和16%以上的天然气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能源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高度重视节能降耗,依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法规约束,单位能耗水平也显著下降。2012—2022年期间,我国总体上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值为0.54,比上个十年同比下降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幅度超过36%。2022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2年也下降了40.1%,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清洁低碳高效水平得到提升。

  尽管如此,我国的能源利用水平仍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发达国家的2~3倍,节能提效空间巨大。“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从过去三年来的实际执行情况看,能源消费强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能源结构本身对能耗的影响。尽管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迅猛,2023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达17.5%,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总装机的一半,历史性超过了火电,但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占到56%,加上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占比保持在80%以上。目前,国内火力发电量占到70%,交通运输用能的80%依靠化石燃料。2023年国内物流、旅游、交通运输等快速复苏增加了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加之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压力大、新能源发电还离不开火电调峰、为消纳风光电而新上了大批高载能项目、一批能源转化类项目(如煤制气、电制氢)也成耗电大户等,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能源电力消费量。

  筑牢能源安全保障压舱石

  增强国内能源生产能力和新能源有效供给,是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2023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达46.6亿吨,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2.09亿吨,比上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29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8%;规上工业发电量8.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2%。但是,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却大幅增长,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煤炭进口4.7亿吨,比上年增长61.8%;原油进口5.6亿吨,增长11%;天然气进口1.2亿吨,增长9.9%,相应的对外依存度又有所上升。

  能源问题的核心是安全保障。作为能源生产消费进口大国,我们必须坚持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因此,一定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稳住增储上产势头,筑牢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不断提高新能源的转化利用效率,争取使更多的新能源尽快从补充性能源转向替代性能源,进而成为支撑未来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力能源,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能源转型不是一种能源对另一种能源品种的简单替代,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都离不开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深度融合、多能互补及协同发展,化石能源消费的“回摆”和弹性系数波动难以避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创新,才能有效跨越转型的陷阱,全面实现我国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