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当好保供顶梁柱
2024年03月09日 08:50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陆晓如 / 付鹏飞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2023年,中国石油以更高标准保障能源供应。

 

  当2023年临近尾声之时,从中国石油传来的不止是西南油气田年产气量突破400亿立方米的好消息。大庆油田油气产量当量再超4000万吨,长庆油田油气产量当量连续4年突破6000万吨,塔里木油田油气产量当量连续4年超过3000万吨……喜报连连。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坚强的能源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塔里木油田西气东输第一站克拉集气区连线时强调,中央企业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全力增产保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中国石油作为油气行业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要勇担能源保供‘顶梁柱’的使命责任,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以更高标准保障能源供应。”中国石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的话语铿锵有力。

  勘探多点开花

  2023年12月2日,“甘肃发现超亿吨级整装大油田”的话题冲上热搜榜。

  热搜的主角洪德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西部地区。由于地质断层、裂缝交错,这里曾历经十多年勘探攻关难以突破。

  信心赛过黄金。2021年6月开始,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依靠地质理论创新和黄土塬三维地震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再次在洪德地区勘探寻找构造性油藏。经过两年勘探攻坚,先后有23口探井在这一区域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其中3口井日产油超过百吨。

  “截至目前,我们已在这一地区提交石油探明储量超过5000万吨,标志着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开发获得重大突破。”长庆油田副总经理牛小兵说。

  由此,一个超亿吨级的大油田浮出水面。而这只是中国石油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围绕海相碳酸盐岩、页岩油气等六大领域强化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组织好九个油气规模储量区集中勘探的一个缩影。

  资源勘探是油气产业链的龙头。

  但是,随着数十年持续勘探开发,我国油气资源劣质化加剧,勘探开发对象持续向“非”“深”“难”转变。

  如何让龙头高高昂起,夯实立足国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资源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大有大的样子、大有大的担当。中国石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多次强调:“做好油气勘探工作,事关我们能否有效履行责任使命,事关中国石油的现在和未来。”

  2023年,中国石油主动作为、积极求变,打响了风险勘探、集中勘探、精细勘探、效益勘探四大战役——

  风险勘探以“四新领域”为对象,探索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区带,针对成藏条件有利、勘探潜力大、久攻不克的地区,强化风险勘探目标论证和质量管控,实现了多个战略性发现突破,开辟了油气增储新领域。

  集中勘探以规模增储区带为对象,强化预探评价一体化集中部署,通过集中实施、快速扩大勘探成果,有效降低勘探发现成本、提升储量规模效益,落实了油气增储主阵地。

  精细勘探通过落实老区地震资料精细处理解释、油气藏精细解剖、钻探目标精细,实现重新认识地下地质体系、重新认识资源潜力、重新认识油气藏分布,稳固了老区增储根据地。

  效益勘探全力推进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管理方式重大变革,以提高单井EUR和采收率为核心,突破效益桎梏,开辟了增储上产新的增长极。

  由此,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大盆地展现大作为,不断创造勘探大场面。

  塔里木盆地克探1井在南天山前获得了重要突破,雄探1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获得重要突破,恰探1井在帕米尔高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四川盆地二叠系、蓬莱气区、川南页岩气和致密气,在裂陷槽西侧、二三叠系礁滩等领域,取得重大勘探新突破、新发现;鄂尔多斯盆地生物灰岩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陇东地区纹层型页岩油直井勘探斩获日产百吨高产井……

  由此,大庆油田、吉林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老油田创造不老传奇,不断迸发勘探新活力。

  大港油田锁定风险勘探目标,沧探1井、海探1井均获高产;华北油田统筹抓好现实储量区集中勘探、成熟富油区精细勘探、重要潜力区甩开勘探和战略远景区风险勘探,新增探明、控制和预测石油地质储量连续第三年实现规模增长;辽河油田突出效益勘探、常非并重理念,超额完成年度三级储量任务,提交的区块储量规模更大、分布更整装……

  做好油气产业上游业务的第一道工序,2023年的中国石油,油气勘探硕果累累,油气SEC储量替换率稳定提升,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资源家底进一步筑稳!

  原油稳中上升

  “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面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的挑战。

  形势越是复杂,为国为民,越要端稳能源饭碗,越要掌握发展主动权。

  虽然当前能源行业正在发生全方位深刻变革,但油气安全在较长时期内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短板。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70%的情况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少要拥有2亿吨的原油自给能力。

  对中国石油来说,作为我国最大的原油生产供应商,这是一场忠诚与担当的大考,也是一场生存与发展的大考。因为从目前各大油田的开发状况分析,中国石油原油长期稳产面临着严峻挑战。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中国石油2022年原油产量达到1.05亿吨,创“十三五”以来最大增幅,夯实了我国2亿吨原油自给的红线。

  2023年,高点上如何再出发?

  中国石油把答案写在了老油田稳产“压舱石”工程上。

  大庆油田南一区西部区块开发了62年,经历了注水开发、井网调整、措施挖潜、化学药剂驱油等不同开发阶段,是典型的进入了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的“双特高”开发阶段的老区块。

  撬动老区块蕴藏的潜力,大庆油田技术人员重新编制布井方案、划分开采层段,总结规律认识、推演数值模拟,挑战开发极限,顶压负重前行。

  如今,原油年产量已突破100万吨,不仅提前一年实现上产目标,而且产能贡献率创大庆油田历史最高水平。

  据统计,我国目前一半以上的剩余可采储量分布在含水率超过70%的老油田。

  抓住实现原油稳中上升的牛鼻子,中国石油夯实了老油田稳产基础。

  以大庆油田为例。虽已开发了60余年,但通过突出水驱控递减、三采提质提效等措施,2023年,大庆油田原油连续9年保持3000万吨硬稳产,水驱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分别同比下降了0.28、0.56个百分点。可以说实现了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稳产。

  中国石油还把答案写在了产能建设添新丁上,尤其是通过产能建设释放页岩油、致密油等非常规资源的战略接替潜力,有效弥补老油田的产量递减。

  在鄂尔多斯盆地,自从在甘肃陇东庆阳发现10亿吨级庆城页岩油田,长庆油田就将页岩油视作原油上产的重点接替领域。2020年,庆城油田页岩油产量超过100万吨,标志着长庆油田成为中国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基地。

  “2023年,长庆油田进一步加快页岩油增储上产步伐。成立13个页岩油工作专班,集中力量攻克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的技术与管理难题。在陇东、陕北地区加快新建产能部署,组织开展超长水平井、结构性驱油、水力压裂场等新工艺试验,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持续向好。”长庆油田副总经理牛小兵介绍说。

  掌控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的主动权,2023年,长庆油田以较2022年超40万吨的页岩油产量,在全年油气产量当量再攀高峰的过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准噶尔盆地,新疆油田持续推进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建设。2023年,跟踪新井压裂进展,不断优化新井投产时率,及时组织新井投产党员突击队抢投新井、优化油井工作制度,累计完钻页岩油产能井71口,平均完井工期较上年缩短7.02%,新建产能42.23万吨,累计投产新井55口,日产油水平达到1504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年产量突破60万吨。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打好老油田稳产+新产能建设组合拳,2023年的中国石油,克服了国际油价震荡等带来的困难挑战,实现了原油产量稳中上升。

  天然气较快增长

  2023年10月15日,塔里木油田博孜—大北气田上产地面系统的控制性工程——博孜天然气处理厂一次性投产成功。

  博孜—大北气田是塔里木油田在超深领域发现的第二个万亿立方米级大气区,绝大部分凝析油气藏位于地下7000~8000米,且地质构造复杂。

  面对开发难度罕见的气田,塔里木油田实现了凝析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从深层到超深层、从高压到超高压、从优质储层到复杂储层的重大跨越。博孜—大北气田产气量迅速增长,成为我国“十四五”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力气区之一。

  “处理厂的投产,将气田的天然气年处理能力从50亿立方米提升至120亿立方米,有效解决了地面处理能力不足等矛盾,有力支撑了快速上产。”塔里木油田油气田产能建设事业部地面工程企业高级专家王朝晖表示。

  2023年12月17日,西南油气田年产气量突破400亿立方米的喜悦还未消散,从长庆油田又传来了喜讯——苏里格气田年产天然气达到300.6亿立方米,连续两年突破300亿立方米。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致密气田,也是长庆油田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战场。作为保障京津地区、内蒙古周边城市天然气需求的主力气源,苏里格气田管网已覆盖北京、天津等40多个城市,惠及人口超过2.5亿。

  2023年以来,聚焦苏里格气田效益建产和持续稳产两大目标,长庆油田超前谋划、精密部署。9座天然气净化厂和处理厂、169座集气站、1座储气库的设备检修工作圆满完成,输气管网清管作业提前进行,全面消除了制约生产的瓶颈。

  “与此同时,我们大力推行井组集中开工、集中备水、集中压裂产能建设模式,全年累计投产新井700余口,进一步增强了苏里格气田的续航能力,充分保障了持续稳产。”长庆油田气田开发事业部经理何亚宁介绍说。

  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我国稳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选择。

  国家的需要,就是中国石油前进的方向。

  在“稳油”的基础上,中国石油把加快天然气发展,作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主攻方向,不断推动天然气产量跨步上台阶——

  2017年,天然气产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1304亿立方米,实现1亿吨油当量的历史性突破,而且在油气产量中的占比首次超过原油。

  2023年,中国石油继续推动常规气稳定发展、非常规迅速发展。博孜—大北气田常规气快速上产,苏里格气田致密气持续稳产,西南油气田页岩气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油气当量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铁山坡气田的年产量于2023年6月6日突破400万立方米,意味着我们自主开发的首个特高含硫气田顺利达产,开启了我国特高含硫气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里程碑。”西南油气田公司副总地质师杨洪志说。

  “大气”磅礴的中国石油,2023年穰穰满家,做到了天然气在常态情景下供得足、供得好、供得稳,在极端条件下顶得上、顶得住、顶得久。

  令人欣喜的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中国石油2023年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连续五年实现亿吨效益权益产量稳产。中国石油国内原油产量、国内天然气产量、境内外油气业务“三个1亿吨”格局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发展。

  新能源全面提速

  冬日的郭尔罗斯草原,白雪皑皑,寒风凛冽。

  这是一片“红色草原”,曾经上演过蒙古骑兵独立团的英雄故事。如今,放眼望去,空旷的雪野到处是吊车伸展开的吊臂。中国石油人正在这里推进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书写新时代的传奇。

  “双碳”目标下,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调整,新能源时代加速到来。2023年,全球能源投资预计约2.8万亿美元,其中清洁能源技术投资将超过1.7万亿美元,超过了石油等化石燃料投资。

  时不我待,舍我其谁!

  将油气增储上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的同时,中国石油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双碳”目标任务,实施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开辟能源保供新赛道,着力向社会供应更多低碳零碳能源。

  2023年,中国石油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多能互补的供给新格局,加快从生产供应油气为主向生产供应油气热电氢多种能源转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奋进争先,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全面提速。

  追逐“风光”,好戏连台。

  玉门油田加快布局新能源业务,实现中国石油戈壁最大光伏发电项目300MW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全面并网发电。截至2023年12月25日,玉门油田共生产绿电4.56亿千瓦时。

  塔里木油田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先后在南疆巴州和喀什地区建成装机规模共计7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形成了“20万千瓦商业运行、50万千瓦全面试运、60万千瓦全面建成、200万千瓦全面启动”的发展格局。

  …… ……

  吹动“氢”风,亮点频出。

  2023年4月16日,中国石油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突破,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目前,这条天然气管道中的氢气比例已逐步达到24%,创造了国内外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的新高。

  2023年8月29日,甘肃省第一条中长距离输氢管道——玉门油田首条中长距离输氢管道正式对外输氢。同样在玉门油田,中国石油首个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正在建设中。2024年投运后,产出的绿氢将通过输氢管道、运输车辆等渠道送往西北各省。

  …… ……

  澎湃“热”力,精彩不断。

  2023年8月27日,中国石油首个中深层U形井地热项目——大庆油田朝热R3-U1井组地热开发试验工程试运成功。全部建成后,可保障49万平方米的供暖需求,年节约燃煤2.78万吨,减少碳排放4.88万吨。

  2023年11月15日,由中国石油承揽、华北油田具体实施的北京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正式启运。实施后可形成35.3万平方米地热供暖,服务居民超3000户,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650吨。截至目前,华北油田累计建成投运地热供暖面积超2000万平方米。

  …… ……

  总体来看,2023年,中国石油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取得历史性突破,发电量是2022年的3.4倍。其中,长庆油田年发电能力达到2.8亿千瓦时,塔里木油田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年发电突破2亿千瓦时,吐哈油田110千伏东湖光伏一电站年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油气热电氢供给格局初步形成。

  以新能源发展开启成长第二曲线,中国石油跑出了低碳转型加速度,拓展了发展空间,做出了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安全和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协调推进的示范。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